【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具體涉及一種氘代混合物。
技術介紹
1、有機電致發光現象早在1963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在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1987年美國柯達公司tang研究小組發表了以有機熒光材料和空穴材料制成直流低電壓驅動的高亮度、高效率的薄膜型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后,該技術才重新得到關注,并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2、oled技術相較于其他顯示技術具有突出的優勢,如功耗低、響應速度快、易彎曲、視角廣、可大面積顯示、發光色彩全等,并可與現有的多種標準、技術兼容制成低成本的發光器件,在實現彩色平板顯示方面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數十年里,oled作為一種新的顯示技術已經獲得了長足發展,在平板顯示、柔性顯示、固態照明和車載顯示領域中獲得了廣泛應用。
3、因此,開發更多種類、性能更加完善的發光層主體材料,以滿足其在高性能oled器件的使用需求,是本領域的研究重點。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氘代混合物。本專利技術中通過對氘代混合物的結構及組成進行設計,制備得到的氘代混合物作為發光層主體材料,制備得到的oled發光器件具有較高的電流效率和較長的壽命。
2、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氘代混合物,所述氘代混合物包括至少兩個具有如下式i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4、
5、其中,a片段、d片段各自獨立的表示c6~c4
6、b片段、c片段各自獨立的表示c6~c40亞芳基、c2~c30亞雜芳基中的任意一種;
7、m、n、o各自獨立地選自0或1;
8、式i化合物中的氫原子各自獨立地可以被具有如下式i-1、i-2、i-3所示結構的基團中的至少一個替代,*表示式i-1、i-2、i-3所示基團的連接位點:
9、
10、r1-r8各自獨立地選自c1-c12烷基、c6~c20芳基、c2-c30雜芳基中的任意一種,并且r1和r2之間可以通過單鍵連接成環,r3和r4之間可以通過單鍵連接成環,r6和r7之間可以通過單鍵連接成環;
11、式i化合物可以被-f、-cl、-br、-i、-cn、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2-c12烯基、c2-c12炔基、c6-c20的芳基、c2-c30雜芳基中的至少一種取代;
12、式i化合物符合如下條件中的至少一種:
13、(1)式i化合物中,a片段中至少一個氫原子被氘原子(d)替代,且a片段中的氫原子未全部被氘原子替代;
14、(2)式i化合物中,b片段中至少一個氫原子被氘原子(d)替代,且b片段中的氫原子未全部被氘原子替代;
15、(3)式i化合物中,c片段中至少一個氫原子被氘原子(d)替代,且c片段中的氫原子未全部被氘原子替代;
16、(4)式i化合物中,d片段中至少一個氫原子被氘原子(d)替代,且d片段中的氫原子未全部被氘原子替代;
17、并且,式i化合物中a片段、b片段、c片段、d片段中的至少一個片段不含有氘原子或者組成式i化合物的片段中至少一個片段中的氫原子全部被氘原子替代;
18、并且式i所示化合物的原始化合物不包括:
19、
20、其中式i所示化合物的原始化合物是指,將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d原子全部替換為h原子,得到的結構。
21、以下對應原始化合物的描述,可以作同樣理解。
22、本專利技術中通過對氘代混合物的結構及組成進行設計,制備得到的氘代混合物作為發光層主體材料,制備得到的oled發光器件具有較高的電流效率和較長的壽命。
23、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技術中,化學結構式中的“d”表示氘原子,下同。
24、本專利技術中,所述氘代混合物是指,式i化合物中a~d片段中至少一個片段中不特定數量、不特定位置的氫原子被氘原子替代所形成的化合物組成的氘代混合物。
25、需要說明的是,若式i化合物中a~d片段中任一個片段的氫原子均未被氘原子替代或者均被氘原子替代,或者任一個片段的特定的氫原子被氘原子替代,則形成的化合物的結構式是唯一的,則其不屬于氘代混合物。
26、進一步的,所述式i化合物中,a片段、b片段、c片段、d片段、式i-1~i-3片段中,其中至少一個片段,為包括原始片段(未被氘代的片段)的化合物經過氘代反應,得到該片段氘代混合物,然后進行后續反應,制備得到式i所示混合物。
27、在本申請中,如果兩個芳環或者芳雜環結構(兩個芳環或者芳雜環取代基)之間以c-c鍵或者c-n鍵連接的,則這兩個芳環或者芳雜環結構稱為兩個片段。
28、如果三個以上芳環或者芳雜環結構(三個以上芳環或者芳雜環取代基)之間以c-c鍵或者c-n鍵連接的,則這其中的相連接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芳環或者芳雜環結構也可以稱為一個片段,具體說明如下:
29、對以下結構,
30、
31、片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劃分方法:
32、
33、對于以下結構:
34、
35、片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劃分方法:
36、
37、對于以下結構:
38、
39、片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劃分方法:
40、
4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氘代混合物的制備方法,舉例說明如下:
42、
43、x選自f、cl、br、i或磺酸酯中的任意一種;
44、ar301、ar401各自獨立地選自c6~c40亞芳基、c2~c30亞雜芳基,ar302、ar402各自獨立地選自c6~c40芳基、c2~c30雜芳基。
45、m-1所示化合物為不含有d原子的化合物,進行氘代反應得到m-2所示化合物,并且m-2所示化合物的氘代率不是0和100%,其氘代率介于1-99%之間(例如可以是1%、5%、10%、15%、20%、28%、38%、50%、53%、60%、69%、70%、80%、90%或99%等),優選15%~80%,進一步優選30-60%。
46、m-2所示化合物經過鹵代反應,得到m-3所示化合物。當m-3中的x選自磺酸酯時,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方法來制備得到m-3。
47、m-3所示化合物和對應的硼酸類化合物m-4反應生成本專利技術混合物a-1;當然m-4所示化合物中的硼酸基也可以是硼酸酯基,只要能和m-3中的相應位置進行c-c偶聯反應即可。
48、當然在上述制備方法中,m-3所示片段經過本領域公知反應,x處制備得到相應的硼酸基或者硼酸酯基,而和m-4對應的鹵代物或者磺酸酯類化合物反應,也可以反應生成本專利技術混合物a-1。
49、對符合本專利技術通式的以下結構氘代混合物為例,另外一種制備方法說明如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氘代混合物包括至少兩個具有如下式I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片段、D片段各自獨立地選自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并四苯基、并五苯基、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萘并芴基、茚并芴基、吲哚并咔唑基、苯并茚并芴基、苯并吲哚并咔唑基、三亞苯基、熒蒽基、芘基、苝基、螺芴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三嗪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苯并喹喔啉基、苯并喹唑啉基、N雜菲基、二N雜菲基、咪唑基、苯并咪唑基、萘并咪唑基、氫化的苯并蒽基、苯并氧雜蒽基、吖啶基、四氫吖啶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萘并噻吩基、二萘并呋喃基、二萘并噻吩基、咔唑并苯并呋喃基、咔唑并萘并呋喃基、咔唑并苯并噻吩基、咔唑并萘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中的任意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的原始化合物包括具有如下式I-1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的原始化合物包括具有如下式I-5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的原始化合物包括具有如下式I-7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7.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括陽極、陰極和處于陽極和陰極之間的有機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層的材料還包括摻雜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如式BDI所示結構的化合物選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種: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r21、Ar22、Ar23、Ar24各自獨立地選自中的任意一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氘代混合物包括至少兩個具有如下式i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片段、d片段各自獨立地選自苯基、聯苯基、萘基、菲基、蒽基、并四苯基、并五苯基、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萘并芴基、茚并芴基、吲哚并咔唑基、苯并茚并芴基、苯并吲哚并咔唑基、三亞苯基、熒蒽基、芘基、苝基、螺芴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三嗪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苯并喹喔啉基、苯并喹唑啉基、n雜菲基、二n雜菲基、咪唑基、苯并咪唑基、萘并咪唑基、氫化的苯并蒽基、苯并氧雜蒽基、吖啶基、四氫吖啶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萘并噻吩基、二萘并呋喃基、二萘并噻吩基、咔唑并苯并呋喃基、咔唑并萘并呋喃基、咔唑并苯并噻吩基、咔唑并萘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中的任意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氘代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的原始化合物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占奇,李志強,陸金波,黃常剛,
申請(專利權)人:阜陽欣奕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