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
技術介紹
1、自然災害和交通事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是現場死亡人數最多的,據統計,人員受傷后半小時內死亡率占因傷死亡人數的80%,因此對于現場急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施救者在醫護人員到達前,按醫學護理的原則,利用現場適用物資臨時及適當地為傷病者進行初步的救援及護理,然后從速送往醫院,爭取每一分每一秒時間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2、目前,醫護人員多采用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為傷病者提供現場緊急救治,并快速將患者轉移送往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但是,在現有技術中,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在使用時仍然存在不便之處:首先,醫護人員為病患進行緊急治療時,需要取出多種物品進行現場救治,但是現有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上除了患者平躺區域外,并未設置可以擺放救治物品的操作臺面,使現場救治極不方便,延長了救治的時間,往往讓傷員失去最佳的救治時機;再者,現有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通常都是固定的結構,使用方式較為單一,當遇到步梯或需要登高的環境時裝置難以折收,不利于人們靈活使用。
3、綜上所述,目前亟需設計一種克服上述及問題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包括:
3、躺臥平板;
4、移動支撐架,其為
5、折收機構,其設在所述躺臥平板的下表面中間,且其兩端分別與所述移動支撐架活動連接;
6、操作臺面,其滑動設在所述躺臥平板一側的空腔內,且所述躺臥平板的下端設有用于限制所述操作臺面滑出長度的限位固定機構。
7、本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8、進一步地,所述移動支撐架的上端通過固定塊與所述躺臥平板轉動連接;
9、所述折收機構包括開設在所述躺臥平板的下端中間的滑槽、分別對稱滑動設在所述滑槽內的兩個滑塊、沿所述滑槽長度方向轉動設置的絲桿以及通過聯軸器連接在所述絲桿一端且用于驅動所述絲桿的電機,同一側的所述滑塊和所述移動支撐架之間均設有連桿,所述連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滑塊和所述移動支撐架鉸接,所述滑槽沿所述躺臥平板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絲桿兩端的螺紋方向相反。
10、進一步地,所述躺臥平板的一側壁開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內設有電機控制器和蓄電池,所述電機控制器和蓄電池分別與所述電機電連接。
11、進一步地,所述移動支撐架包括支架和分別設在所述支架下端兩側的萬向輪,所述萬向輪上設有剎車。
12、進一步地,所述空腔內的兩側分別安裝有滑軌,所述操作臺面的兩側分別與滑動設在所述滑軌內的第一滑塊固定連接;
13、所述限位固定機構包括滑動設在所述躺臥平板下端的拉桿、固定設在所述拉桿上端的限位齒塊、固定設在所述拉桿下端的手柄以及穿設在所述拉桿上的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手柄的上端和所述躺臥平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操作臺面的下端均勻設有與所述限位齒塊匹配的齒條。
14、進一步地,所述手柄的下端一側還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栓,所述躺臥平板的下端還開設有與所述鎖緊螺栓匹配的螺紋孔。
15、進一步地,所述操作臺面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
16、進一步地,所述操作臺面的外表面中間還設有拉手。
17、進一步地,所述躺臥平板的上表面兩側還分別設有多組固定帶和日字扣,所述固定帶穿過相對側對應位置的所述日字扣后可通過魔術貼自粘接。
18、進一步地,所述躺臥平板的前后兩端還分別設有手握把。
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技術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通過設置躺臥平板和移動支撐架,使患者能躺臥在躺臥平板上,便于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急救,急救完成后醫護人員推動本裝置能將患者轉運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救治;通過在躺臥平板一側設置滑動的操作臺面,便于在需要急救時,拉出操作臺面并通過限位固定機構將其固定住,避免其在使用時隨意滑動,再將急救物品拿出放置在操作臺面上,從而便于醫護人員使用急救物品對患者進行急救,提高現場救治的便捷性,加快了救治的時間,抓住最佳的救治時機,提高現場急救的效率。
21、2、本技術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通過將移動支撐架轉動設在躺臥平板的下端,并設置了折收機構,便于對本裝置進行靈活使用,當遇到步梯或需要登高的環境時,可以通過折收機構將移動支撐架折收起來,即將移動支撐架箱內旋轉至水平或接近水平狀態,便于人們較快地轉運傷員,同時,便于在不使用時對本裝置進行收納存放或者運輸,提高了本裝置的使用靈活性。
22、3、本技術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通過設置電機、絲桿、兩個滑塊、滑槽以及連桿,將絲桿兩側的螺紋設置成相反方向,通過啟動電機帶動絲桿旋轉,從而使絲桿能帶動兩個滑塊相向或相背離滑動,從而使連桿連動兩側的移動支撐架分別向內折收或者向外撐開,實現對本裝置兩種狀態的快速切換,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
23、4、本技術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通過設置拉桿、限位齒塊、齒條、復位彈簧以及手柄,便于對操作臺面進行快速限位,避免隨意滑動;進一步地,通過在手柄的一側設置鎖緊螺栓,在躺臥平板的下端設置螺紋孔,便于對操作臺面的位置進行鎖緊,避免在較大的外力下將嚙合的限位齒塊和齒條掙脫開,進一步提高了操作臺面使用時的穩定性,確保急救操作的順利進行。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臥平板(1)的一側壁開設有容納槽(12),所述容納槽(12)內設有電機控制器(36)和蓄電池(37),所述電機控制器(36)和蓄電池(37)分別與所述電機(34)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支撐架(2)包括支架(21)和分別設在所述支架(21)下端兩側的萬向輪(22),所述萬向輪(22)上設有剎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53)的下端一側還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栓(56),所述躺臥平板(1)的下端還開設有與所述鎖緊螺栓(56)匹配的螺紋孔(1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臺面(4)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43)。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臺面(4)的外表面中間還設有拉手(44)。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臥平板(1)的上表面兩側還分別設有多組固定帶(15)和日字扣(16),所述固定帶(15)穿過相對側對應位置的所述日字扣(16)后可通過魔術貼自粘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臥平板(1)的前后兩端還分別設有手握把(1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臥平板(1)的一側壁開設有容納槽(12),所述容納槽(12)內設有電機控制器(36)和蓄電池(37),所述電機控制器(36)和蓄電池(37)分別與所述電機(34)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支撐架(2)包括支架(21)和分別設在所述支架(21)下端兩側的萬向輪(22),所述萬向輪(22)上設有剎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式急救應急重癥監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楠楠,馬艷,孫妞妞,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