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視力訓練,具體涉及一種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是一種用于訓練眼睛調節功能的裝置。
技術介紹
1、經調研,長期的視力調節功能不足是引起近視或近視度數不斷加深的原因之一。翻轉拍是有效的調節功能訓練裝置,可以訓練眼睛調節靈敏度,改善調節滯后,改善調節功能不足,預防因長期看近時眼睛調節滯后引起的近視及近視度數的快速增長。
2、現有用于眼睛調節功能訓練的翻轉拍主要以下兩種:
3、1.手動翻轉拍,在固定框架上安裝4個鏡片,通過手動轉動手柄,實現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切換。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缺點是需要手動翻轉鏡片,且需要實時手動對準鏡片,過程較為繁瑣,實用性較差,使用者很難堅持使用。
4、2.頭戴式自動橫向翻轉拍,這種翻轉拍帶1-2個致動器,能夠通過設定的程序實現自動翻轉。優點是可實現自動翻轉。缺點是一般只能翻轉一組鏡片,無法調節瞳距;結構限定佩戴框架眼鏡時無法使用;構造復雜、整體重量較重;且現有的自動翻轉拍沒有外接控制線,手動操控時需要抬手按壓翻轉拍上的按鈕,操作靈活度不足。
5、因此,有必要設計一款結構簡單輕便、能夠調節瞳距、便于操作使用的自動翻轉拍。
技術實現思路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為了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能夠根據佩戴者瞳距大小調節瞳距,具有外接線手動操控和自動控制兩種操控方式,便于操控。
3、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包括殼體、殼蓋、頭帶
4、所述殼體為空腔結構,其一側帶有弧度用于和額頭貼合,與弧度側相對的一側敞口,敞口處安裝有殼蓋封閉殼體;
5、所述頭帶兩端安裝于殼體兩側,用于將殼體佩戴于使用者頭部;
6、兩個所述舵機對稱安裝于殼體空腔內的兩端,舵機的輸出軸水平伸出殼蓋,輸出軸端部安裝有舵機臂;每個舵機臂的兩端對稱安裝有鏡架,舵機臂一側鏡架安裝凸透鏡,另一側鏡架安裝凹透鏡;
7、所述電源、控制電路、oled屏均安裝于殼體空腔內,所述電源為控制電路、舵機、oled屏供電;所述控制電路包括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與舵機電連接,為舵機發送控制信號;所述微控制器與oled屏電連接,所述oled屏用于顯示微控制器的控制菜單;
8、所述操控組件安裝于殼體外,與控制電路電連接,用于操控翻轉拍;所述操控組件包括五向開關和外接控制線,其中五向開關用于瞳距調節、控制菜單選擇及參數設定,外接控制線用于手動操控翻轉拍翻轉。
9、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電源為鋰離子電池,所述殼體上設有充電接口,充電接口與電池電連接,為電池充電。
10、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控制電路還包括電源管理模塊,所述充電接口、電池均與電源管理模塊電連接,電源管理模塊用于管理電池充電與放電。
11、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殼體上安裝有電源開關,電源開關串聯于電池供電電路中,所述電源開關用于開啟或關閉電池向微控制器、舵機、oled屏供電。
12、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五向開關安裝于殼體上,五向開關與微控制器電連接。
13、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外接控制線包括控制線插頭、控制線、控制按鍵,所述控制線一端電連接控制線插頭,另一端電連接控制按鍵;所述殼體上設有控制線接口,所述控制線接口與微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線插頭插接入控制線接口進而與微控制器電連接。
14、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鏡架包括桿部、鏡框部和鏡架蓋,所述桿部為中空桿,桿部套裝于舵機臂一側,桿部沿軸向設有多個螺釘孔,通過螺釘將鏡架桿部與舵機臂固定連接;所述鏡框部位于桿部末端,鏡框部為圓環狀,其內圈設有鏡片安裝臺階和內螺紋,凸透鏡或凹透鏡嵌入安裝于鏡框部內圈的臺階處;所述鏡架蓋為環狀,鏡架蓋外環設有外螺紋與鏡框部的內螺紋連接,用于將透鏡固定。
15、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殼蓋上設有觀察窗口,所述觀察窗口與oled屏位置相對應。
16、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舵機的轉動范圍為0-270度。
17、有益效果
1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所述一種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拋棄了構造復雜且機構較重的傳統電動翻轉拍結構,通過頭帶將殼體佩戴于使用者額頭,在殼體空腔內安裝兩個舵機,舵機的輸出軸端部固定舵機臂,在舵機臂的兩端分別安裝帶有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架,通過殼體內控制電路的微控制器對兩個舵機發送動作指令,由舵機帶動凸透鏡和凹透鏡在同一平面內間歇轉動,兩側的凸透鏡和凹透鏡交替轉動至眼睛正前方并停留適當時間,讓使用者在佩戴過程中通過鏡片屈光度的變化,調節睫狀肌,不斷調整晶狀體,以達到訓練眼睛調節功能的目的。
19、本技術中通過兩個舵機帶動鏡架轉動,由微控制器控制舵機動作,通過五向開關操控即可調整鏡架初始角度,從而調整位于眼睛正前方的兩個凸透鏡的中心距離,使透鏡中心正對使用者眼睛瞳孔,實現瞳距調節,從而更好地實現訓練效果。本技術兩個舵機轉動范圍為270度,翻轉拍在正常翻轉情況下即交替切換凸透鏡和凹透鏡只需要使用舵機180度的轉動范圍,冗余的90度范圍可以用來調節初始瞳距。
20、本技術結合人體額頭特征,將殼體內側設計為弧形凹面,將舵機安裝在殼體空腔內兩側較厚的部分,能夠節省空間;同時舵機臂兩端安裝鏡架的結構,使鏡片與眼睛的距離滿足使用者佩戴框架眼鏡時的使用要求,因此當使用者配戴眼鏡時,仍可以使用本技術翻轉拍進行視力訓練。
21、本技術安裝有oled屏、五向開關、外接控制線,相互配合使用,能夠方便地調節參數及切換功能,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設定時間自動翻轉鏡片,也能夠切換到手動操控模式,通過外接控制線的控制按鍵手動翻轉鏡片,具有更高的操作靈活性。
22、本技術鏡架結構便于鏡片的安裝拆卸,鏡架蓋與鏡架通過螺紋連接,在需要根據使用者視力情況更換鏡片時,僅需要將鏡架蓋卸下即可進行,換裝便捷。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殼蓋(2)、頭帶(3)、舵機(4)、鏡架(5)、控制電路(9)、操控組件、電源、OLED屏(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為鋰離子電池(8),所述殼體(1)上設有充電接口(15),充電接口(15)與電池(8)電連接,為電池(8)充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9)還包括電源管理模塊,所述充電接口(15)、電池(8)均與電源管理模塊電連接,電源管理模塊用于管理電池(8)充電與放電。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上安裝有電源開關(16),電源開關(16)串聯于電池(8)的供電電路中,所述電源開關(16)用于開啟或關閉電池(8)向微控制器、舵機(4)、OLED屏(14)供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向開關(10)安裝于殼體(1)上,五向開關(10)與微控制器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鏡架(5)包括桿部、鏡框部和鏡架蓋(51),所述桿部為中空桿,桿部套裝于舵機臂(41)一端,桿部沿軸向設有多個螺釘孔,通過螺釘(19)將鏡架桿部與舵機臂(41)固定連接;所述鏡框部位于桿部末端,鏡框部為圓環狀,其內圈設有鏡片安裝臺階和內螺紋,凸透鏡(6)或凹透鏡(7)嵌入安裝于鏡框部內圈的臺階處;所述鏡架蓋(51)為環狀,鏡架蓋(51)外環設有外螺紋與鏡框部的內螺紋連接,用于將透鏡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蓋(2)上設有觀察窗口,所述觀察窗口與OLED屏(14)的安裝位置相對應。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機(4)的轉動范圍為0-270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殼蓋(2)、頭帶(3)、舵機(4)、鏡架(5)、控制電路(9)、操控組件、電源、oled屏(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為鋰離子電池(8),所述殼體(1)上設有充電接口(15),充電接口(15)與電池(8)電連接,為電池(8)充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9)還包括電源管理模塊,所述充電接口(15)、電池(8)均與電源管理模塊電連接,電源管理模塊用于管理電池(8)充電與放電。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上安裝有電源開關(16),電源開關(16)串聯于電池(8)的供電電路中,所述電源開關(16)用于開啟或關閉電池(8)向微控制器、舵機(4)、oled屏(14)供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向開關(10)安裝于殼體(1)上,五向開關(10)與微控制器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頭戴式便攜智能翻轉拍,其特征在于:所述...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