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療耗材裝配,涉及一種組裝方法和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內外殼體組裝的方法和組裝裝置。
技術介紹
1、現有市場普遍追求醫療耗材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具有可觸發縮回結構是一種常見的設計機構,但該結構普遍存在裝配困難。如圖6所示將外殼、彈簧、內殼等部件組裝成一體,組裝過程物料容易出現卡滯損傷、部件散落,組裝完成后無法觸發,組裝過程中被觸發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它所解決的是現有技術在內外殼體組裝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良的技術問題。
2、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3、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s10,外殼上料:將外殼水平放置在外殼載具的限位槽上,導針沿水平方向穿過外殼的中空部分;
5、s20,彈簧到位:彈簧被套設到導針上,使部分導針穿透出彈簧;
6、s30,內殼上料:將內殼水平放置在內殼載具的導向槽上;
7、s40,內殼與導針對接:內殼載具靠近外殼載具,使內殼與外殼對齊處于同一直線,內殼一端貼近導針,使內殼安裝彈簧的結構與導針對接;
8、s50,內外殼組裝:頂推桿推動內殼沿導向槽朝外殼移動,同步驅動導針退出外殼,直至組裝完畢并限制導針移動。
9、本專利技術采用將外殼、彈簧、內殼通過水平放置的方式進行組裝,這樣簡化了組裝過程中用于固定外殼和抓取移送內殼的夾具,可以減小大量會對內殼
10、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中,所述s10外殼上料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11、s11:導針從外殼載具一側向外殼移動,導針穿過外殼水平方向上的中空部分。
12、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中,所述s50內外殼組裝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13、s51:輔助件下降貼近外殼載具,在高度方向上限制彈簧、內殼和外殼。
14、本專利技術采用輔助件對內殼、外殼、彈簧進行高度方向上的限位,避免了當組裝過程中內殼和外殼受力發生向上偏移導致組裝不穩定的問題,同時也保證了彈簧受力壓縮過程中不會向一側彈出的技術問題。
15、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中,所述s30內殼上料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16、s31:轉盤驅動外殼載具移動到與內殼載具對應的位置。
17、本專利技術采用轉盤輸送外殼載具,可以在轉盤外圍設置多個外殼載具,通過轉動轉盤快速實現新的外殼對準內殼完成組裝,組裝完成后快速將成品移出并移入新的外殼,以此提高整體裝配效率。
18、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適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的組裝裝置,它所解決的是通過本裝置消除了組裝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意外的因素,保證了組裝結果的穩定性及可靠性。
19、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所述裝置采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來組裝內外殼體,還包括設置于工作臺上的外殼載具、導針組件、內殼載具和頂推組件,所述導針組件設置于所述外殼載具遠離所述內殼載具的一側,所述外殼載具具有限位槽,所述導針組件包括導針,所述導針相對外殼載具可移動設置,所述導針朝向所述限位槽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所述外殼載具,所述內殼載具移動設置于工作臺,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所述外殼載具,所述頂推組件設置于所述內殼載具遠離所述外殼載具的一側,所述內殼載具具有導向槽,所述頂推組件包括頂推桿,所述頂推桿朝向所述導向槽可相對內殼載具移動靠近或遠離。
20、本專利技術采用外殼載具、內殼載具作為外殼和內殼組裝時的放置平臺,使內殼和外殼可以水平放置進行平穩的組裝,可以減小大量會對內殼或外殼施加力的結構,讓內外殼只受到裝配方向的力來完成組裝,解決了內外殼體組裝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良的技術問題。
21、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所述導針組件還包括彈性件和移動板一,所述組裝裝置還設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相對所述外殼載具固定連接,彈性件一端連接移動板一,彈性件另一端連接所述定位件。
22、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所述彈性件采用拉簧,所述定位件設置于所述移動板一和所述外殼載具之間;
23、或,所述彈性件采用彈簧,所述定位件設置于所述移動板一遠離所述外殼載具的一側。
24、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所述移動板一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限位氣缸的伸出桿可分離連接。
25、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還包括平移組件,所述平移組件包括平移板和平移驅動件,所述內殼載具和所述頂推組件均設置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平移驅動件可驅使平移板移動,從而驅使所述內殼載具和所述定推組件共同靠近和遠離所述外殼載具;所述頂推組件包括移動板二和頂推驅動件,所述移動板二可相對所述平移板移動設置,所述頂推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頂推桿固定設置于移動板二上,所述頂推驅動件可驅使移動板二相對內殼載具移動。
26、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所述頂推組件還包括頂桿一,所述導針組件還包括頂桿二,頂桿一固定設置于移動板二上,所述頂桿二固定設置于移動板一上,當內殼載具靠近外殼載具時,頂桿一對準頂桿二,頂推驅動件驅動頂桿一移動,頂桿一頂推頂桿二移動,從而帶動導針移動。
27、本專利技術采用頂推組件中頂桿一推動頂桿二,從而帶動導針退出外殼的方式,采用及其簡單的結構完成了推桿移動和頂針退出的同步性,使彈簧在內殼上的組裝更加穩定。
28、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還包括輔助限位組件和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板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板通過支撐柱固定設置于工作臺,所述輔助限位組件包括輔助件和升降板,輔助件固定在所述升降板朝向外殼載具的一面,升降板可升降設置于支撐板。
29、本專利技術采用輔助件對內殼、外殼、彈簧進行高度方向上的限位,避免了當組裝過程中內殼和外殼受力發生向上偏移導致組裝不穩定的問題,同時也保證了彈簧受力壓縮過程中不會向一側彈出的技術問題。
30、在上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中,還包括轉盤,所述外殼載具和導針組件均設置于轉盤上,所述移動板一遠離外殼載具的一側設置有限位銷,所述限位銷可滑動設置于轉盤,所述限位銷和轉盤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轉盤下方設置有放銷氣缸,所述放銷氣缸驅動連接撥板,所述撥板在放銷氣缸驅動下可帶動限位銷下移。
3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產品的優點在于:
32、水平組裝結構解決了組裝后觸發不良等問題。本結構充分考慮了組裝過程中產生各種意外因素,保證了組裝結果的穩定性及可靠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外殼上料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0內外殼組裝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內殼上料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5.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所述裝置采用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來組裝內外殼體,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工作臺(80)上的外殼載具(10)、導針組件(20)、內殼載具(30)和頂推組件(40),所述導針組件(20)設置于所述外殼載具(10)遠離所述內殼載具(30)的一側,所述外殼載具(10)具有限位槽(11),所述導針組件(20)包括導針(21),所述導針(21)相對外殼載具(10)可移動設置,所述導針(21)朝向所述限位槽(11)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所述外殼載具(10),所述內殼載具(30)移動設置于工作臺(80),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所述外殼載具(10),所述頂推組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針組件(20)還包括彈性件(23)和移動板一(24),所述組裝裝置還設置有定位件(26),所述定位件(26)相對所述外殼載具(10)固定連接,彈性件(23)一端連接移動板一(24),彈性件(23)另一端連接所述定位件(2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23)采用拉簧,所述定位件(26)設置于所述移動板一(24)和所述外殼載具(10)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板一(24)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件(27),所述連接件(27)與限位氣缸(25)的伸出桿可分離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平移組件(50),所述平移組件(50)包括平移板(51)和平移驅動件,所述內殼載具(30)和所述頂推組件(40)均設置于所述平移板(51)上,所述平移驅動件可驅使平移板(51)移動,從而驅使所述內殼載具(30)和所述頂推組件(40)共同靠近和遠離所述外殼載具(10);所述頂推組件(40)包括移動板二(43)和頂推驅動件,所述移動板二(43)可相對所述平移板(51)移動設置,所述頂推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平移板(51)上,所述頂推桿(41)固定設置于移動板二(43)上,所述頂推驅動件可驅使移動板二(43)相對內殼載具(30)移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推組件(40)還包括頂桿一(42),所述導針組件(20)還包括頂桿二(22),頂桿一(42)固定設置于移動板二(43)上,所述頂桿二(22)固定設置于移動板一(24)上,所述平移板(51)帶動內殼載具(30)靠近外殼載具(10)時,頂桿一(42)對準頂桿二(22),頂推驅動件驅動頂桿一(42)移動,頂桿一(42)頂推頂桿二(22)移動,從而帶動導針(21)移動。
1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限位組件(60)和支撐架(70),所述支撐架(70)包括支撐板(71)和支撐柱(72),所述支撐板(71)通過支撐柱(72)固定設置于工作臺(80),所述輔助限位組件(60)包括輔助件(61)和升降板(62),輔助件(61)固定在所述升降板(62)朝向外殼載具(10)的一面,升降板(62)可升降設置于支撐板(71)。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轉盤(90),所述外殼載具(10)和導針組件(20)均設置于轉盤(90)上,所述移動板一(43)遠離外殼載具(10)的一側設置有限位銷(91),所述限位銷(91)可滑動設置于轉盤(90),所述限位銷(91)和轉盤(90)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92),所述轉盤(90)下方設置有放銷氣缸(93),所述放銷氣缸(93)驅動連接撥板(94),所述撥板(94)在放銷氣缸(93)驅動下可帶動限位銷(91)下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外殼上料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0內外殼組裝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內殼上料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5.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所述裝置采用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方法來組裝內外殼體,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工作臺(80)上的外殼載具(10)、導針組件(20)、內殼載具(30)和頂推組件(40),所述導針組件(20)設置于所述外殼載具(10)遠離所述內殼載具(30)的一側,所述外殼載具(10)具有限位槽(11),所述導針組件(20)包括導針(21),所述導針(21)相對外殼載具(10)可移動設置,所述導針(21)朝向所述限位槽(11)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所述外殼載具(10),所述內殼載具(30)移動設置于工作臺(80),可相對靠近或遠離所述外殼載具(10),所述頂推組件(40)設置于所述內殼載具(30)遠離所述外殼載具(10)的一側,所述內殼載具(30)具有導向槽(31),所述頂推組件(40)包括頂推桿(41),所述頂推桿(41)朝向所述導向槽(31)可相對內殼載具(30)移動靠近或遠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針組件(20)還包括彈性件(23)和移動板一(24),所述組裝裝置還設置有定位件(26),所述定位件(26)相對所述外殼載具(10)固定連接,彈性件(23)一端連接移動板一(24),彈性件(23)另一端連接所述定位件(2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23)采用拉簧,所述定位件(26)設置于所述移動板一(24)和所述外殼載具(10)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內外殼體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板一(24)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件(27),所述連接件(27)與限位氣缸(25)的伸出桿可分離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強,劉學濤,張彪,陳志英,石卉,張禮慧,
申請(專利權)人:邁得醫療工業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