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腳手架,具體是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
技術介紹
1、在建筑施工領域,常見的輔助裝置之一便是手腳架,腳手架是為了保證各施工過程順利進行而搭設的工作平臺;
2、現有的手腳架由支撐桿、托板、升降裝置等結構組成,通過將托板安裝在支撐桿件上,隨后利用升降裝置進行作用,以便發揮手腳架的實用性;
3、但是現有的手腳架在作用時,不具備防護結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工作人員在使用的過程中,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腳手架現存的一些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
2、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包括結構架板;所述結構架板的一側端面上對稱開設有凸型滑槽;所述凸型滑槽的頂部與外界貫通;所述凸型滑槽的內部可卡設有凸型滑塊;所述結構架板上安裝有防護裝置;所述防護裝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凸型滑塊的頂部固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內部開設有結構腔;所述結構腔的頂部與外界貫通;
3、所述固定底座的頂部對角位置安裝有作用桿;所述作用桿的內部開設有升降腔;所述升降腔與結構腔貫通;所述升降腔的相鄰兩側面上開設有升降孔;所述升降孔與外界貫通并靠近固定底座的中心點;所述結構腔內壁底部端面的對角位置安裝有小馬達;所述小馬達的輸出軸頂部安裝有絲桿;所述絲桿的頂部插入升降腔的內部;所述絲桿的截面外部套設安裝有作用環;所述結構腔內壁底部端面的另一對
4、優選的,所述空心桿的高度與作用桿的高度相同;所述連接板的寬度大于結構腔的頂部開設寬度;所述連接桿的寬度小于升降孔的開設寬度;使得連接桿能夠順利發揮作用。
5、優選的,所述凸型滑塊的頂部端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結構架板的頂部端面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固定底座的作用范圍大于凸型滑塊的作用范圍;保證了固定底座能夠順利發揮作用。
6、優選的,所述結構架板上安裝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卡槽;所述結構架板的頂部靠近凸型滑槽端口的位置,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部可卡設有卡板;實現了對固定底座的固定效果。
7、優選的,所述空心桿的頂部固接有擋塊;所述擋塊的內部貫穿開設有伸縮腔;所述伸縮腔的內部設置有升降桿;所述伸縮腔的內部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頂部固接在伸縮腔的內壁面上;所述彈簧的底部固接在升降桿的桿身上;所述升降桿的頂部伸出外界并固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一端固接有豎向桿;所述豎向桿的底部固接有卡桿;所述彈簧未作用時不發生形變;保證了升降桿能夠正常運作。
8、優選的,所述擋塊的底部端面可與滑動環的頂部端面相接觸;所述滑動環的外側弧面上開設有作用槽;所述作用槽的頂部與外界貫通;所述滑動環側面上位于作用槽的底部開設有固定槽;所述卡桿可通過作用槽轉動卡入固定槽的內部;所述豎向桿的長度大于擋塊與作用槽的總高度;實現了對滑動環的固定作用。
9、本技術的有益之處在于:
10、1.本技術通過防護裝置的結構設計,利用凸型滑塊,將固定底座卡設在結構架板的凸型滑槽內部,而后,打開結構腔內部的小馬達,升降腔內部的絲桿轉動,在空心桿與滑動環的配合下,作用環帶動連接桿運動,連接板帶動防護網沿升降孔向上運動,在固定塊的作用下,使得手腳架具備防護作用,實現了對工作人員的保護效果,避免了事故的發生。
11、2.本技術通過固定裝置的結構設計,在固定底座被固定在結構架板的內部后,將卡板插入卡槽的內部,且在滑動環運動至擋塊的底部后,向固定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彈簧與升降桿的配合下,豎向桿帶動卡桿沿作用槽向下運動,在卡桿運動至作用槽的底部后,向固定桿施加橫向的作用力,使得卡桿轉動卡設在固定槽的內部,實現了對滑動環的固定,保證了防護裝置能夠順利發揮作用,也方便了防護裝置的快速拆卸。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包括結構架板(1);所述結構架板(1)的一側端面上對稱開設有凸型滑槽(2);所述凸型滑槽(2)的頂部與外界貫通;所述凸型滑槽(2)的內部可卡設有凸型滑塊(3);所述結構架板(1)上安裝有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裝置包括固定底座(401);所述凸型滑塊(3)的頂部固接有固定底座(401);所述固定底座(401)的內部開設有結構腔(402);所述結構腔(402)的頂部與外界貫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桿(409)的高度與作用桿(403)的高度相同;所述連接板(412)的寬度大于結構腔(402)的頂部開設寬度;所述連接桿(411)的寬度小于升降孔(405)的開設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型滑塊(3)的頂部端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結構架板(1)的頂部端面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固定底座(401)的作用范圍大于凸型滑塊(3)的作用范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架板(1)上安裝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卡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桿(409)的頂部固接有擋塊(503);所述擋塊(503)的內部貫穿開設有伸縮腔(504);所述伸縮腔(504)的內部設置有升降桿(506);所述伸縮腔(504)的內部設置有彈簧(505);所述彈簧(505)的頂部固接在伸縮腔(504)的內壁面上;所述彈簧(505)的底部固接在升降桿(506)的桿身上;所述升降桿(506)的頂部伸出外界并固接有固定桿(507);所述固定桿(507)的一端固接有豎向桿(508);所述豎向桿(508)的底部固接有卡桿(509);所述彈簧(505)未作用時不發生形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503)的底部端面可與滑動環(410)的頂部端面相接觸;所述滑動環(410)的外側弧面上開設有作用槽(510);所述作用槽(510)的頂部與外界貫通;所述滑動環(410)側面上位于作用槽(510)的底部開設有固定槽(511);所述卡桿(509)可通過作用槽(510)轉動卡入固定槽(511)的內部;所述豎向桿(508)的長度大于擋塊(503)與作用槽(510)的總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包括結構架板(1);所述結構架板(1)的一側端面上對稱開設有凸型滑槽(2);所述凸型滑槽(2)的頂部與外界貫通;所述凸型滑槽(2)的內部可卡設有凸型滑塊(3);所述結構架板(1)上安裝有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裝置包括固定底座(401);所述凸型滑塊(3)的頂部固接有固定底座(401);所述固定底座(401)的內部開設有結構腔(402);所述結構腔(402)的頂部與外界貫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桿(409)的高度與作用桿(403)的高度相同;所述連接板(412)的寬度大于結構腔(402)的頂部開設寬度;所述連接桿(411)的寬度小于升降孔(405)的開設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型滑塊(3)的頂部端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結構架板(1)的頂部端面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固定底座(401)的作用范圍大于凸型滑塊(3)的作用范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腳手架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架板(1)上安裝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卡槽(501);所述結構架板(1)的頂部靠近凸型滑槽(2)端口的位置,開設有卡槽(5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志海,盧向陽,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巨邦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