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缸,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
技術介紹
1、液壓主動懸架中的液壓缸是該系統的核心部件,它負責將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從而推動車輪進行上下運動,以適應不同路況的變化。如果懸架系統的剛度和阻尼特性能根據汽車的行駛條件(車輛的運動狀態和路面狀況等)進行動態自適應調節,使懸架系統始終處于最佳減振狀態,則稱為主動懸架。
2、現有技術,例如技術一種液壓式主動懸架及具有其的汽車,授權公告號為cn216507788u。可通過雙向液壓泵和第一液壓泵的聯合工作,來實現簧上質量件的快速下降,和/或通過雙向液壓泵和第二液壓泵的聯合工作,來實現簧上質量件的快速升高,調節效率高。
3、目前,還缺少一種液壓缸,通過控制cdc電磁閥開口大小而調節做功的量,從而實現cdc調節阻尼,通過儲能器釋放氣壓平衡上腔的壓力。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方便液壓主動懸架使用。
2、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專利技術目的:
3、一種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儲液筒,其內中空;工作缸,設置在所述儲液筒內,固定連接所述儲液筒,所述工作缸與所述儲液筒形成儲液腔,所述工作缸端部安裝工作缸單向閥,所述工作缸單向閥設置有第三油孔,所述工作缸單向閥匹配所述儲液筒,所述工作缸上設置有筒缸油孔;活塞桿,設置在所述工作缸內,所述工作缸固定連接固定密封活塞,所述活塞桿穿過所述固定密封活塞,所述活塞桿固定連
4、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工作缸與所述儲液筒之間安裝有密封圈。
5、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儲液筒固定連接第一儲能器,所述第一儲能器內安裝有第一浮動活塞,所述第一儲能器內安裝有第一cdc電磁閥,所述第一儲能器與所述儲液筒分別設置有第四油孔,所述儲液筒固定連接第二儲能器,所述第二儲能器內安裝有第二浮動活塞,所述第二儲能器內安裝有第二cdc電磁閥,所述第二儲能器與所述儲液筒分別設置有第五油孔。所述第一油孔及所述第四油孔位于所述密封圈一側,所述第二油孔及所述第五油孔位于所述密封圈另一側。
6、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儲液筒設置有第一油孔及第二油孔。
7、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儲液筒固定連接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內安裝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油缸內安裝有第一cdc電磁閥,所述第一油缸與所述儲液筒分別設置有第四油孔,所述儲液筒固定連接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內安裝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油缸內安裝有第二cdc電磁閥,所述第二油缸與所述儲液筒分別設置有第五油孔。
8、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cdc減振器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9、所述第一油孔及所述第二油孔連接油泵,油泵連接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常閉;
10、s1:壓縮行程;
11、s11:所述活塞桿受壓縮力下行,所述第一儲能器及所述第二儲能器壓縮空氣釋放所述活塞桿占據的油液空間;
12、s12:所述密封活塞下腔的油液通過所述第三油孔、所述第二油孔、油泵、所述第一cdc電磁閥通電打開、所述第四油孔及所述筒缸油孔進入所述密封活塞上腔;
13、所述工作缸單向閥、所述第一浮動活塞及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做功轉化為熱能釋放,實現阻尼效果,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在不同電流下,可以控制開口大小而調節做功的量,從而實現cdc調節阻尼;
14、s2:復原行程;
15、s21:所述活塞桿受壓縮力上行,所述第一儲能器及所述第二儲能器釋放氣壓補償所述活塞桿占據的油液空間;
16、s22:所述密封活塞上腔的油液通過所述所述筒缸油孔、所述第一油孔、油泵、所述第二cdc電磁閥通電打開、所述第五油孔及所述工作缸單向閥進入所述密封活塞下腔;
17、所述工作缸單向閥、所述第二浮動活塞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做功轉化為熱能釋放,實現阻尼效果,所述第二cdc電磁閥在不同電流下,可以控制開口大小而調節做功的量,從而實現cdc調節阻尼。
18、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主動懸架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19、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保持關閉;
20、s3:主動控制車輪上跳;
21、油泵工作,所述密封活塞下腔的油液經所述第三油孔及所述第二油孔抽出,通過所述第一油孔及所述筒缸油孔注入所述密封活塞上腔,此時,上腔高壓,下腔低壓,上下腔形成壓差,確保所述活塞桿不動,所述儲液筒整體上行,帶動車輪上行,這個過程中所述第二儲能器釋放氣壓平衡下腔壓力,所述第一儲能器壓縮空氣平衡上腔的壓力;
22、s4:主動控制車輪下跳;
23、油泵工作,所述密封活塞上腔的油液經過所述筒缸油孔及所述第一油孔抽出,通過所述第二油孔及所述第三油孔進入所述密封活塞下腔,此時,上腔低壓,下腔高壓,上下腔形成壓差,確保所述活塞桿不動,所述儲液筒整體下行,帶動車輪下行,這個過程中所述第二儲能器壓縮空氣平衡下腔壓力,所述第一儲能器釋放氣壓平衡上腔的壓力。
24、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cdc減振器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25、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連接油泵,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常閉;
26、s1:壓縮行程;
27、所述活塞桿受壓縮力下行,所述密封活塞下腔的油液通過所述第三油孔、所述第二cdc電磁閥通電打開、所述第五油孔、所述第二油缸、油泵、所述第二cdc電磁閥通電打開、所述第一油缸、所述第四油孔及所述筒缸油孔進入所述密封活塞上腔;
28、所述工作缸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及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做功轉化為熱能釋放,實現阻尼效果,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在不同電流下,可以控制開口大小而調節做功的量,從而實現cdc調節阻尼;
29、s2:復原行程;
30、所述活塞桿受壓縮力上行,所述密封活塞上腔的油液通過所述所述筒缸油孔、所述第一cdc電磁閥通電打開、所述第四油孔、所述第一油缸、油泵、所述第二cdc電磁閥通電打開、所述第二油缸、所述第五油孔及所述第三油孔進入所述密封活塞下腔;
31、所述工作缸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做功轉化為熱能釋放,實現阻尼效果,所述第二cdc電磁閥在不同電流下,可以控制開口大小而調節做功的量,從而實現cdc調節阻尼。
32、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主動懸架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33、所述第一cdc電磁閥及所述第二cdc電磁閥保持關閉;
34、s3:主動控制車輪上跳;
35、油泵工作,所述密封活塞下腔的油液經所述第三油孔、所述第二cdc電磁閥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5)與所述儲液筒(4)之間安裝有密封圈(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筒(4)固定連接第一儲能器(12),所述第一儲能器(12)內安裝有第一浮動活塞(13),所述第一儲能器(12)內安裝有第一CDC電磁閥(15),所述第一儲能器(12)與所述儲液筒(4)分別設置有第四油孔(14),所述儲液筒(4)固定連接第二儲能器(16),所述第二儲能器(16)內安裝有第二浮動活塞(17),所述第二儲能器(16)內安裝有第二CDC電磁閥(19),所述第二儲能器(16)與所述儲液筒(4)分別設置有第五油孔(1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筒(4)設置有第一油孔(7)及第二油孔(8)。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筒(4)固定連接第一油缸(20),所述第一油缸(20)內安裝有第一單向閥(21),所述第一油缸(2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CDC減振器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懸架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CDC減振器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懸架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5)與所述儲液筒(4)之間安裝有密封圈(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筒(4)固定連接第一儲能器(12),所述第一儲能器(12)內安裝有第一浮動活塞(13),所述第一儲能器(12)內安裝有第一cdc電磁閥(15),所述第一儲能器(12)與所述儲液筒(4)分別設置有第四油孔(14),所述儲液筒(4)固定連接第二儲能器(16),所述第二儲能器(16)內安裝有第二浮動活塞(17),所述第二儲能器(16)內安裝有第二cdc電磁閥(19),所述第二儲能器(16)與所述儲液筒(4)分別設置有第五油孔(1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用液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筒(4)設置有第一油孔(7)及第二油孔(8)。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主動懸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