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傳動,具體是一種油路通斷控制方法、裝置,以及基于該方法的雙向變量液壓泵、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和自饋能剎車裝置,旨在解決雙向變量液壓泵/馬達在輸入軸或高壓進口方向改變時,保證變量機構始終與高壓端溝通的問題,提高設備的通用性和工作穩定性,特別適用于解決在飛機自饋能剎車系統中左右機輪轉向相反時,液壓變量泵/馬達的雙向工作需求。
技術介紹
1、液壓泵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元件,是將機械能轉換為液壓能的裝置。在自饋能剎車
,由于飛機的左機輪和右機輪相對轉動方向是相反的,即左機輪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右機輪是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因此安裝在左機輪和右機輪上的自饋能變量泵的輸入軸旋轉方向需要是相反的。
2、現有結構中,在自饋能剎車裝置中多采用單向變量泵,當輸入轉向改變旋向,液壓泵的進出口互換,即出口變進口,進口變出口,由于單向變量泵內部結構不具有對稱性,改變輸入軸旋向將會損壞單向變量泵。因此需要實現雙向輸出變量功能時,常常分別為左機輪、右機輪分別安裝不同旋轉方向的單向變量泵,即研制輸入軸旋轉方向不同的兩型單向變量液壓泵,通用化不強。
3、為了能同時滿足左機輪和右機輪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相反的使用需求,需要變量泵能在其輸入軸切換方向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而提出了雙向變量泵。雙向變量泵的變量機構始終是與高壓出口溝通的,如何實現雙向變量馬達高壓進口改變的情況下,也能保證變量機構與高壓端是溝通的,提出了一種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和裝置。
4、需要說明的是,公開于該
技術介紹
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專利技術總體
技術介紹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及裝置,以及基于該方法/裝置的雙向變量液壓泵、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和自饋能剎車裝置,以解決在當雙向變量液壓泵的輸入軸改變旋向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改變高壓進口時,雙向變量液壓泵/馬達進出口互換,即出口變進口、進口變出口時,保證雙向變量液壓泵/馬達的變量機構始終與高壓端溝通的問題,也就是使雙向變量液壓泵能夠在兩個旋轉方向上正常工作,雙向變量液壓馬達能夠實現兩個輸出軸向上正常工作,可以有效解決自饋能剎車裝置中,左右機輪轉向相反的使用需求,能使變量泵在正常前進和倒車時其輸入軸切換方向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同時提高產品的通用性和降低研制成本。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油路通斷控制方法,應用于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該方法包括:
4、(1)設置壓力控制裝置,其出口pk通過控制油路與所述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的變量機構接通、出口t通過回油油路與油箱接通;
5、(2)設置壓差控制裝置,其進口pa、進口pb分別通過a口進油油路和b口進油油路與所述雙向變量液壓泵/馬達的油口a和油口b接通、其出口p0與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的進口py接通;
6、(3)所述壓差控制裝置使所述油口a的油口b中油壓較高的油口與所述壓力控制裝置溝通,所述壓力控制裝置根據油壓值控制所述變量機構動作,確保所述變量機構始終與高壓油口保持溝通。
7、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油路通道控制裝置,其用于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該裝置包括:
8、一壓差控制裝置,包括壓差控制裝置閥座、壓差控制裝置閥體、壓差控制裝置閥芯、壓差彈簧、進口pa、進口pb以及出口p0;其中,所述進口pa、進口pb分別接通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的油口a和油口b;所述壓差控制裝置閥芯根據所述進口pa與所述進口pb之間的壓差值在所述閥體內滑動,通過所述壓差控制裝置閥芯的位置改變,使所述進口pa和進口pb的其中之一與所述出口p0接通或均與所述出口p0斷開;
9、一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壓力控制裝置閥座、壓力控制裝置閥體、壓力控制裝置閥芯、壓力調節彈簧、進口py、出口pk和出口t;其中,所述進口py接通所述壓差控制裝置的出口p0,所述出口pk通過控制油路接通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的變量機構,所述出口t接通油箱;當所述進口py的壓力低于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的設定值時,所述進口py與所述出口pk之間斷開,所述出口pk與所述出口t接通,當所述進口py的壓力達到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的設定值時,所述進口py與所述出口pk接通,所述出口pk通過所述控制油路與所述變量機構的隨動腔溝通。
10、第三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向變量液壓泵,該泵包括:
11、一雙向液壓設備,其作為液壓泵使用,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回油腔通過殼體回油油路與油箱溝通;
12、一變量機構,其用于調節所述液壓泵的排量,所述變量機構的回油腔通過變量機構回油油路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回油腔溝通,所述變量結構的隨動腔通過控制油路溝通油路通斷裝置;
13、一油路通斷控制裝置,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的壓力控制裝置出口通過控制油路與所述變量機構的隨動腔溝通,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的壓力控制裝置出口通過回油油路與油箱溝通;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的壓差控制裝置進口pa、進口pb分別通過a口進口油路、b口進口油路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油口a、油口b溝通,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變量機構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之間的油路通斷,使所述變量機構始終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高壓油口保持溝通;
14、一油箱,其用于收集回油。
15、第四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向變量液壓馬達,該馬達包括:
16、一雙向液壓設備,其作為液壓馬達使用,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回油腔通過殼體回油油路與油箱溝通;
17、一變量機構,其用于調節所述液壓馬達的輸出轉矩和扭矩,所述變量機構的回油腔通過變量機構回油油路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回油腔溝通,所述變量結構的隨動腔通過控制油路溝通油路通斷裝置;
18、一油路通斷控制裝置,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的壓力控制裝置出口通過控制油路與所述變量機構的隨動腔溝通,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的壓力控制裝置出口通過回油油路與油箱溝通;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的壓差控制裝置進口pa、進口pb分別通過a口進口油路、b口進口油路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油口a、油口b溝通,所述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變量機構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之間的油路通斷,使所述變量機構始終與所述雙向液壓設備的高壓油口保持溝通;
19、一油箱,其用于收集回油。
20、第五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自饋能剎車裝置,該裝置包括:
21、一機輪;
22、一機械取能機構,其連接所述機輪和雙向變量液壓泵,用于從所述機輪的轉動中提取能量;
23、一雙向變量液壓泵,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用于將機械能轉換為液壓能或反之;
24、控制閥門,其連接所述雙向變量液壓泵和作動器,用于所述雙向變量液壓泵和所述作動器之間的油路通斷控制;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油路通斷控制方法,應用于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壓力控制裝置閥座、壓力控制裝置閥體、壓力控制裝置閥芯、壓力調節彈簧,以及所述進口Py、出口Pk和出口T,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差控制裝置包括壓差控制裝置閥座、壓差控制裝置閥體、壓差控制裝置閥芯、壓差彈簧,以及所述進口PA、進口PB和出口P0,其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閾值可調節。
5.一種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用于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裝置還包括一調節機構,其用于調節所述壓力調節彈簧的預緊力,進而調整所述預設閾值。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控制閥,用于在特定條件下調整或阻斷所述控制油路和/或回油油路,以進一步優化油路通斷
8.一種雙向變量液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種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種自饋能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饋能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閥門包括:油路切換電磁閥、出油單向閥和剎車控制閥和安全閥,所述雙向變量液壓泵依次通過所述油路切換電磁閥、所述出油單向閥和所述剎車控制閥連接所述作動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油路通斷控制方法,應用于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壓力控制裝置閥座、壓力控制裝置閥體、壓力控制裝置閥芯、壓力調節彈簧,以及所述進口py、出口pk和出口t,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差控制裝置包括壓差控制裝置閥座、壓差控制裝置閥體、壓差控制裝置閥芯、壓差彈簧,以及所述進口pa、進口pb和出口p0,其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通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閾值可調節。
5.一種油路通斷控制裝置,用于雙向變量液壓泵或雙向變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譙維智,聶瑞,高翔,劉曉超,陸紅林,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