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類器官培養,尤其涉及一種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
技術介紹
1、類器官屬于三維(3d)細胞培養物,包含其代表器官的一些關鍵特性。此類體外培養系統包括一個自我更新干細胞群,可分化為多個器官特異性的細胞類型,與對應的器官擁有類似的空間組織并能夠重現對應器官的部分功能,從而提供一個高度生理相關系統。
2、由于類器官的發育需要較長的培養期,所以在培養類器官的過程中監測其環境和生長進程是至關重要的。現有技術中,在對類器官培養監測過程中,一種通常采用人工為類器官補給營養的靜態培養,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手動提取大量數據處理分析,然后對類器官的生長環境和狀態進行評估,人為的直接干預容易造成類器官生長環境污染,導致分析的結果出現偏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實現對培養類器官的動態實時監測,避免人為干預造成類器官生長環境的污染,提高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2、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阻值檢測組件;
5、培養芯片,設置于所述阻值檢測組件上,所述培養芯片上設有培養池,所述培養池內用于放置類器官和培養基,所述阻值檢測組件用于檢測所述培養池內類器官的阻值;
6、進樣板,蓋設于所述培養芯片上,所述進樣板與所述底座可拆卸連接,且所述進樣板與所述底座的間距可調節。
7、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
8、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樣板朝向所述培養芯片的一側設有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所述進樣板上設有與所述進液管連通的第一通孔和與所述出液管連通的第二通孔。
9、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樣板背離所述培養芯片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進液管與所述第一凸臺對應設置,所述第一通孔貫穿所述第一凸臺,所述出液管與所述第二凸臺對應設置,所述第二通孔貫穿所述第二凸臺。
10、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樣板朝向所述培養芯片的一側凹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用于容納所述培養芯片。
11、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底座上沿周向間隔設有多個第三凸臺,所述第三凸臺與所述進樣板的邊緣接觸,所述進樣板與所述第三凸臺對應的位置處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三凸臺上設有第二連接孔,連接件穿設所述第一連接孔與所述第二連接孔連接。
12、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樣板朝向所述培養芯片的一側沿周向間隔設有多個第四凸臺,所述第四凸臺與所述第三凸臺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四凸臺抵壓于對應的所述第三凸臺上,所述第一連接孔貫穿所述第四凸臺。
13、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連接孔為螺紋孔,所述連接件為螺栓,所述螺栓與所述第二連接孔螺接。
14、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底座上與所述容納槽對應的位置設有支撐凸臺,所述阻值檢測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凸臺上,所述支撐凸臺的面積大于所述培養芯片的面積且小于所述容納槽槽口的面積。
15、作為上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的一種可選技術方案,所述阻值檢測組件包括多個阻值檢測件,所述培養芯片上設有多個所述培養池,每個所述培養池對應設置至少一個所述阻值檢測件。
16、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17、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在底座上設置阻值檢測組件,培養芯片設置于阻值檢測組件上,培養芯片的培養池內用于放置類器官和培養基,阻值檢測組件用于檢測培養池內類器官的阻值,阻值的變化能反映類器官在培養過程中的成份變化,通過阻值變化曲線以反饋被培養的類器官的生長狀態,實現對培養類器官的動態實時監測,避免人為干預造成類器官生長環境的污染,提高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此外,進樣板與底座連接將培養芯片固定于阻值檢測組件上方,避免培養芯片移動而影響監測結果,底座與進樣板的間距可調節,可以根據實際安裝需求調節底座與進樣板之間的間距,以使進樣板與培養芯片之間、培養芯片與阻值檢測組件之間都能緊密接觸,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上設有進液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培養芯片(3)上設有進液口(32)、出液口(33)和流道組件,所述流道組件與所述培養池(31)連通,所述進液口(32)和所述出液口(33)分別與所述流道組件連通,所述進液管(41)插接于所述進液口(32)內,所述出液管(42)插接于所述出液口(33)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朝向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設有所述進液管(41)和所述出液管(42),所述進樣板(4)上設有與所述進液管(41)連通的第一通孔(43)和與所述出液管(42)連通的第二通孔(4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背離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臺(45)和第二凸臺(46),所述進液管(41)與所述第一凸臺(45)對應設置,所述第一通孔(43)貫穿所述第一凸臺(45),所述出液管(42)與所述第二凸臺(4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朝向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凹設有容納槽(47),所述容納槽(47)用于容納所述培養芯片(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沿周向間隔設有多個第三凸臺(11),所述第三凸臺(11)與所述進樣板(4)的邊緣接觸,所述進樣板(4)與所述第三凸臺(11)對應的位置處設有第一連接孔(48),所述第三凸臺(11)上設有第二連接孔(12),連接件穿設所述第一連接孔(48)與所述第二連接孔(12)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朝向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沿周向間隔設有多個第四凸臺(49),所述第四凸臺(49)與所述第三凸臺(11)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四凸臺(49)抵壓于對應的所述第三凸臺(11)上,所述第一連接孔(48)貫穿所述第四凸臺(49)。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孔(12)為螺紋孔,所述連接件為螺栓,所述螺栓與所述第二連接孔(12)螺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與所述容納槽(47)對應的位置設有支撐凸臺(13),所述阻值檢測組件(2)設置于所述支撐凸臺(13)上,所述支撐凸臺(13)的面積大于所述培養芯片(3)的面積且小于所述容納槽(47)槽口的面積。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值檢測組件(2)包括多個阻值檢測件(21),所述培養芯片(3)上設有多個所述培養池(31),每個所述培養池(31)對應設置至少一個所述阻值檢測件(2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上設有進液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培養芯片(3)上設有進液口(32)、出液口(33)和流道組件,所述流道組件與所述培養池(31)連通,所述進液口(32)和所述出液口(33)分別與所述流道組件連通,所述進液管(41)插接于所述進液口(32)內,所述出液管(42)插接于所述出液口(33)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朝向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設有所述進液管(41)和所述出液管(42),所述進樣板(4)上設有與所述進液管(41)連通的第一通孔(43)和與所述出液管(42)連通的第二通孔(4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背離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設有第一凸臺(45)和第二凸臺(46),所述進液管(41)與所述第一凸臺(45)對應設置,所述第一通孔(43)貫穿所述第一凸臺(45),所述出液管(42)與所述第二凸臺(46)對應設置,所述第二通孔(44)貫穿所述第二凸臺(4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板(4)朝向所述培養芯片(3)的一側凹設有容納槽(47),所述容納槽(47)用于容納所述培養芯片(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類器官的培養監測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驍,范衛華,葉青青,溫曉慧,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