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施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
技術介紹
1、隨著城市更新的不斷發展,老舊小區節能改造逐漸成為城市更新的一項重要手段,而在老舊小區節能改造中,坡屋面加設保溫層構造的改造成為一種經典常見的改造形式,傳統形式下往往需要在屋面結構板上植入鋼筋,以用于在屋面保溫、防水等功能性構造施工完成后固定屋面順水條及掛瓦條,同時將屋面荷載均勻傳導至屋面結構板上,進而向下傳到至基礎。
2、但由于老舊小區往往建成時間較長,年代較為久遠,以往竣工資料追溯性差,基礎資料丟失較為嚴重,同時也由于施工工藝隨年代的不斷更迭,導致無法在施工前掌握建筑屋面的詳細情況,尤其是屋面結構板的具體情況。
3、這就導致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建筑實際與改造做法無法匹配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屋面結構板厚度與構造所需厚度不符,無法滿足植筋需要,屋面構造分層與預估情況不同,導致屋面荷載大大增加,進而危害結構安全,更有甚者會出現打穿樓板、破壞結構并進一步影響居民生活、損壞居民財產及導致屋面大面積滲漏等情況的出現。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解決了傳統施工形式下建筑實際與改造做法無法匹配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包括屋脊梁和屋面挑檐圈梁,在屋脊梁和屋面挑檐圈梁間設置有坡屋面結構板,沿所述屋脊梁和所述屋面挑檐圈梁縱向植入連接筋,在坡屋面結構板上通過
4、優選的,所述連接筋由鋼筋折彎制成,包括植入部和折彎部,植入部縱向植入所述屋脊梁內或所述屋面挑檐圈梁內,折彎部貼合所述坡屋面結構板設置。
5、優選的,所述龍骨固定鋼筋由鋼筋折彎制成,包括固定部和連接部,固定部貼合固定在所述轉換層鋼筋網片上,連接部呈豎向設置狀態。
6、優選的,多根所述順水條上端與所述屋脊梁的交點位置為所述連接筋的植入位置;多根所述順水條下端與所述屋面挑檐圈梁的交點位置為所述連接筋的植入位置。
7、優選的,所述轉換層鋼筋網片與所述坡屋面結構板間的間距為20mm。
8、優選的,所述轉換層鋼筋網片是由鋼筋編制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雙向布置。
9、優選的,在所述ds砂漿保護層內設置有鍍鋅鋼板網。
10、優選的,所述ds砂漿保護層厚度為20mm。
11、本技術中,通過轉換層鋼筋網片將固定屋面順水條用的均布鋼筋的固定點從坡屋面結構板轉移到屋脊梁及屋面挑檐圈梁上,避免了在原有圖紙資料缺失、建筑現狀結構情況不明確的情況下,坡屋面結構板無法滿足植筋深度需要而導致屋面順水條無法固定的問題。
12、混凝土轉換層通過壓光的方式進行收面,同時轉換層鋼筋網片在承載坡屋面結構板上部構造荷載的同時,還在混凝土轉換層中承擔拉力,進一步降低混凝土轉換層的開裂風險,有效保證了混凝土轉換層表面條件能夠滿足屋面防水層施工需要,并在后續使用過程中持續保證坡屋面整體防水施工質量。
13、通過混凝土轉換層替代合并找平層,降低了坡屋面總荷載,保證了坡屋面整體構造及屋面結構的安全使用。
14、ds砂漿保護層相對于傳統做法厚度有所降低,在保證強度不低于傳統做法的同時壓入一層鍍鋅鋼板網,提升了ds砂漿保護層整體性,降低了ds砂漿保護層開裂破碎風險,同時降低了坡屋面構造及總體厚度及總體荷載,保證了坡屋面結構安全使用。
15、通過轉換層鋼筋網片大大減少了坡屋面植入鋼筋點位數量,有效降低了坡屋面大面積滲漏風險。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包括屋脊梁(1)和屋面挑檐圈梁(2),在屋脊梁(1)和屋面挑檐圈梁(2)間設置有坡屋面結構板(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屋脊梁(1)和所述屋面挑檐圈梁(2)縱向植入連接筋(4),在坡屋面結構板(3)上通過連接筋(4)安裝有轉換層鋼筋網片(5),在轉換層鋼筋網片(5)上布置多根龍骨固定鋼筋(6),在坡屋面結構板(3)上方澆筑有混凝土轉換層(7)、且轉換層鋼筋網片(5)位于混凝土轉換層(7)內,龍骨固定鋼筋(6)頂部位于混凝土轉換層(7)外,在混凝土轉換層(7)上方依次鋪設有屋面防水層(8)、屋面保溫層(9)和DS砂漿保護層(10),在DS砂漿保護層(10)上方縱向設置多根順水條(11)、并通過所述龍骨固定鋼筋(6)頂端固定,在順水條(11)上方橫向設置有多根掛瓦條(12),在掛瓦條(12)上方鋪設有屋面瓦(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筋(4)由鋼筋折彎制成,包括植入部和折彎部,植入部縱向植入所述屋脊梁(1)內或所述屋面挑檐圈梁(2)內,折彎部貼合所述坡屋面結構板(3)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骨固定鋼筋(6)由鋼筋折彎制成,包括固定部和連接部,固定部貼合固定在所述轉換層鋼筋網片(5)上,連接部呈豎向設置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順水條(11)上端與所述屋脊梁(1)的交點位置為所述連接筋(4)的植入位置;多根所述順水條(11)下端與所述屋面挑檐圈梁(2)的交點位置為所述連接筋(4)的植入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層鋼筋網片(5)與所述坡屋面結構板(3)間的間距為2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層鋼筋網片(5)是由鋼筋編制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雙向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S砂漿保護層(10)內設置有鍍鋅鋼板網。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DS砂漿保護層(10)厚度為20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包括屋脊梁(1)和屋面挑檐圈梁(2),在屋脊梁(1)和屋面挑檐圈梁(2)間設置有坡屋面結構板(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屋脊梁(1)和所述屋面挑檐圈梁(2)縱向植入連接筋(4),在坡屋面結構板(3)上通過連接筋(4)安裝有轉換層鋼筋網片(5),在轉換層鋼筋網片(5)上布置多根龍骨固定鋼筋(6),在坡屋面結構板(3)上方澆筑有混凝土轉換層(7)、且轉換層鋼筋網片(5)位于混凝土轉換層(7)內,龍骨固定鋼筋(6)頂部位于混凝土轉換層(7)外,在混凝土轉換層(7)上方依次鋪設有屋面防水層(8)、屋面保溫層(9)和ds砂漿保護層(10),在ds砂漿保護層(10)上方縱向設置多根順水條(11)、并通過所述龍骨固定鋼筋(6)頂端固定,在順水條(11)上方橫向設置有多根掛瓦條(12),在掛瓦條(12)上方鋪設有屋面瓦(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坡屋面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筋(4)由鋼筋折彎制成,包括植入部和折彎部,植入部縱向植入所述屋脊梁(1)內或所述屋面挑檐圈梁(2)內,折彎部貼合所述坡屋面結構板(3)設置。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車英磊,趙樓,劉振華,張福海,尹文波,霍宏元,王瑤,李國冰,馬燁霖,張英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