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橋梁維護,尤其涉及一種低空檢查梯和斜拉橋主塔檢查梯。
技術介紹
1、斜拉橋作為一種重要的大跨度橋梁形式,其主塔作為關鍵承重結構,不僅承擔著自身重量,還通過斜拉索傳遞并平衡主梁荷載,對橋梁的整體穩定性和耐久性起著決定性作用。主塔的高度與形態直接影響著橋梁的跨越能力與美學效果,因此常設計為數十乃至百米以上的高聳構筑物。然而,如此高的主塔在日常維護與檢查過程中帶來了顯著挑戰。
2、由于主塔高度顯著,對其進行近距離、全方位的檢查作業需依賴可靠的攀爬設施。傳統的垂直爬梯雖可滿足基本登高需求,但隨著高度增加,攀爬難度急劇增大,人員體力消耗大,且長時間高空作業易引發疲勞,導致安全隱患增多。加之斜拉橋主塔結構復雜,表面可能具有不規則曲面或特殊造型,對爬梯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提供一種低空檢查梯和斜拉橋主塔檢查梯,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針對高聳斜拉橋主塔進行近距離、全方位檢查時所面臨的攀爬設施局限性、安全性低、人員體力消耗大以及對復雜塔身結構適應性不足的缺陷,實現安全、高效且靈活適應主塔形態的攀爬作業,確保斜拉橋主塔的全面檢查與維護。
2、本技術提供一種低空檢查梯,包括:爬梯結構,設置于斜拉橋主塔的側面,包括多個爬梯標準節,多個所述爬梯標準節從低到高依次分布;休息平臺,設置于任意兩段相鄰的所述爬梯標準節之間,所述休息平臺的上下兩段的所述爬梯標準節,在水平方向上錯開布置;頂部平臺,設置于所述爬梯結構的頂端。
3、根據本技術提
4、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低空檢查梯,所述u型護圈間通過多根支撐豎桿相互連接。
5、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低空檢查梯,所述爬梯標準節與所述斜拉橋主塔之間設置有錨固組件;所述錨固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爬梯標準節的第一固定部,以及錨固于所述斜拉橋主塔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間通過法蘭安裝配合。
6、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低空檢查梯,所述休息平臺包括框架和柵步板;在水平方向上,所述框架在水平方向上分為第一連接區域、第二連接區域以及位于二者之間的步行區域,所述柵步板鋪設于所述第二連接區域和所述步行區域;位于所述休息平臺下方的所述爬梯標準節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區域,位于所述休息平臺上方的所述爬梯標準節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區域。
7、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低空檢查梯,所述框架包括貼合并錨固于所述斜拉橋主塔的固定部、水平延伸并連接于所述固定部的水平支撐部、以及設置于所述水平支撐部的外側邊緣的護欄部;所述水平支撐部的下側與所述固定部之間設置有相對于水平面傾斜的斜撐支桿。
8、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低空檢查梯,所述頂部平臺呈環繞斜拉橋主塔的c形結構;所述頂部平臺設置有至少兩個連接口,所述爬梯結構最上端的所述爬梯標準節的頂端連接于兩個所述連接口中的一者,兩個所述連接口中的另一者以及所述頂部平臺的其余部分鋪設柵步板。
9、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斜拉橋主塔檢查梯,包括高空檢查梯和以上任意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低空檢查梯;所述高空檢查梯從所述低空檢查梯的頂部平臺上方延伸至所述斜拉橋主塔的頂部。
10、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斜拉橋主塔檢查梯,所述高空檢查梯呈多節設置,任意相鄰的兩節所述高空檢查梯之間設置有踩踏平臺;所述踩踏平臺包括供高空檢查梯穿過的爬升口,以及設于爬升口至少一側的踩踏部。
11、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斜拉橋主塔檢查梯,所述斜拉橋主塔兩側分別設有拉索連接結構;所述高空檢查梯分別設置于兩側的所述拉索連接結構的相鄰位置。
12、本技術提供的低空檢查梯和斜拉橋主塔檢查梯,通過相鄰爬梯標準節間的休息平臺以及它們在水平方向上的錯位布局,有效地解決了人員攀爬過程中體力消耗過大的問題,同時也顯著增強了對斜拉橋主塔復雜表面形狀的適應性。其中,嵌入于爬梯結構中的休息平臺,為攀爬者在攀爬過程中提供了安全、穩定的臨時駐足點。將相鄰爬梯標準節在水平方向上進行錯開布置,使得整個爬梯結構能夠更好地順應斜拉橋主塔復雜的表面形態。本技術提供的低空檢查梯及斜拉橋主塔檢查梯,憑借休息平臺設置及相鄰爬梯標準節的錯位布局,兼顧了人員攀爬過程中的體力管理與對斜拉橋主塔復雜結構的適應性,為實現安全、高效且靈活適應主塔形態的攀爬作業,確保斜拉橋主塔的全面檢查與維護,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標準節(10)在其背離斜拉橋主塔的一側設有U型護圈(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護圈(11)間通過多根支撐豎桿(12)相互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標準節(10)與所述斜拉橋主塔之間設置有錨固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臺(20)包括框架(21)和柵步板(2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1)包括貼合并錨固于所述斜拉橋主塔的固定部(26)、水平延伸并連接于所述固定部(26)的水平支撐部(27)、以及設置于所述水平支撐部(27)的外側邊緣的護欄部(2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平臺(30)呈環繞斜拉橋主塔的C形結構;
8.一種斜拉橋主塔檢查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空檢查梯(41)和權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低空檢查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斜拉橋主塔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檢查梯(41)呈多節設置,任意相鄰的兩節所述高空檢查梯(41)之間設置有踩踏平臺(42);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斜拉橋主塔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橋主塔兩側分別設有拉索連接結構(5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標準節(10)在其背離斜拉橋主塔的一側設有u型護圈(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護圈(11)間通過多根支撐豎桿(12)相互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標準節(10)與所述斜拉橋主塔之間設置有錨固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臺(20)包括框架(21)和柵步板(2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空檢查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1)包括貼合并錨固于所述斜拉橋主塔的固定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曉研,趙成龍,胡宗名,侯宇翔,鄒德玉,翟順鵬,張福成,朱金柱,黃臣宮,徐雙雙,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九局集團華東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