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具體涉及一種提串裝置。
技術介紹
1、電池串在與匯流帶焊接之前,會將多個電池串排布在玻璃板上,排布好的電池串隨玻璃板流入匯流帶焊接設備,電池串由電池串提起裝置并校正后,使用焊頭將匯流帶焊接在電池串上。
2、現有技術中,電池串提起裝置在校正電池串時,從三方面校正:其一,轉動電池串,調整電池串角度;其二,x向移動電池串,調整每相鄰兩個電池串之間的間距;其三,y向移動電池串,使所有電池串的端頭對齊。其中,轉動電池串通過兩個凸輪機構實現。但是凸輪機構角度調整范圍有限,當調整角度過大,凸輪機構難以將其調整至預設位置,且凸輪機構結構復雜,容易卡滯。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提串裝置。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種提串裝置,包括升降機構和橫梁,所述升降機構和所述橫梁驅動連接使所述橫梁升降運動,還包括:多個滑動連接于所述橫梁底部的第一縱板,每個所述第一縱板的底部滑動連接有一個第二縱板,所述第一縱板能夠相對所述橫梁沿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縱板能夠相對所述第一縱板沿第二方向移動,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每個所述第二縱板的下方設有一個底板,所述底板與所述第二縱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二縱板上設有第三電機,所述底板上設有嚙合件,所述第三電機的驅動齒輪與所述嚙合件嚙合,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一吸盤。
4、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縱板的一端通過軸承與所述底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設置
5、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縱板的中段設有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包括分別延伸至所述底板兩側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6、進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上下疊置的第三縱板和第四縱板,所述第三縱板的兩端與所述第四縱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縱板的中段和所述第四縱板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一者為l型板,所述l型板的水平部分延伸至所述間隙中。
7、進一步地,每個所述第一縱板上設有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橫梁驅動連接使所述第一縱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電機與所述第二縱板驅動連接使所述第二縱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
8、進一步地,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橫梁上設有線形齒條,所述第一電機的驅動齒輪與所述線形齒條嚙合。
9、進一步地,在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底板之間還設有第五縱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五縱板上設有一排第二吸盤,所述第五縱板與轉接板滑動連接,所述轉接板連接于所述橫梁的底部,所述轉接板上設有第四電機,所述第四電機與所述第五縱板驅動連接使所述第五縱板升降運動。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1、本技術提供的提串裝置,通過升降機構驅動橫梁升降運動,橫梁的底部滑動連接有多個第一縱板,每個第一縱板的底部滑動連接有一個第二縱板,每個第二縱板的下方轉動連接有一個底板,底板上設有第一吸盤,第一吸盤用于吸附電池串,第一縱板能夠相對橫梁沿第一方向移動,以調整相鄰兩個電池串之間的距離;第二縱板能夠相對第一縱板沿第二方向運動,以對齊多個電池串的端頭;通過第三電機的驅動齒輪與嚙合件配合,轉動電池串。相較于凸輪機構,齒輪嚙合結構具有調整角度大,結構簡單的優點。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提串裝置,包括升降機構(10)和橫梁(11),所述升降機構(10)和所述橫梁(11)驅動連接使所述橫梁(11)升降運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滑動連接于所述橫梁(11)底部的第一縱板(12),每個所述第一縱板(12)的底部滑動連接有一個第二縱板(13),所述第一縱板(12)能夠相對所述橫梁(11)沿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縱板(13)能夠相對所述第一縱板(12)沿第二方向移動,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每個所述第二縱板(13)的下方設有一個底板(14),所述底板(14)與所述第二縱板(13)轉動連接,所述第二縱板(13)上設有第三電機(17),所述底板(14)上設有嚙合件(131),所述第三電機(17)的驅動齒輪與所述嚙合件(131)嚙合,所述底板(14)上設有多個第一吸盤(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縱板(13)的一端通過軸承與所述底板(14)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17)設置于所述第二縱板(13)的另一端;所述嚙合件(131)為圓弧齒條。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縱板(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包括上下疊置的第三縱板(141)和第四縱板(142),所述第三縱板(141)的兩端與所述第四縱板(14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縱板(141)的中段和所述第四縱板(142)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一限位件(191)或所述第二限位件(192)中的一者為L型板,所述L型板的水平部分延伸至所述間隙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一縱板(12)上設有第一電機(15)和第二電機(16),所述第一電機(15)與所述橫梁(11)驅動連接使所述第一縱板(1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電機(16)與所述第二縱板(13)驅動連接使所述第二縱板(13)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橫梁(11)上設有線形齒條(111),所述第一電機(15)的驅動齒輪與所述線形齒條(111)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底板(14)之間還設有第五縱板(20),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五縱板(20)上設有一排第二吸盤(21),所述第五縱板(20)與轉接板(22)滑動連接,所述轉接板(22)連接于所述橫梁(11)的底部,所述轉接板(22)上設有第四電機(23),所述第四電機(23)與所述第五縱板(20)驅動連接使所述第五縱板(20)升降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提串裝置,包括升降機構(10)和橫梁(11),所述升降機構(10)和所述橫梁(11)驅動連接使所述橫梁(11)升降運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滑動連接于所述橫梁(11)底部的第一縱板(12),每個所述第一縱板(12)的底部滑動連接有一個第二縱板(13),所述第一縱板(12)能夠相對所述橫梁(11)沿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縱板(13)能夠相對所述第一縱板(12)沿第二方向移動,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每個所述第二縱板(13)的下方設有一個底板(14),所述底板(14)與所述第二縱板(13)轉動連接,所述第二縱板(13)上設有第三電機(17),所述底板(14)上設有嚙合件(131),所述第三電機(17)的驅動齒輪與所述嚙合件(131)嚙合,所述底板(14)上設有多個第一吸盤(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縱板(13)的一端通過軸承與所述底板(14)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17)設置于所述第二縱板(13)的另一端;所述嚙合件(131)為圓弧齒條。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縱板(13)的中段設有限位組件(19),所述限位組件(19)包括分別延伸至所述底板(14)兩側的第一限位件(191)和第二限位件(19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智,王志斌,羅永勇,席雨,
申請(專利權)人:寧夏小牛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