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裝配式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
技術介紹
1、目前,alc條板(輕質混凝土板材)在辦公建筑領域中應用廣泛,它具有自重輕、剛度小、對結構受力影響較小、模數統一等優勢。為后續的裝修工程省去現場大量抹灰濕作業,同時施工精度提高。alc條板目前主要運用在辦公建筑中,在裝配式結構運用較多。現有技術中常使用alc條板上預留的鉤頭螺栓與構造柱預留金屬埋件上焊接的角鋼連接。這種連接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2、1、混凝土構造柱一般需要后澆筑,預留金屬預埋件的條件有限,施工繁瑣,支模難度大,極大限制了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
3、2、鋼材用量大,造價成本高;
4、3、墻體預留螺栓精度要求高,對于施工安裝難度大;
5、4、施工可控性較差,易造成澆筑不密實、金屬預埋件偏位等問題,導致成品質量低,甚至影響工程質量安全。
6、5、角鋼與鉤頭螺栓裸露在室內外側,需要厚面層遮蔽,違背了alc條板免抹灰的初衷。
7、因此,現有常規的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連接形式存在多種弊端,亟需構建一種能夠有效增強alc條板的穩定性、減少鋼材用量并降低工程造價的連接形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將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進行有效連接,增強alc條板的穩定性以及降低工程造價。
2、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
3、本技術提供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包括u型箍筋和alc條板分布筋;
4、所述u型箍筋的兩端分別與兩側的alc條板分布筋焊接,所述u型箍筋與混凝土構造柱為一體式結構;
5、所述alc條板分布筋固定于alc條板內,所述alc條板上設有馬牙槎,所述alc條板分布筋在所述馬牙槎的位置伸出。
6、進一步地,每兩個所述馬牙槎之間的間距為500mm。
7、進一步地,伸出的alc條板分布筋的長度為50-60mm。
8、進一步地,所述馬牙槎切割式馬牙槎和/或人工鑿除式馬牙槎。
9、進一步地,所述alc條板分布筋在內墻沿豎向高度每隔800mm設置,在外墻沿豎向高度每隔500mm設置。
10、進一步地,所述焊接的焊縫長度為40mm。
11、進一步地,所述alc條板的側面設有馬牙槎,所述alc條板側面底部的馬牙槎尺寸為200mm×80mm,所述alc條板側面其他位置的馬牙槎尺寸為150mm×80mm。
12、進一步地,所述馬牙槎豎向定位于alc條板分布筋的位置,且每兩根alc條板分布筋之間設一個馬牙槎。
13、進一步地,所述u型箍筋設于混凝土構造柱的內部。
14、進一步地,所述馬牙槎設有若干個。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6、1、本技術通過設置馬牙槎,將alc條板分布筋與u型箍筋焊接,能夠形成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有效連接,極大增強alc條板的穩定性以及降低工程造價。
17、2、本技術替代了傳統的鉤頭螺栓法的連接方式,減少了鋼材用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減少了成本造價;同時本技術的施工操作過程中可全程監控,保證施工質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箍筋(1)和ALC條板分布筋(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每兩個所述馬牙槎(5)之間的間距為5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伸出的ALC條板分布筋(3)的長度為50-6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馬牙槎(5)切割式馬牙槎和/或人工鑿除式馬牙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ALC條板分布筋(3)在內墻沿豎向高度每隔800mm設置,在外墻沿豎向高度每隔500mm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的焊縫長度為4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ALC條板(6)的側面設有馬牙槎(5),所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馬牙槎(5)豎向定位于ALC條板分布筋(3)的位置,且間距500mm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箍筋(1)設于混凝土構造柱(2)的內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馬牙槎(5)設有若干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箍筋(1)和alc條板分布筋(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每兩個所述馬牙槎(5)之間的間距為5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伸出的alc條板分布筋(3)的長度為50-6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馬牙槎(5)切割式馬牙槎和/或人工鑿除式馬牙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alc條板與混凝土構造柱的高效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alc條板分布筋(3)在內墻沿豎向高度每隔800mm設置,在外墻沿豎向高度每隔500mm設置。
6.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正浩,吳宏磊,劉海東,孔德強,
申請(專利權)人: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