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動工具,特別涉及一種驅動模組及電動裝置。
技術介紹
1、電動旋轉工具基于其具有高效、便攜、易操作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相關技術中,電動旋轉工具的外殼上設有開孔,電動旋轉工具包括穿設于開孔的按鈕,用戶通過按壓按鈕從而控制電動旋轉工具的工作參數,例如可以控制電動旋轉工具的轉速以及通斷電等工作參數。由于按鈕的外周與外殼上的開孔的孔壁之間無法緊密貼合,使得外殼的內腔通過按鈕與開孔的孔壁之間的間隙而與外界連通,外界灰塵能夠通過該間隙進入外殼內,從而影響電動旋轉工具的內部元件的運行。綜上,相關技術中的電動旋轉工具的防水防塵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驅動模組及電動裝置,能夠提升驅動模組的防水以及防塵效果。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驅動模組,包括:
3、外殼組件,包括殼主體以及與所述殼主體一體連接的感應部;
4、驅動組件,連接于所述外殼組件,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電機和傳動軸,所述電機和所述傳動軸傳動連接;
5、控制組件,設于所述外殼組件內,所述控制組件包括彼此電連接的控制器以及傳感器,所述電機電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傳感器設于所述感應部的內側,以用于接收所述感應部產生的感應信號,所述控制器響應于所述感應信號并根據所述感應信號控制所述電機。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發光組件,所述發光組件包括一個或者多個發光元件,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發光元件;
7、所述控制器配置成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發光元件為一個時,所述發光元件為燈帶,所述發光元件的發光長度對應所述傳動軸的轉速。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電池;
10、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開關,所述開關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組件運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開關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電池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電機開啟,所述開關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電池和所述控制器斷開電連接,所述電機關閉,所述開關由所述第一位置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傳動軸的轉速降低。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開關轉動連接于所述殼主體,并能相對于所述殼主體由所述第一位置轉動至所述第二位置。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充電組件,所述充電組件設于所述外殼組件內,所述充電組件具有充電插口,所述充電插口開設于所述殼主體,所述充電插口通過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池電連接。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具有第一工作狀態以及第二工作狀態,所述限位組件處于所述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限位組件處于所述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傳動軸停止轉動。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限位組件包括止動銷、止動彈簧和按鈕,所述止動銷通過所述止動彈簧和所述按鈕連接,所述按鈕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殼主體,所述按鈕沿其周向形成有邊緣部,所述傳動軸開設有限位部,所述限位組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邊緣部抵接于所述殼主體,所述止動銷脫離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組件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邊緣部遠離所述殼主體,所述止動銷與所述限位部接合。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感應部具有相對的內側和外側,所述感應部由所述外側朝向所述內側方向凹陷。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接觸所述感應部,以獲取所述感應部受到的壓力;
17、或者,所述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接觸所述感應部,以獲取所述感應部的溫度。
18、本技術的第二方面還提供了電動裝置,包括:
19、上述實施例任一項所述的驅動模組;
20、功能模組,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驅動模組,所述功能模組包括功能頭,所述功能頭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驅動模組的所述傳動軸。
2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電動裝置還包括鎖緊模組,所述功能模組通過所述鎖緊模組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驅動模組。
2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鎖緊模組包括夾頭和夾頭鎖帽,所述夾頭鎖帽套設于所述夾頭,所述夾頭鎖帽相對于所述夾頭具有鎖緊位置和解鎖位置,所述夾頭鎖帽中設有鎖孔,所述鎖孔與所述傳動軸的軸面螺紋連接,所述夾頭包括夾持部和連接部,所述傳動軸中設有軸孔,所述連接部與所述軸孔螺紋連接;
23、所述夾持部開設有間隙,所述夾頭鎖帽處于鎖緊位置時,所述間隙縮小,所述夾持部夾持所述功能頭,所述夾頭鎖帽處于解鎖位置時,所述間隙張開,所述夾持部松開所述功能頭。
2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電動裝置還包括識別模組,所述功能模組通過所述識別模組電連接于所述驅動模組,所述識別模組用于檢測所述功能模組的電阻信號并將所述電阻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電阻信號控制所述電機的輸出轉速。
2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識別模組包括導電環和至少兩個導電觸點,所述導電環設置于所述功能頭靠近所述傳動軸的一端,所述導電觸點間隔設置于所述導電環,所述導電環通過所述導電觸點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導電環用于檢測所述功能頭的電阻信號,所述導電觸點用于將所述電阻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器。
2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27、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中,驅動模組包括外殼組件、驅動組件以及控制組件。其中,外殼組件包括殼主體以及與殼主體一體連接的感應部,驅動組件連接于外殼組件,該驅動組件包括電機以及連接于電機的傳動軸。控制組件設于外殼組件內,控制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傳感器,傳感器設于感應部的內側,以用于接收感應部產生的感應信號,控制器能夠響應該感應信號并根據該感應信號控制設于外殼內的電機。該方案中,由于驅動模組的外殼組件的殼主體與感應部一體連接,從而感應部與殼主體之間不存在縫隙,相較于相關技術中按鈕穿出殼主體的開孔的結構而言,本技術中,外部灰塵或水漬不會由感應部與殼主體之間的縫隙進入外殼內,從而提升了驅動模組的防水及防塵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充電組件,所述充電組件設于所述外殼組件內,所述充電組件具有充電插口,所述充電插口開設于所述殼主體,所述充電插口通過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池電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具有第一工作狀態以及第二工作狀態,所述限位組件處于所述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限位組件處于所述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傳動軸停止轉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組件包括止動銷、止動彈簧和按鈕,所述止動銷通過所述止動彈簧和所述按鈕連接,所述按鈕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殼主體,所述按鈕沿其周向形成有邊緣部,所述傳動軸開設有限位部,所述限位組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邊緣部抵接于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部具有相對的內側和外側,所述感應部由所述外側朝向所述內側方向凹陷。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接觸所述感應部,以獲取所述感應部受到的壓力;
11.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裝置還包括鎖緊模組,所述功能模組通過所述鎖緊模組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驅動模組。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模組包括夾頭和夾頭鎖帽,所述夾頭鎖帽套設于所述夾頭,所述夾頭鎖帽相對于所述夾頭具有鎖緊位置和解鎖位置,所述夾頭鎖帽中設有鎖孔,所述鎖孔與所述傳動軸的軸面螺紋連接,所述夾頭包括夾持部和連接部,所述傳動軸中設有軸孔,所述連接部與所述軸孔螺紋連接;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裝置還包括識別模組,所述功能模組通過所述識別模組電連接于所述驅動模組,所述識別模組用于檢測所述功能模組的電阻信號并將所述電阻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電阻信號控制所述電機的輸出轉速。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識別模組包括導電環和至少兩個導電觸點,所述導電環設置于所述功能頭靠近所述傳動軸的一端,所述導電觸點間隔設置于所述導電環,所述導電環通過所述導電觸點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導電環用于檢測所述功能頭的電阻信號,所述導電觸點用于將所述電阻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器。
...【技術特征摘要】
1.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充電組件,所述充電組件設于所述外殼組件內,所述充電組件具有充電插口,所述充電插口開設于所述殼主體,所述充電插口通過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池電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組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具有第一工作狀態以及第二工作狀態,所述限位組件處于所述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限位組件處于所述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傳動軸停止轉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組件包括止動銷、止動彈簧和按鈕,所述止動銷通過所述止動彈簧和所述按鈕連接,所述按鈕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殼主體,所述按鈕沿其周向形成有邊緣部,所述傳動軸開設有限位部,所述限位組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邊緣部抵接于所述殼主體,所述止動銷脫離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組件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邊緣部遠離所述殼主體,所述止動銷與所述限位部接合。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部具有相對的內側和外側,所述感應部由所述外側朝向所述內側方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佳飚,胡邦昊,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范泰克科技創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