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煤礦巷道支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和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1、在巷道支護中,金屬網配合錨桿支護是一種常見的支護手段,但是金屬網的鋪設需要人工進行掛網、連網,無法由設備自動完成,機械化效率低,無法滿足礦井智能化掘進的要求,且錨桿支護中錨桿附近圍巖在錨桿預緊力的支護作用下,圍巖變形量小,而距離錨桿位置較遠處的圍巖依然存在較大的變形量,存在局部漏冒導致的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為此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出一種煤礦巷道支護結構,該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可利用薄噴層可將圍巖中的不穩定巖層粘接包覆在穩定巖層中,起到臨時支護的作用,在矩形分布的錨桿之間設置“x”型相交的鋼筋梁,能夠利用鋼筋梁支撐較遠區域的圍巖,避免圍巖形變量過大撕裂薄噴層,保證支護效果。
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包括薄噴層和錨桿支護組件,所述薄噴層包覆在所述巷道的表面,所述錨桿支護組件包括多個呈多排多列布置的錨桿,所述錨桿穿過所述薄噴層并錨入所述巷道的巖石層,且多個所述錨桿構成多個矩陣組,每個所述矩陣組包括四個相鄰并呈矩形分布的所述錨桿,所述矩陣組內呈對角分布的兩個所述錨桿之間連接有鋼筋梁。
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薄噴層包覆在所述巷道的表面,所述錨桿支護組件包括多個呈多排多列布置的錨桿,所述錨桿穿過所述薄噴層并錨入所述巷道的巖石層,且多個所述錨桿構成多個矩陣組,每個所述矩陣組包括四個相鄰并呈矩形分布的所述錨桿,
4、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所述矩陣組內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鋼筋梁為同一個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薄噴層設有注漿孔。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注漿孔為多個,每個所述矩陣組的四個所述錨桿的對角線的相交處設有一個所述注漿孔。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鋼筋梁包括間隔布置的兩根,所述間隔處用于避讓所述注漿孔。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薄噴層的厚度d滿足5mm≤d≤10mm。
9、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所述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為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10、掘進后立即進行薄噴支護形成薄噴層;
11、緊跟掘進工作面鋪設錨桿支護組件;
12、在薄噴層上打注漿孔并進行高壓注漿。
1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對巷道依次進行薄噴、錨護和高壓注漿,三種工藝協同支護,可降低圍巖變形量,提高圍壓的長期承載能力。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在薄噴層上打注漿孔并進行高壓注漿包括:
15、在滯后掘進工作面不超過100m的距離進行高壓注漿。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施工方法還包括:當薄噴層鼓出量超過30mm后停止注漿,等待30min后再次注漿且薄噴層最大鼓出量不超過50mm。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緊跟掘進工作面鋪設錨桿支護組件包括:
18、按多排多列的布局打錨桿;
19、在相鄰的四個錨桿構成的矩陣組內沿對角線鋪設鋼筋梁。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薄噴層和錨桿支護組件,所述薄噴層包覆在所述巷道的表面,所述錨桿支護組件包括多個呈多排多列布置的錨桿,所述錨桿穿過所述薄噴層并錨入所述巷道的巖石層,且多個所述錨桿構成多個矩陣組,每個所述矩陣組包括四個相鄰并呈矩形分布的所述錨桿,所述矩陣組內呈對角分布的兩個所述錨桿之間連接有鋼筋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矩陣組內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鋼筋梁為同一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噴層設有注漿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孔為多個,每個所述矩陣組的四個所述錨桿的對角線的相交處設有一個所述注漿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梁包括間隔布置的兩根,所述間隔處用于避讓所述注漿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噴層的厚度d滿足5mm≤d≤10mm。
7.一種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礦巷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薄噴層上打注漿孔并進行高壓注漿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當薄噴層鼓出量超過30mm后停止注漿,等待30min后再次注漿且薄噴層最大鼓出量不超過50mm。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緊跟掘進工作面鋪設錨桿支護組件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薄噴層和錨桿支護組件,所述薄噴層包覆在所述巷道的表面,所述錨桿支護組件包括多個呈多排多列布置的錨桿,所述錨桿穿過所述薄噴層并錨入所述巷道的巖石層,且多個所述錨桿構成多個矩陣組,每個所述矩陣組包括四個相鄰并呈矩形分布的所述錨桿,所述矩陣組內呈對角分布的兩個所述錨桿之間連接有鋼筋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矩陣組內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鋼筋梁為同一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噴層設有注漿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孔為多個,每個所述矩陣組的四個所述錨桿的對角線的相交處設有一個所述注漿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煤礦巷道支護結構,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群濤,韋堯中,何宗科,陳惠元,
申請(專利權)人:中煤科工天津巖層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