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但不限于壓力式快速逃逸,尤指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介紹
1、在常見的傳動系統中,通常使用電機與減速機組合的方式實現運動系統的動力輸入,并且采用直線導軌進行傳動,但在運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驅動原件堵轉或是自鎖的情況。
2、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運動系統都將處于停擺狀態,所有傳動機構都無法運動,且力值會持續大量輸出,造成一定程度的產品損壞和設備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現有傳動系統,在驅動原件堵轉或是自鎖的情況下,傳動機構都無法運動,使得力值持續大量輸出,從而在一定程度造成產品損壞和設備損壞的問題。
2、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包括:驅動機構1、運動端板2、分離端板3、安裝底座4、至少2根直線導軌5和壓力控制模組;
3、其中,至少2根直線導軌5平行對稱設置,且固定安裝在安裝底座4上端面的兩側,每根直線導軌上設置有至少2個滑塊,運動端板2固定安裝在兩根直線導軌5一端的至少1塊滑塊上,分離端板3固定安裝在直線導軌5另一端的至少1塊滑塊之上;所述驅動機構1的固定端固定安裝在安裝底座4,執行端固定安裝在分離端板3的下端面,所述分離端板3用于在驅動機構1的驅動下,沿直線導軌5運動;所述分離端板3上端面接近運動端板2的一側開設有與直線導軌5方向垂直的“v”型槽;
5、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所述壓力控制模組包括:壓力控制基座6和壓力控制單元7;
6、所述壓力控制基座6包括一體式的安裝座和連接座,連接座設置為伸出安裝座頂部的凸臺結構;壓力控制單元7通過安裝座固定連接在運動端板2接近分離端板3的一側,使得連接部位于分離端板3的“v”型槽上方;分離端板3上開設有至少1個安裝孔,用于對應固定安裝壓力控制單元7;
7、當所述分離端板3上開設多個安裝孔,多個壓力控制單元7沿“v”型槽方向排列安裝,使得壓力控制單元7底部的彈性部件均半嵌入分離端板3的“v”型槽內。
8、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所述壓力控制單元7包括:壓力珠9、力值調整桿10、高壓力彈簧11、殼體12、調整螺母13、堵頭14;
9、其中,所述殼體12設置為具有中心通孔的結構,調整螺母13螺接安裝在殼體12一側端頭內部,高壓力彈簧11嵌入壓裝在殼體12內部,堵頭14的安裝端面上設置限位凸環,壓力珠9從堵頭14開口端套裝入堵頭14中,并通過堵頭14嵌套安裝在殼體12另一側端頭內部,使得壓力珠9的壓力頭滾動伸出堵頭14的限位凸環,并且將高壓力彈簧11壓裝在壓力珠9與調整螺母13之間;通過調整螺母13旋入殼體12的深度,以調整彈簧壓縮量從而對驅動力值進行控制;
10、所述力值調整桿10橫向慣穿壓力珠9中心孔,其兩端嵌于殼體12內壁的軸向長形槽內,控制壓力珠9受到擠壓力時沿殼體12內壁軸向長形槽在殼體12內上下運動,從而對壓力珠9進行相對運動的軌跡控制;所述力值調整桿10位于堵頭14安裝端面內側,以通過堵頭14限制力值調整桿10的軸向位置。
11、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
12、所述殼體12外壁中部具有預設長度的外螺紋,用于與壓力控制基座6中連接座上開設的螺紋孔配合螺接;通過調節殼體12與壓力控制基座6中螺紋連接位置,對整個壓力控制單元7進行驅動力值調節;
13、所述殼體12與調整螺母13連接的一側端部的內壁面具有預設長度的內螺紋,調整螺母13與內螺紋配合螺接,通過調整螺母13在殼體12內的旋入位置,對高壓力彈簧11壓縮量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壓力控制單元7的逃逸力值的設置。
14、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
15、所述殼體12與堵頭14連接的一側端部的外柱面形成有外環槽,外環槽的外壁面具有外螺紋,堵頭14內側具有內螺紋,堵頭14與殼體12螺紋相互配合螺紋;
16、所述殼體12與堵頭14連接的一側端部的內柱面形成有內環槽,內環槽相對兩側對稱開設有沿軸向的長形槽,力值調整桿10的兩端分別嵌入兩側長形槽內,并長形槽內沿軸向運動。
17、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
18、所述堵頭14安裝端面上的限位凸環設置為球形內弧面,堵頭14內側壁設置有內螺紋,內螺紋與殼體12的外螺紋配合螺接固定,壓力珠9穿過堵頭14的限位凸環,并露出1/4壓力頭,堵頭14的球形內弧面與壓力珠9相配合,對壓力珠9的運動位置起到限制作用;
19、所述壓力珠9位于限位凸環內的部分球面與所述堵頭14中限位凸環的球形內弧面相貼合,另一端的球面與所述的高壓力彈簧11相貼合,中部與殼體12的圓弧槽相配合。
20、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
21、當驅動機構1的驅動力值在壓力控制單元7預設的逃逸力值內時,高壓力彈簧11只發生輕微壓縮,所述壓力珠9的壓力頭仍位于堵頭14的限位凸環之外,與所述分離端板3的“v”型槽貼合,并可帶動分離端板3與運動端板2共同運動;
22、當驅動機構1的驅動力值超出壓力控制單元7預設的逃逸力值時,壓力珠9被分離端板3的“v”型槽壓入堵頭14內部,使得高壓力彈簧11發生深度壓縮,所述壓力珠9沿所述殼體12的圓弧槽向上運動,與所述分離端板3的“v”型槽分離,所述的運動端板2與所述分離端板3實現分離并各自獨立運動。
23、可選地,如上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中;
24、其特征在于,通過設置分離端板3上“v”型槽的槽型開合角度θ,得到驅動機構1的逃逸力值在槽型開合角度的分量;
25、f=f*sinθ1=δx*k;
26、其中,f為彈簧在垂直情況下的受力情況,f為鋼珠受到“v”型槽型面對其擠壓情況下的受力情況;槽型開合角度θ為水平面與槽型平面之間的夾角。
27、第二方面,一種卷管式升降拖曳裝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對高空加油管件進行拖曳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28、步驟1,驅動機構1正常運轉時,驅動機構1的執行端帶動分離端板3沿直線導軌5運動,由分離端板3通過壓力控制單元7帶動運動端板2;
29、步驟2,當驅動機構1出現堵轉時,驅動機構1輸出的驅動力值不斷增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1)、運動端板(2)、分離端板(3)、安裝底座(4)、至少2根直線導軌(5)和壓力控制模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模組包括:壓力控制基座(6)和壓力控制單元(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單元(7)包括:壓力珠(9)、力值調整桿(10)、高壓力彈簧(11)、殼體(12)、調整螺母(13)、堵頭(1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設置分離端板(3)上“V”型槽的槽型開合角度θ,得到驅動機構(1)的逃逸力值在槽型開合角度的分量;
9.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之前,還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1)、運動端板(2)、分離端板(3)、安裝底座(4)、至少2根直線導軌(5)和壓力控制模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模組包括:壓力控制基座(6)和壓力控制單元(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控制單元(7)包括:壓力珠(9)、力值調整桿(10)、高壓力彈簧(11)、殼體(12)、調整螺母(13)、堵頭(1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式快速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君,劉鈺鉉,陳程,任煥,李宇琛,
申請(專利權)人: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