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1、在現代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豎井作為輸電線路的重要通道,其施工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度和運行性能。豎井施工一般具有深度大、空間狹小、功能復雜等特點,常規的襯砌施工方法(如排架施工)由于施工周期長、效率低、模板和材料浪費嚴重,已難以滿足現代工程對高效率和高質量的要求。
2、滑模襯砌施工技術因其機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快、資源利用率高等優勢,逐漸成為豎井襯砌施工的重要方法。滑模施工以連續滑升方式完成井壁的混凝土澆筑和成型,可避免常規施工中頻繁支模、拆模的問題,顯著縮短工期,提升施工效率和經濟效益。然而,滑模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依然面臨諸多技術難點,包括滑模裝置的設計與調試、滑升過程中混凝土偏差的控制、設備運行的協調性以及施工精度的保障。此外,施工中由于溜管堵塞、滑模偏差以及停滑等情況的發生,可能導致施工質量下降或工期延長,甚至引發施工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傳統防風錨定方案施工復雜、成本高且靈活性不足,難以滿足現代起重機在多樣化工況下的使用需求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起重機防風錨定結構。
2、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3、一種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步驟1,施工準備
5、測量放樣并確定豎井施工區域的位置;
6、布置供電、供水及通訊系統;
7、準備滑模施工設備、混凝土;
8、步驟2,滑模制作與安裝調試:
9、安裝提升架、支撐架及豎背楞,將模板與提升架連接;
10、安裝液壓千斤頂及支承桿;
11、安裝布料平臺、中心旋轉分料機構及溜槽裝置;
12、進行液壓系統調試,完成試滑升10-20cm并調整設備運行參數;
13、步驟3,滑模滑升與混凝土澆筑:
14、初滑階段:澆筑3-5cm厚的水泥砂漿,滑升5-10cm,并觀察混凝土初凝強度;
15、正常滑升階段:每次滑升20-30mm,同時分層澆筑混凝土,單層厚度不超過30cm,并振搗密實;
16、完成滑升階段:當滑模接近設計高程1m時,放緩滑升速度,并精確調整高程及垂直度;
17、步驟4,滑模施工精度控制:
18、通過激光掃平儀、限位調平裝置及垂直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滑模水平和垂直偏差;
19、偏差在1cm以內時,通過調整滑模運行參數逐步修正;
20、偏差超過1.5cm時,暫停滑升并采用糾偏措施進行修正;
21、步驟5,滑模拆除,滑模施工完成后,逐步拆除模板、支撐系統及布料裝置。
22、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步驟3中滑模滑升的完成階段,通過激光掃平儀實時監測滑模的水平偏差,并調整滑升速度與高程控制參數。
23、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步驟3的初滑階段,還包括以下操作:
24、澆筑第一層3-5cm厚的水泥砂漿;
25、滑升5-10cm的過程中,觀察滑模運行狀態及混凝土脫模情況;
26、根據混凝土初凝強度調整滑升速度。
27、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步驟3中,振搗的操作方法為:振搗器插入深度不得超過下層混凝土50mm,且振搗器不得接觸模板、鋼筋或預埋件;
28、振搗過程中,觀察混凝土表面無明顯氣泡、下沉或分層現象;
29、振搗完成后停止滑升,待混凝土達到初凝強度后繼續施工。
30、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步驟4中,在調整滑模運行參數逐步修正和糾偏時包括以下步驟:
31、當滑模偏差在1cm以內時,通過調整混凝土布料方向、布料順序及滑模滑升參數進行修正;
32、當偏差超過1.5cm時,暫停滑升,通過液壓千斤頂調整滑模受力方向修正偏差;
33、當滑模發生旋轉偏差時,通過底座墊楔形鋼板或使用導鏈反向牽引進行糾正。
34、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步驟5中,滑模拆除,滑模施工完成后,逐步拆除模板、支撐系統及布料裝置時,具體為:
35、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逐步拆除混凝土布料系統、操作平臺及安全防護裝置;
36、切割多余的支承桿并清理模板表面附著的混凝土;
37、使用吊車移除滑模部件。
38、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滑模拆除后還包括墻體表面修整操作,
39、所述修整包括:使用抹子對墻體表面進行原漿壓平處理;檢查墻體表面是否存在裂紋或缺陷,若發現缺陷進行修補;完成修整后對墻體表面進行灑水養護。
40、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滑模滑升階段因故停滑時,還包括以下處理步驟:
41、停滑后每隔1小時滑升20-50mm,防止模板與混凝土發生粘結;
42、復工前對停滑區域的混凝土表面進行鑿毛處理,并先行澆筑水泥砂漿;
43、調整滑模運行參數,確保復工后滑模恢復平穩滑升。
44、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滑模滑升階段還包括溜管堵管處理方法,所述溜管堵管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5、使用榔頭敲擊溜管,根據聲音反饋判斷堵塞位置;
46、振動疏通堵塞部位,若無法疏通,則切割堵塞段進行清理;
47、在嚴重堵塞情況下,更換堵塞段溜管。
48、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有,在滑模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養護過程中,采用φ25mmpe軟管沿墻體表面灑水,每日灑水時間不少于6小時,養護周期不少于7天。
49、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50、通過滑模制作與安裝調試的優化設計,滑模系統可在施工前完成快速組裝,并通過液壓系統的試運行確保設備的平穩性和滑升效率。在滑模滑升與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采用連續滑升技術,大幅減少了傳統排架襯砌中頻繁支模和拆模所耗費的時間,施工周期明顯縮短,施工效率顯著提高。
51、本專利技術在施工過程中設置了多重精度控制手段,包括激光掃平儀、限位調平裝置及垂直監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滑模的水平和垂直偏差。針對偏差小于1cm的情況,可通過調整滑升速度和布料順序修正;當偏差超過1.5cm時,采用暫停滑升并進行糾偏的方式,通過調整滑模滑升力方向或導鏈牽引修正偏差,確保施工精度符合設計要求。
52、在滑模滑升與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明確了每層混凝土的分層厚度不超過30cm,并嚴格規范振搗操作,避免混凝土層間分離、氣泡殘留或塌陷現象,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密實度和成型質量。同時,在初滑階段通過澆筑水泥砂漿,確保滑模與混凝土初始結合力,進一步提高了施工穩定性。
53、在施工中針對因故停滑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停滑處理措施,包括每隔1小時滑升20-50mm防止模板與混凝土粘結,以及復工前對停滑表面進行鑿毛處理,確保后續施工的結合質量。此外,針對溜管堵管問題,提供了振動疏通、切割修復及更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滑模滑升的完成階段,通過激光掃平儀實時監測滑模的水平偏差,并調整滑升速度與高程控制參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的初滑階段,還包括以下操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振搗的操作方法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在調整滑模運行參數逐步修正和糾偏時包括以下步驟[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具體為: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逐步拆除混凝土布料系統、操作平臺及安全防護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滑模拆除后還包括墻體表面修整操作,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滑模滑升階段因故停滑時,還包括以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滑模滑升階段還包括溜管堵管處理方法,所述溜管堵管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滑模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養護過程中,采用φ25mm?PE軟管沿墻體表面灑水,每日灑水時間不少于6小時,養護周期不少于7天。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滑模滑升的完成階段,通過激光掃平儀實時監測滑模的水平偏差,并調整滑升速度與高程控制參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的初滑階段,還包括以下操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振搗的操作方法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在調整滑模運行參數逐步修正和糾偏時包括以下步驟[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線豎井滑模襯砌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永奎,劉秀芝,陸璐,左從兵,李龍,高慶峰,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