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層節能鍋或水壺,包括鍋體或壺體,其特征是:所述鍋體或壺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通道的蓄熱保溫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雙層節能鍋或水壺可使燃燒氣體產生的熱能作用于鍋或壺底部后順鍋體或壺體外部與蓄熱保溫套之間的燃燒空氣通道繼續上行。上行過程中熱能不向外飛散,在長時間長距離的熱交換過程中被充分利用,而且不受外界氣流干擾,最后從鍋或壺上部燃氣溢出孔溢出,燃燒氣體熱能上行過程中繼續對鍋壁或壺壁加熱。此方法增加了鍋體或壺體受熱面積,提高了熱能轉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燃燒氣體產生的熱效能,節能率達30%。(*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領域,特別是一種雙層節能鍋或水壺。技術背景目前,日常生活中的鍋或水壺均是采用底部受熱的加熱方式,即燃燒氣體產生的 熱能從鍋底或壺底飄出后在空氣中大量飛散,熱效能損耗嚴重,燃料浪費驚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有效降低熱能損 耗,實現節能效果的雙層節能鍋或水壺。一種雙層節能鍋,包括鍋體,其特征是所述鍋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通 道的蓄熱保溫套;上述蓄熱保溫套與鍋體之間用支撐架連接,且蓄熱保溫套下部略長于鍋 體底部,頂部開有燃氣溢出孔;上述蓄熱保溫套內部附有隔熱材料;上述蓄熱保溫套采用 金屬材料制作。一種雙層節能水壺,包括壺體,其特征是所述壺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 通道的蓄熱保溫套;上述蓄熱保溫套與壺體之間用支撐架連接,且蓄熱保溫套下部略長于 壺體底部,頂部開有燃氣溢出孔;上述蓄熱保溫套內部附有隔熱材料;上述蓄熱保溫套采 用金屬材料制作。本技術雙層節能鍋或水壺可使燃燒氣體產生的熱能作用于鍋或壺底部后順 鍋體或壺體外部與蓄熱保溫套之間的燃燒空氣通道繼續上行。上行過程中熱能不向外飛 散,在長時間長距離的熱交換過程中被充分利用,而且不受外界氣流干擾,最后從鍋或壺上 部燃氣溢出孔溢出,燃燒氣體熱能上行過程中繼續對鍋壁或壺壁加熱。此方法增加了鍋體 或壺體受熱面積,提高了熱能轉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燃燒氣體產生的熱效能,節能率達 30%。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雙層節能鍋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為本技術雙層節能鍋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雙層節能水壺的結構示意簡圖。圖中1、鍋體2、蓄熱保溫套3、燃燒空氣通道4、支架5、燃氣溢出孔6、隔熱材料7、壺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雙層節能鍋是在原來鍋體1的外部設置一蓄熱保溫套2。 該蓄熱保溫套2通過支撐架4與鍋體1連接,并與鍋體1之間可形成燃燒空氣通道3,底部 敞開,頂部開有燃氣溢出孔5,可使底部熱空氣沿燃燒空氣通道3自下而上運行,最后從鍋上部的燃氣溢出孔5溢出。蓄熱保溫套2的底部略長于鍋體1,這樣使鍋底受熱時,熱量因 保溫層的存在不向外飛散,而且不受外界氣流干擾。蓄熱保溫套2用金屬材料制成,且其內 部附有隔熱材料6。 如圖2所示,本技術雙層節能水壺是在原來壺體7的外部設置一蓄熱保溫套 2。該蓄熱保溫套2通過支撐架4與壺體7連接,并與壺體7之間可形成燃燒空氣通道3,底 部敞開,頂部開有燃氣溢出孔5,可使底部熱空氣沿燃燒空氣通道3自下而上運行,最后從 水壺上部的燃氣溢出孔5溢出。蓄熱保溫套2的底部略長于壺體7,這樣使壺體7底部受熱 時,熱量因保溫層的存在不向外飛散,而且不受外界氣流干擾。蓄熱保溫套2用金屬材料制 成,且其內部附有隔熱材料6。權利要求一種雙層節能鍋,包括鍋體,其特征是所述鍋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通道(3)的蓄熱保溫套(2)。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節能鍋,其特征是上述蓄熱保溫套(2)與鍋體之間用 支撐架(4)連接,且蓄熱保溫套(2)下部略長于鍋體底部,頂部開有燃氣溢出孔(5)。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節能鍋,其特征是上述蓄熱保溫套內部附有隔熱 材料(6)。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層節能鍋,其特征是上述蓄熱保溫套采用金屬材料制作。5.一種雙層節能水壺,包括壺體,其特征是所述壺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 通道⑶的蓄熱保溫套⑵。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層節能水壺,其特征是上述蓄熱保溫套(2)與壺體之間 用支撐架(4)連接,且蓄熱保溫套(2)下部略長于壺體底部,頂部開有燃氣溢出孔(5)。7.按照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雙層節能水壺,其特征是上述蓄熱保溫套內部附有隔 熱材料(6)。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層節能水壺,其特征是上述蓄熱保溫套采用金屬材料制作。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雙層節能鍋或水壺,包括鍋體或壺體,其特征是所述鍋體或壺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通道的蓄熱保溫套。本技術雙層節能鍋或水壺可使燃燒氣體產生的熱能作用于鍋或壺底部后順鍋體或壺體外部與蓄熱保溫套之間的燃燒空氣通道繼續上行。上行過程中熱能不向外飛散,在長時間長距離的熱交換過程中被充分利用,而且不受外界氣流干擾,最后從鍋或壺上部燃氣溢出孔溢出,燃燒氣體熱能上行過程中繼續對鍋壁或壺壁加熱。此方法增加了鍋體或壺體受熱面積,提高了熱能轉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燃燒氣體產生的熱效能,節能率達30%。文檔編號A47J27/022GK201591447SQ20092014403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7日專利技術者李金星 申請人:李金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層節能鍋,包括鍋體,其特征是:所述鍋體外部設有可與之形成燃燒空氣通道(3)的蓄熱保溫套(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金星,
申請(專利權)人:李金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64[中國|寧夏]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