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橋機,包括承重主梁(2),設在承重主梁(2)前端的前端導梁(10),設在承重主梁(2)上的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在所述的承重主梁(2)上設有前過空跨支撐架(8)和后過空跨支撐架(4),所述的前過空跨支撐架(8)和后過空跨支撐架(4)分別由固定在所述的承重主梁(2)上的橫梁(16)和設置在所述的橫梁(16)兩端的調節支撐立柱(17)組成,在所述的承重主梁(2)后端設有后端導梁(1)。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在空載條件下可連續跨過多個空墩、到達既定位置后逐孔現澆制梁,施工完畢后反向自動行走,跨空跨返回0號橋臺,可雙向縱移、雙向施工的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橋機,過空跨施工方法工藝簡單、性能可靠。(*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橋機,本技術 還涉及該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橋機的過空跨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移動模架造橋機過空跨制梁施工現有技術狀況1) 、國內外常規的移動模架造橋機都是在原位拼裝,然后在0號 橋臺后的路基上或者已澆筑后的橋面上行走,而且只能從橋梁的首跨 開始施工,不能滿足在特定情況下的連續梁橋面系施工時,移動模架 造橋機連續跨過多孔空跨,然后再從橋跨中部開始逐孔現澆制梁的工 況。2) 、我國鐵路武合客運專線楊家坳大橋第4跨至第10跨一聯6 X32米900噸連續箱梁現澆的施工工況,要求移動模架造橋機必須從 0號橋臺位后的路基上拼裝后,通過造橋機自動走行,首先連續跨過 3孔空跨后,從第4跨開始再逐孔現澆連續箱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空載條件下可連 續跨過多個空墩、到達既定位置后逐孔現澆制梁,施工完畢后反向自 動行走,跨空跨返回0號橋臺,可雙向縱移、雙向施工的過空跨上承 式移動模架造橋機。為了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過空跨上承式 移動模架造橋機,包括承重主梁,設在承重主粱前端的前端導梁,設 在承重主梁上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在所述的承重主梁 上設有前過空跨支撐架和后過空跨支撐架,所述的前過空跨支撐架和 后過空跨支撐架分別由固定在所述的承重主梁上的橫梁和設置在所 述的橫梁兩端的調節支撐立柱組成,在所述的承重主梁后端設有后端 ,^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橋機,本移動模架 造橋機采用上承式結構,承重的主梁系統位于橋面上方,外模系統吊 掛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統通過支腿支撐在梁端、墩頂。移動模架造 橋機過空跨時,前后兩個支腿的轉換必須在墩頂完成,本過空跨移動 模架造橋機在承重主梁的特定位置,獨特設計了前過空跨支撐架和后 過空跨支撐架,兩條前過空跨支撐架和后過空跨支撐架橫穿承重主梁并與承重主梁螺栓聯接,前過空跨支撐架和后過空跨支撐架的兩端的 立柱分別支撐在橋墩的兩端,前過空跨支撐架和后過空跨支撐架在前 后支腿轉換前支撐整個移動模架的自重,前后兩個支腿的轉換則可脫 空在承重主梁上前后移動實現。移動模架造橋機過空跨原理前端導 梁到達前方橋墩時承重主梁停止前進,此時模架重心在第二支腿、第三支腿之間,移動模架由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兩個支腿支撐;第一支腿即可脫空沿著承重主梁軌道運行到前方橋墩上,安裝第一支腿,移 動模架由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三個支腿支撐,此時移動模架為超靜定體系;接著承重主梁在3個支腿上繼續前移,當移動模架 重心通過第二支腿,位于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之間時,移動模架停止 前進,第三支腿脫空,移動模架由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兩個支腿支撐; 第三支腿脫空沿著承重主梁軌道運行到第二支腿所在的橋墩位置;利 用承重主梁上的后過空跨支撐架支撐移動模架,此時移動模架由第一 支腿和后過空跨支撐架支撐,第二支腿脫空前移,第三支腿補充到第 二支腿位置;后過空跨支撐架落梁,此時移動模架由第三支腿和第一 支腿受力,完成支腿轉換;依次類推,移動模架即可通過空跨。綜上所述,本技術是一種在空載條件下可連續跨過多個空 墩、到達既定位置后逐孔現澆制梁,施工完畢后反向自動行走,跨空 跨返回0號橋臺,可雙向縱移、雙向施工的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 橋機,過空跨施工方法工藝簡單、性能可靠。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2是沿圖1中A-A線剖示圖3是沿圖1中B-B線剖示圖4是沿圖1中C-C線剖示圖5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一步示意圖6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二步示意圖7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三步示意圖8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四步示意圖9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五步示意圖10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六步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七步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八步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九步示意圖圖14是本技術施工工藝第十步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承重主梁2前端設有前端導梁10, 后端設有后端導梁1,在承重主梁2上設有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 和第三支腿15,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分別設有 制梁時用的制梁立柱19和過空跨時使用、制梁時拆除的過孔支架20, 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與承重主梁2之間分別設有 縱稱機構13和橫稱機構14,承重主梁2上設有第一小支撐桿9、第 二小支撐桿7、第三小支撐桿6、第四小支撐桿5和第五小支撐桿3, 在承重主梁2上設有前過空跨支撐架8和后過空跨支撐架4,前過空 跨支撐架8和后過空跨支撐架4分別由固定在承重主梁2上的橫梁16 和設置在橫梁16兩端的調節支撐立柱17組成,在承重主梁2上通過 挑梁21和吊桿22、吊梁23連接有外模系統18和底模架24。考慮到過空跨移動模架造橋機在空載條件下必須連續跨過空墩, 造橋機在自動走行的各個工作狀態下的抗傾覆穩定系數滿足規范要 求,該模架主梁2和導梁設計總長為82米,約為標準跨度的2.56倍。這樣可以保持整個模架的重心隨時位于兩個受力支撐腿之間,不會發 生傾覆。承重主梁上在特定的位置分別設計了 5個小支撐桿,可以實 現各種不同工況下的承重主梁頂伸和支點轉換,以及制造24米箱梁 時的工況。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的橫梁下部承重 結構有2種, 一種為過孔支架20,在過孔時直接支撐于橋墩上,另一 種為制梁立柱19,拆除過孔支架20,支腿可以直接支撐在已制好的 箱梁頂面。制梁工況時,由于前支腿須支撐在前方橋墩上,所以須在 橫隔梁位置的兩側翼板上開孔,以便前支腿穿過梁體支撐在橋墩上受 力。過空跨上行式移動模架造橋機,在施工環境非常惡劣,交通運 輸非常不便,尤其橋梁最墩高達44米,橋墩墩頂尺寸非常有限,安 全風險非常大等惡劣施工條件下,采用通用性設計與特殊性設計相結 合,造橋機承重主梁對稱設計、前后兩端分別設置單導梁,承重主梁 2特殊設計前過空跨支撐架8、后過空跨支撐架4、第一小支撐桿9、 第二小支撐桿7、第三小支撐桿6、第四小支撐桿5和第五小支撐桿3, 承重支腿采用組合結構型式,過孔時采用過孔支架20支撐,制梁時 采用制梁立柱19支撐;移動模架主梁縱移、橫移機構采用液壓頂推 技術。移動模架造橋機現澆制梁不再受橋梁制橋方向、橋墩高度、拼 裝場地、曲線半徑和縱、橫向坡度等多種條件的制約,順利實現了移 動模架在橋臺后方平地拼裝、拆卸,移動模架雙向縱移、跨空孔、造 橋,前中后支腿在墩頂順利轉換,移動液壓操作等多項技術要求。過空跨上行式移動模架造橋機適用于32米、24米簡支梁和 32+6. 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逐孔現澆,特別是梁部從橋中開始施工、從首跨開始施工、墩身超過一定高度搭設支架有困難、施工現場 地基軟弱或橋下有通車通航要求時,本造橋機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本造橋機在武合客運專線楊家坳大橋1100噸預應力混凝土懸臂連續梁的成功應用,代表著我國上行式移動模架造橋機的設計、制造和應用 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移動模架現澆制梁的適用于復雜施工 環境的范圍大大擴寬,應用場合將更為廣泛,也大大推動了我國移動 模架現澆造橋技術的發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過空跨上承式移動模架造橋機,包括承重主梁(2),設在承重主梁(2)前端的前端導梁(10),設在承重主梁(2)上的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承重主梁(2)上設有前過空跨支撐架(8)和后過空跨支撐架(4),所述的前過空跨支撐架(8)和后過空跨支撐架(4)分別由固定在所述的承重主梁(2)上的橫梁(16)和設置在所述的橫梁(16)兩端的調節支撐立柱(17)組成,在所述的承重主梁(2)后端設有后端導梁(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烽,肖錦云,陳立漢,孫利民,朱輝,宋建華,夏艷國,李時華,馬晟,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二十五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3[中國|湖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