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包括帶有電機的機頭、由電機驅動的刀軸、安裝在所述刀軸上的刀片、杯體以及下端開口的導流器,所述的導流器置于杯體內與機頭活動連接,所述刀片設置在導流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器的內側壁設置有至少二條沿軸向的條形凸起,所述凸起自所述導流器的外部向內部突出形成,相鄰所述凸起之間的所述導流器的側壁為回流通路,所述回流通路的側壁的底部成形有向外突出的導流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不需要在導流器上設置導流孔或導流槽、粉碎效果更好、制漿效率更高的豆漿機,特別是制漿過程在導流器內實現循環,不受制漿量的條件的限制。(*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食品加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制作豆漿、米糊和果蔬 汁的豆漿機。
技術介紹
現有的家用豆漿機通常包括電機、刀片、機頭、桶體,機頭下蓋扣裝在桶體 上,其粉碎制漿裝置為與機頭連接的過濾網罩或者導流裝置,過濾網雖然粉碎效果較 好,但其存在清洗不方便的缺點,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安裝有導流裝置的家用豆漿機 清洗比較方便,一般在導流器上設置導流孔,水和被粉碎的制漿物料在桶體和導流器內 之間反復循環完成制漿工藝。這種導流器克服了過濾網不易清洗的缺點,但是其制漿的 效果受導流器上的導流孔或導流槽的影響很大,由于制漿過程必須是導流器內外之間實 現循環,制漿必須滿足一定的制漿量。當制漿量需求較少時,無法實現在導流器內外之 間實現循環,影響物料的粉碎;而要滿足一定的制漿量,又必然造成浪費。為此,本申 請人在先申請了一種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專利號為CN200920194003.8號技術專 利,公開日為2010年5月19日,公開了一種家用豆漿機,包括帶有電機的機頭、由電機 驅動的刀軸、安裝在所述刀軸上的刀片、杯體以及下端開口的導流器,所述的導流器置 于杯體內與機頭活動連接,所述刀片設置在導流器內,關鍵所述導流器的內壁設置有至 少二條軸向的條形凸起。該技術方案提供的家用豆漿機的導流器內的制漿物料在刀片的 帶動下產生運動,在導流器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條形凸起及條狀凹槽,使得水和物料的合 成流體,即制漿物料,在受到條形凸起的擾流作用后,沿條形凹槽流出導流器,制漿物 料在導流器內完成內循環,達到了粉碎物料的目的。但上述方案并沒有使得粉碎效果達 到最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結構 簡單、不需要在導流器上設置導流孔或導流槽、粉碎效果更好、制漿效率更高的豆漿 機,特別是制漿過程在導流器內實現循環,不受制漿量的條件的限制。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包括帶有電機的機 頭、由電機驅動的刀軸、安裝在所述刀軸上的刀片、杯體以及下端開口的導流器,所述 的導流器置于杯體內與機頭活動連接,所述刀片設置在導流器內,所述導流器的內側壁 設置有至少二條沿軸向的條形凸起,所述凸起自所述導流器的外部向內部突出形成,相 鄰所述凸起之間的所述導流器的側壁為回流通路,所述回流通路的側壁的底部成形有向 外突出的導流角。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 征所述凸起的上端距離所述導流器頂部一定間距,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導流器的底端。所述凸起的上端距離所述導流器頂部的間距為所述導流器高度的15% -35%。所述導流角的高度為所述導流器高度的20% -30%。所述回流通路的截面為弧形,所述凸起的截面也為弧形。所述凸起為4-8條,所述回流通路的數量與所述凸起相同。所述導流器的頂部成形有加強環,所述加強環的下部成形有內凸的卡塊,所述 卡塊卡入所述機頭的凹槽中。所述凸起向內突出的高度為所述導流器本體半徑的10% -20%。所述導流角的正投影為弧形。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具 有如下優點本技術中的導流器內的制漿物料在刀片的帶動下產生運動,從刀片處上 升,由于導流器的頂部和側壁封閉,制漿物料向導流器邊緣運動,導流器的內側壁上的 凸起對制漿物料進行擾流,使得制漿物料沿凸起之間的回流通道流出導流器,這樣制漿 物料在導流器內完成內循環,達到了粉碎物料的目的,由于制漿物料只在導流器內做內 循環,制漿物料與刀片接觸的幾率變得更大了,不受制漿量的限制,提高了制漿效率, 減少浪費,同時由于本技術在回流通道的底端設置導流角,使得流出回流通道的制 漿物料由導流角引導進入桶體內,從而能夠使得流出導流器的制漿物料向桶體的四周運 動,不會對中部上升制漿物料造成影響,使得進入和流出導流器的制漿物料分離,從而 形成循環,提高粉碎和制漿效果。本技術附加的方面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 中變得更加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和優點從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 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本技術的剖視圖,圖中示出豆漿機的基本結構組成;圖2是本技術中導流器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中導流器的仰視圖;圖4是本技術中導流器的俯視圖;圖5是本技術中導流器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中導流器的另一種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 始至終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用于解釋本實用新 型,所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釋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參見圖1,根據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包括帶有電 機11的機頭1、由電機11驅動的刀軸12、安裝在所述刀軸12上的刀片13、杯體2以及下端開口的導流器3,所述的導流器3置于杯體2內與機頭1活動連接,所述刀片13設置 在導流器3內,上述結構都屬于比較成熟的現有技術,具體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本實用新 型不再贅述。本技術主要是針對導流器作出改進,下文主要對導流器進行描述。參見圖2至圖6,在本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導流器3的內側壁設 置有至少二條沿軸向的條形凸起31,所述凸起31自所述導流器3的外部向內部突出形 成,相鄰所述凸起31之間的所述導流器3的側壁為回流通路32,所述回流通路32的側壁 的底部成形有向外突出的導流角33。所述凸起31凸向導流器3內部,在制漿物料運動 時,所述凸起31起到擾流的作用,使得導流器3四周的旋轉制漿物料沿著相鄰凸起31之 間的回流通路32流出導流器3。本技術的制漿物料從導流器3的刀片處上升,經周 壁上的回流通路32回流,從而實現在導流器3內部循環,制漿物料在導流器3的內部循 環,增加了制漿物料與刀片13的接觸幾率,提高了粉碎效果和制漿效果。由于制漿物料 是在導流器3內部循環,在流出時容易與進入的制漿物料混合,從而影響未粉碎制漿物 料進入導流器3中,為此本技術在回流通路32的底部成形有向往突出的導流角33, 引導回流通路32中的制漿物料流向桶體四周,減小對中部進入導流器3中的制漿物料的 影響。本技術中的凸起31從導流器3的外部看是向內凹陷,從而在導流器3內形成 凸起,相鄰的凸起之間形成回流通道。參見圖2和圖6,在本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凸起31的上端距離所 述導流器3頂部一定間距,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導流器3的底端。所述凸起31的上端距離 所述導流器頂部的間距a為所述導流器高度h的15% -35%。本實施例為30%。本實用 新型中的凸起31并沒有延伸到導流器3的頂部,而是延伸到上部,上述結構能夠保證導 流器3具有更好的粉碎和制漿效果。同時,該結構也能增強導流器3的強度,防止發生 變形。參見圖5和圖6,在本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導流角33的高度b為 所述導流器3高度h的20%-30%。本實施例為25%。上述高度使得所述導流角33具 有更好的引流效果。參見圖3和圖4,在本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回流通路32的截面為 弧形,所述凸起31的截面也為弧形。因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包括帶有電機的機頭、由電機驅動的刀軸、安裝在所述刀軸上的刀片、杯體以及下端開口的導流器,所述的導流器置于杯體內與機頭活動連接,所述刀片設置在導流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器的內側壁設置有至少二條沿軸向的條形凸起,所述凸起自所述導流器的外部向內部突出形成,相鄰所述凸起之間的所述導流器的側壁為回流通路,所述回流通路的側壁的底部成形有向外突出的導流角。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包括帶有電機的機頭、由電機驅動的刀軸、安 裝在所述刀軸上的刀片、杯體以及下端開口的導流器,所述的導流器置于杯體內與機頭 活動連接,所述刀片設置在導流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器的內側壁設置有至少二 條沿軸向的條形凸起,所述凸起自所述導流器的外部向內部突出形成,相鄰所述凸起之 間的所述導流器的側壁為回流通路,所述回流通路的側壁的底部成形有向外突出的導流 角。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 上端距離所述導流器頂部一定間距,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導流器的底端。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有內循環導流器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 上端距離所述導流器頂部的間距為所述導流器高度的15% -35%。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咸學和,蔡鏡波,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金星徽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