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包括有位于窗式空調前側并構成向室內排風的出風口的導風罩,以及設置在出風口內并安裝在導風罩上的導風板,所述的導風板的上、下兩端分別形成有通孔,所述的構成出風口的導風罩的上、下邊框上與所述的形成在導風板上、下兩端的通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向導風板凸出的空心圓柱,所述的導風板是通過一個端部貫穿導風板本身的通孔插入到所述的空心圓柱內的插塞可旋轉的連接在導風罩的上、下邊框之間。本發明專利技術安裝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制作,便于導風板的安裝,完全避免了空心圓柱的變形,也避免了導風板脫落的現象。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窗式空調,特別是涉及一種導風板安裝不易變形,使用中不易脫落的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如圖1、2所示,現有技術設計的窗式空調的結構為:底盤1構成空調的底面,在底盤1的室內側前方設置了前面面板3。在前面面板3的下端形成了吸取室內空氣的吸氣結構3i,而上端設置了向室內排出換熱后的空氣的出風口3e。而且,在出風口3e上設置了向室內排出空氣的若干個排氣孔3e′。同時,在吸氣結構3i的前方設置了吸氣格柵4,并在吸氣格柵4上設置了若干個吸取空氣的吸氣孔4′,而在吸氣格柵4和吸氣結構3i之間設置了過濾器(圖中沒有表示)。在前面面板3的內側設置了室內熱交換器5。在室內熱交換器5中,其內部的工作流體和通過吸氣結構3i吸取的空氣進行換熱。室內熱交換器5具體設置在空氣導向器7上。所述底盤1上的室內熱交換器5的后端設置了空氣導向器7。空氣導向器7的作用是將整個空調劃分為室內部分和室外部分。由此,在空氣導向器7的作用下,室內部分和室外部分之間不會產生空氣流動。在空氣導向器7的上端設置了與下述的護罩18連接的撐臂。在空氣導向器7的內部設置了渦殼9。在渦殼9上設置了按一定的曲率從某一側向另一側彎曲的導流面9g。在渦殼9的前面,即與室內熱交換器5對應的位置上設置了孔板11。在孔板11上設置將通過了室內熱交換器5的空氣引導至下述的室內風扇13上的節流孔12。并且,在孔板11的上端設置了與之形成整體的將換熱后的空氣引導至出風口3e上的排氣導向器11e。同時,在渦殼9的內部設置了室內風扇13,使室內空氣通過吸氣結構3i和室內熱交換器5及節流孔12流動。室內風扇13通過節流孔12吸取空氣并從圓周方向排出空氣,而排出的空氣順著導流面9g被引導至排氣導向器11e。以上說明的結構是窗式空調的室內部分,下面對被空氣導向器7劃分的室外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在空氣導向器7的室外側上設置了驅動室內風扇13和送風風扇17的電機15。所述電機15的轉軸朝向相對地的突出。其中某一側的轉軸貫穿所述空氣導向器7延伸至渦殼9的中心,轉動室內風扇13。在電機15室外側轉軸上設置了送風風扇17。送風風扇17從空調的室外吸取外界空氣后使其通過下述的室外熱交換器19進行換熱。在送風風扇17上設置了連接葉片-->末端的環17r。在底盤1上設置了引導送風風扇17產生的氣流的護罩18。在護罩18上設置了隨著與室外熱交換器19互通的送風風扇17的轉動而產生氣流的通孔18′。護罩18引導送風風扇送出的外界空氣,并使空氣在整個室外熱交換器19上流動。護罩18設置于室外熱交換器19的兩端,并通過撐臂與所述空氣導向器連接。在底盤1的室外側上設置了與護罩18朝向相對的室外熱交換器19。室外熱交換器19的作用是使吸取的外界空氣和內部的工作流體進行換熱。而且,在底盤1上的相當于空氣導向器7和護罩18之間的位置上設置了空氣調節系統中的壓縮機20。最后,利用21封閉如上布置的構成空調的各個元件,以便與外界隔離。這樣的外殼21構成了空調的外觀。如上構成的空調的室內部分設置于需要調節空氣的室內環境里,而室外部分設置于室外。如圖3、圖4所示,在窗式空調出風口3e的內側設置有導風板30,所述的導風板3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插銷31,構成出風口3e的導風罩的上、下邊框32上與導風板30兩端的插銷31相對應的分別設置有空心圓柱33,所述的導風板30是通過將其兩端的插銷31插入到空心圓柱33內而設置在窗式空調出風口3e的內側。現有的導風板30在組裝時,若將插銷31插入到空心圓柱33內,必須強制造成插銷31和空心圓柱33的變形,才可以將插銷31插入到空心圓柱33內,但是,插銷31和空心圓柱33變形后不容易復原,甚至有時在組裝時,還可能造成空心圓柱33的壞損。并且由于變形量的限制,插銷31與空心圓柱33的結合也不可能太深,所以結合的不會很牢固。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導風板安裝不易變形,使用中不易脫落的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包括有位于窗式空調前側并構成向室內排風的出風口的導風罩,以及設置在出風口內并安裝在導風罩上的導風板,所述的導風板的上、下兩端分別形成有通孔,所述的構成出風口的導風罩的上、下邊框上與所述的形成在導風板上、下兩端的通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向導風板凸出的空心圓柱,所述的導風板是通過一個端部貫穿導風板本身的通孔插入到所述的空心圓柱內的插塞可旋轉的連接在導風罩的上、下邊框之間。所述的插塞包括有用于與導風板上的通孔結合的底塞和與底塞一起連接的用于插入到空心圓柱內的插銷。所述的底塞與插銷為一體形成的整體。所述的底塞與插銷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的構成插塞一部分的底塞的外周面上沿圓周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卡邊,所述的通孔的內周面上沿圓周形成有向內凹進的卡槽,所述的插塞是通過將插銷插入到空心圓柱內,將底塞外周面上的卡邊卡入到通孔內周面上的卡槽內而固定安裝在空心圓柱內。-->所述的導風板上的通孔的內周面上的卡槽有2個以上。本專利技術的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制作,便于導風板的安裝,完全避免了空心圓柱的變形,也避免了導風板脫落的現象。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的窗式空調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的窗式空調出風口設置在前面板右側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出風口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中出風口斷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窗式空調出風口設置在前面板右側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出風口斷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其中:3e:出風口????????????????????????32:邊框33:空心圓柱??????????????????????34:導風板35:插塞??????????????????????????36:卡邊37:導風罩????????????????????????38:通孔39:底塞??????????????????????????40:卡槽41:插銷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是如何實現的。如圖5、圖6所示,本專利技術的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包括有位于窗式空調前側并構成向室內排風的出風口3e的導風罩37,以及設置在出風口3e內并安裝在導風罩37上的導風板34,所述的導風板34的上、下兩端分別形成有通孔38,所述的構成出風口3e的導風罩37的上、下邊框32上與所述的形成在導風板34上、下兩端的通孔38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有向導風板34凸出的空心圓柱33,所述的導風板34是通過一個端部貫穿導風板34本身的通孔38插入到所述的空心圓柱33內的插塞35,可旋轉的連接在導風罩37的上、下邊框32之間。如圖7、圖8所示,所述的插塞35包括有用于與導風板34上的通孔38結合的底塞39和與底塞39一起連接的用于插入到空心圓柱33內的插銷41。所述的底塞39與插銷41為一體形成的整體。或者是所述的底塞39與插銷41是分體的部件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的構成插塞35一部分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包括有位于窗式空調前側并構成向室內排風的出風口(3e)的導風罩(37),以及設置在出風口(3e)內并安裝在導風罩(37)上的導風板(3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風板(34)的上、下兩端分別形成有通孔(38),所述的構成出風口(3e)的導風罩(37)的上、下邊框(32)上與所述的形成在導風板(34)上、下兩端的通孔(38)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向導風板(34)凸出的空心圓柱(33),所述的導風板(34)是通過一個端部貫穿導風板(34)本身的通孔(38)插入到所述的空心圓柱(33)內的插塞(35)可旋轉的連接在導風罩(37)的上、下邊框(32)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包括有位于窗式空調前側并構成向室內排風的出風口(3e)的導風罩(37),以及設置在出風口(3e)內并安裝在導風罩(37)上的導風板(3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風板(34)的上、下兩端分別形成有通孔(38),所述的構成出風口(3e)的導風罩(37)的上、下邊框(32)上與所述的形成在導風板(34)上、下兩端的通孔(38)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向導風板(34)凸出的空心圓柱(33),所述的導風板(34)是通過一個端部貫穿導風板(34)本身的通孔(38)插入到所述的空心圓柱(33)內的插塞(35)可旋轉的連接在導風罩(37)的上、下邊框(32)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調出風口內導風板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塞(35)包括有用于與導風板(34)上的通孔(38)結合的底塞(39)和與底塞(39)一起連接的用于插入到空心圓柱(33)內的插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全超,
申請(專利權)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2[中國|天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