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風口帶止回板的空調客車新風裝置,它包括空調客車車頂的通風窗和風窗蓋。風窗蓋以其鉸支軸為擺動中心打開后的張口方向朝向空調客車的車頭;在該鉸支軸的下部連接有一塊金屬材料的換熱板,該換熱板把該通風窗分隔為新風窗口和排風窗口兩部分,在該新風窗口內安裝有空氣過濾網;該換熱板下端及其兩側壁與一個位于該車頂內頂面一側的新風風道連接,該新風風道的新風出風口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頭方向;在該車頂的外頂面一側,有一個其尾端蓋在排風窗口上方的排風風道,該排風風道的排風口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尾方向。在新風出風口之內,有一塊防止空調客車內的空氣倒流進該出風口的止回板。本發明專利技術能極大地提高了更換新風的干凈程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空調客車,尤其涉及在空調客車中的新風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人工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于是就出現了 安裝有空調器的空調客車。但是,目前空調客車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空氣質量不佳的問題, 各大城市都有對空調客車通風不足的投訴見諸報端。因為,客車的高度有限、內部空間小, 而人員密度又較大,若新風不足,則CO2的含量增加,O2含量下降。人體呼吸及食物、貨物等 散發的氣體使空氣中的氣味難聞,乘客吸入后,會感覺不舒適,嚴重的還會出現胸悶、頭暈、 惡心等癥狀。若是傳染病流行時期,新風不足的客車使細菌、病毒的傳染幾率大大增加,將 成為疾病的擴散源。過量CO2的吸入還會對駕駛員造成影響,降低行駛的安全性。因此, 在空調客車中就有必要設置通風,即更換新風的通風裝置。公開號為DE1155578B、名稱為 《一種住房或儲藏室的通風及通風系統》(Anlage zur Entluftung und Beluftung eines Aufenthalts oder Lagerraumes)和公開號為EP0210403B1、名稱為《一種機動車輛,尤其是 EL士白勺通風系統》(Beliiftungsanlage in Kraftfahrzeugen, insbesondere Omni bus sen) 分別披露了均可用在汽車上的通風裝置,它們在為客車或空調客車制造通風環境方面各有 千秋,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有益效果。然而,在它們車頂上的進風口沒有足夠風壓的情況下 (例如,車速較低、且有順著車行方向的強風),就均會發生車箱內的混濁空氣從新風出風 口倒流進新風風道的問題。在反復發生新風順流和混濁空氣倒流的情況下,原本還可在一 定時間內貼附在新風風道的內壁、角落和過濾網的一些灰塵等,就會被攪動起來,最終又全 部被吹進了車箱,于是,更換新風的質量(干凈程度)就被極大地削弱了。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提升更換新風質量的出風口帶止回板的空調客車 新風裝置。為實現專利技術目的,提供這樣一種出風口帶止回板的空調客車新風裝置,與現有技 術相同的方面是,該裝置包括空調客車車頂的通風窗和蓋在該通風窗上方的風窗蓋。風窗 蓋是通過位于通風窗上方中部的一根風窗蓋鉸支軸來安裝在該車頂的外頂面上的,該風窗 蓋被打開后的張口方向朝向空調客車的車頭、構成新風進風口。在該風窗蓋鉸支軸座的下 部連接有一塊金屬材料的換熱板,該換熱板穿過通風窗、而把該通風窗分隔為新風窗口和 排風窗口兩部分。換熱板下端伸出車頂的內頂面部分,其兩側有與該車頂的內頂面相連接 的側壁,該換熱板下端及其兩側壁與一個位于該車頂內頂面一側的新風風道連接,該新風 風道的新風出風口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頭方向。在該車頂的外頂面一側,有一個其一端蓋3在排風窗口上方的排風風道,該排風風道的排風口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尾方向。在由換熱 板隔出的新風窗口內安裝有空氣過濾網。其改進之處是,在新風出風口之內,有一塊防止空 調客車內的空氣倒流進該出風口的止回板。該止回板通過其下部的一止回板鉸支軸、并在 套于該止回板鉸支軸上的一組扭簧作用下,以其上部向外傾斜的狀態安裝在該新風出風口 內,其傾斜角為25° 45°??照{客車行駛時,外界的新風從新風進風口引入新風窗口內,然后從新風出風口 送入該空調客車的車箱內(參見圖1中的實線箭頭)。車箱內的混濁空氣(注此處借用 “混濁”一詞,是為了以“新風”相區別,僅僅表示需要或者需提前更換新風,下同)通過排風 窗口進入排風風道,最后從排風口排到車箱外(參見圖1中的虛線箭頭)。在新風進入和混 濁空氣排出(即更換新風)的過程中,兩部分空氣在金屬材料的換熱板的兩側,通過該換熱 板進行熱交換。進入的新風又經過了過濾網的過濾后,就能夠使得送入空調客車車箱內的 空氣更加清新。改進之處的效果是,當車頂上的進風口沒有足夠風壓,也即新風風道內的壓 力小于車內空氣時,在扭簧的作用下,該止回板以其止回板鉸支軸為中心向上擺動、而處于 “常閉”狀態,有效阻止車內的空氣倒流進新風出風口。當新風風道內的壓力大于車內空氣 壓力和扭簧扭力之和時,其壓力差作用在該止回板上、而使其轉動打開,進而保證了送入車 箱內的空氣是新風。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專利技術在為車箱內提供新風時,不但無需額 外的動力,而節約了能源、減少空調負荷;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更換新風的干凈程度。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一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一圖1的右視圖圖3—一圖1的左視圖圖4—一圖1中I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圖5—一圖1中II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出風口帶止回板的空調客車新風裝置(參考圖1、2、3、4),該裝置包括空調客車車 頂的通風窗和蓋在該通風窗上方的風窗蓋。在本專利技術中,風窗蓋3是通過位于通風窗上方 中部的一根風窗蓋鉸支軸31來安裝在該車頂6的外頂面上的,該風窗蓋3被打開后的張口 方向朝向空調客車的車頭、構成新風進風口 30。在該風窗蓋鉸支軸31座的下部連接有一塊 金屬材料的換熱板5,該換熱板5穿過通風窗、而把該通風窗分隔為新風窗口和排風窗口兩 部分。換熱板5下端伸出車頂6的內頂面部分,其兩側有與該車頂6的內頂面相連接的側 壁51,該換熱板5下端及其兩側壁51與一個位于該車頂6內頂面一側的新風風道8連接, 該新風風道8的新風出風口 80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頭方向。在該車頂6的外頂面一側,有 一個其一端蓋在排風窗口上方的排風風道2,該排風風道2的排風口 20朝向該空調客車的 車尾方向。在由換熱板5隔出的新風窗口內安裝有空氣過濾網4。在新風出風口 80之內,有一塊防止空調客車內的空氣倒流進該出風口 80的止回 板7。該止回板7通過其下部的一止回板鉸支軸71、并在套于該止回板鉸支軸71上的一4組扭簧作用下,以其上部向外傾斜的狀態安裝在該新風出風口 80內,其傾斜角為25° 45°。(由于顯見,該扭簧在附圖中省略未畫)。當新風風道8內的壓力小于車內空氣時, 在扭簧的作用下,該止回板7以其止回板鉸支軸71為中心向上擺動、而處于“常閉”狀態,有 效阻止車內的空氣倒流進新風出風口 80,能夠更加有效地節省能源。當新風風道8內的壓 力大于車內空氣壓力和扭簧扭力之和時,其壓力差作用在該止回板7上、而使其轉動打開, 進而使新風以貼附于車頂6內頂面流出,營造良好的氣流組織。顯然,本例中扭簧的扭力不 宜過大,以能夠有效阻止車箱內的空氣倒流進新風出風口 80為度。結合方案、更換新風的過程和優越性的介紹,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具體實施方 式,已經完全能夠結合不同的條件和要求來實現本專利技術了。需特別說明的是,由于顯見,所 有附圖中的各個鉸支軸和其他一些結構均用機構簡圖形式繪制(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 講,所述“風窗蓋鉸支軸31座”也能夠理解,所以,也省略未畫)。在本專利技術中,雖然風窗蓋 3起到導入新風的作用,但仍然可以像現有技術中那樣,讓其以風窗蓋鉸支軸31為中心進 行擺動(即開啟與關閉)。同樣,也可以根據需要,用現有的液壓缸或其他機構來控制其開 啟與關閉、乃至于控制其開度的大小。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也是以下各例的總述,在以下各例中,與該總述相同的內容不 贅述。實施例1(參考圖1、5)本例是在總述部分基礎上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出風口帶止回板的空調客車新風裝置,該裝置包括空調客車車頂的通風窗和蓋在該通風窗上方的風窗蓋;所述風窗蓋(3)是通過位于所述通風窗上方中部的一根風窗蓋鉸支軸(31)來安裝在該車頂(6)的外頂面上的,該風窗蓋(3)被打開后的張口方向朝向空調客車的車頭、構成新風進風口(30);在該風窗蓋鉸支軸(31)座的下部連接有一塊金屬材料的換熱板(5),該換熱板(5)穿過所述通風窗、而把該通風窗分隔為新風窗口和排風窗口兩部分;所述換熱板(5)下端伸出所述車頂(6)的內頂面部分,其兩側有與該車頂(6)的內頂面相連接的側壁(51),該換熱板(5)下端及其兩側壁(51)與一個位于該車頂(6)內頂面一側的新風風道(8)連接,該新風風道(8)的新風出風口(80)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頭方向;在該車頂(6)的外頂面一側,有一個其一端蓋在所述排風窗口上方的排風風道(2),該排風風道(2)的排風口(20)朝向該空調客車的車尾方向;在所述新風窗口內安裝有空氣過濾網(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風出風口(80)之內,有一塊防止空調客車內的空氣倒流進該出風口(80)的止回板(7);該止回板(7)通過其下部的一止回板鉸支軸(71)、并在套于該止回板鉸支軸(71)上的一組扭簧作用下,以其上部向外傾斜的狀態安裝在該新風出風口(80)內,其傾斜角為25°~4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串禾,江濤,李國帥,陳貝,詹武剛,張瑜,江書峣,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5[中國|重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