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及專用滾齒機,該發明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措施解決了大型齒輪加工過程中,產生不穩定和震動的問題:在銑刀架兩側,加輔助支撐,頂住齒輪,用支反力抵抗切削力的作用,減小震動。通過以下措施解決了大型齒輪加工過程中,其內部存在的鑄造應力消除困難的問題:毛坯進行正火處理,通過正火消除一部分應力;再通過以下措施解決在竄位過程中無法保證兩端面在一個平面內的問題:將半齒輪放置在鏜床旁,加工中鏜床刀臺移動,而齒輪不動,在半齒輪中心部位放置一件基準平面,基準平面與鏜床刀臺運行平面平行,本發明專利技術技術合理有效,效果明顯,很好的解決了以往在加工特大型齒輪過程中很難解決的技術問題。
9000mm diameter split gear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otary kiln and special gear hobb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tary kiln 9000mm diameter split gear hobbing machine and 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cess of large gears, resulting in instability and vibration problems: on both sides of the cutter frame, and auxiliary support to use force against the gear, the cutting force decreases. Vibration.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cess of large gear machining, casting the internal stress eliminating difficult problems: blank normalizing part stress by normalizing elimination; again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can not guarantee the two ends in a plane in the channeling process: half gear placed in boring machine next, boring machine to move, while the gear does not move, placing a reference plane in the center part of the half gear, reference plane and boring machine running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 technology of the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he effect is obvious, a good solution to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ing of previous Mega gear in the process of difficult to solv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型齒輪的加工工藝及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及專用滾齒機。
技術介紹
直徑大于Φ 7000mm以上的齒輪,一般稱為特大型齒輪。資料介紹世界上加工最大的齒輪直徑為Φ 15000mm左右,在國內齒輪直徑為Φ 9036mm即可歸為特大型齒輪。特大型齒輪為剖分式,兩半組成,鑄鋼毛坯。特大型齒輪的特點是尺寸大,重量重,模數大,齒數多。 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加工設備需要配套和大型化,加工精度很難保障,齒輪變形的控制不穩等。具體的說,加工特大型齒輪需要有配套的大型設備,如大型立式車床,大型刨床或大型落地鏜床,大型滾齒機等。事實上真正具有完備的配套的大型設備的企業并不多,多數企業是利用原有設備進行改造或設計工裝卡具進行加工完成的。而齒輪齒形加工分銑齒和滾齒兩道工序,由于大齒輪外徑大,重量重,卡盤小,頭重腳輕,銑齒過程中吃刀量大,在切削力作用下,產生不穩定和震動現象,影響了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特大型齒輪是鑄造毛坯,由于尺寸大,熱處理不方便,其內部存在的鑄造應力消除困難,應力的不斷變化,將導致齒輪變形。而現用滾齒機加工最大齒輪直徑Φ 5100mm, 加工模數m=40mm,滾刀中心距卡盤回轉中心最大距離是^OOmm左右,無法加工直徑近 Φ IOOOOmm的大齒輪。另外,原滾齒機回轉卡盤直徑是Φ 4500,原八個支承架,每件有效長度是1500mm, 最大支承直徑是6900mm,無法支承近Φ 10000mm直徑的大齒輪。大齒輪由兩半組成,整體組裝之前,應先加工兩半齒輪的對口平面。由于無大型刨床,于是用落地鏜床進行加工,但由于鏜床刀臺行程小于10000mm,只能將齒輪進行竄位加工,既先加工一端,然后竄位加工另一端,這就要求采取措施,保證在竄位過程中兩端面在一個平面內,否則就會影響加工效果。如何解決以上缺陷成了一個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及專用滾齒機,其目的是解決以往在加工9000mm或9000mm以上的大型齒輪時所存在的以下問題1、大型齒輪加工過程中,在切削力作用下,產生不穩定和震動現象,影響了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問題;2、大型齒輪加工過程中,其內部存在的鑄造應力消除困難,應力的不斷變化,將導致齒輪變形的問題;3、竄位加工齒輪時,在竄位過程中無法保證兩端面在一個平面內的問題。 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藝的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前期處理⑴、對齒輪毛坯進行正火處理,通過正火消除一部分應力;⑵、在半齒輪上設置鑄拉筋,鑄拉筋的位置距離公稱設計尺寸的對口平面的位置為 100mm,鑄拉筋的斷面尺寸為150_X150_ ;第二步粗加工工藝(1)、齒輪毛坯正火后,對整個半齒輪毛坯進行檢查,確認無氣孔和裂紋等不良缺陷后畫尺寸檢查線,保證各部尺寸均有充裕的加工余量,然后畫粗加工線,粗加工線的位置距離對口平面的公稱設計尺寸的位置為13mm,該13mm的距離為加工余量,此時保留拉筋;⑵、上鏜床按“(1)”步驟中的粗加工線,粗加工對口平面,去掉多余的部分,加工找正, 粗糙度不小于6.3μπι;⑶、上鏜床粗加工兩端對口平面上的螺孔;按照公稱尺寸為8 — Φ82πιπι孔的位置,先加工成8— Φ 50mm的孔,另一半齒輪對口上的螺孔配鉆;用M48螺栓螺母將兩半齒輪組裝成一體,螺母擰緊,使對口無間隙,然后在兩對口平面的接縫處,用電焊點焊牢,防止竄位;⑷、畫粗加工外圓及端面加工線;在齒輪半徑方向留20mm半精加工余量,齒輪的寬度方向各留20mm半精加工余量;(5)、利用ΦIOm立車,按照“(4)”步驟中畫好的加工線,粗加工外圓及端面,表面粗糙度不小于6. 3μπι ;(6)、將組裝的大齒輪重新拆開兩半,分別對外圓及對口端面進行探傷檢查,確認無裂紋缺陷后,進行正火處理,消除應力,最后割掉拉筋;第三步半精加工工藝⑴、分別畫兩半齒輪對口平面半精加工線,半精加工線距離對口平面的公稱設計尺寸的位置為5mm ;⑵、上鏜床按照半精加工線的位置加工對口平面,粗糙度不小于3. 2μπι ; ⑶、以原8— Φ 50mm的螺孔為基準,擴孔至8— Φ 58mm的孔,另一半齒輪對口上的螺孔按該尺寸配鉆;(4)、用M56螺栓螺母將兩半齒輪組裝成一體,在兩對口平面的接縫處電焊牢,防止竄位;(5)、畫半精加工外圓及端面加工線,半徑方向留IOmm精加工余量,寬度方向留精加工余量IOmm ;(6)、利用ΦIOm立車,按照半精加工外圓及端面加工線,加工外圓及兩端面,粗糙度不小于6. 3 ;⑵、制作粗銑齒指形銑刀檢查樣板,樣板齒底留13mm加工余量,齒厚方向每邊留13mm 加工余量;制作兩種銑刀,模數m48mm和模數m=36mm銑刀;⑶、上大型銑齒機,分三刀加工,從對口縫開始,對口縫在齒谷的中間,按“米”字形,對稱跳躍式加工;第一刀用m48mm銑刀加工,深度50mm ;第二刀用m=36mm銑刀加工,加工深5度25mm ;第三刀用m=36mm銑刀繼續擴寬,加深,直至滿足樣板檢測尺寸為止; ⑶、將大齒輪拆開,放置廣2周,自然時效,釋放應力; 第四步精加工工藝(1)、畫兩半齒輪對口精加工線,精加工線的位置為公稱設計尺寸; ⑵、上鏜床加工對口平面,達公稱設計尺寸,原8— Φ 58mm螺孔擴至8— Φ 82mm孔,另一半齒輪對口螺孔配鉆;⑶、用M80螺栓及螺母組裝兩半齒輪,擰緊,然后用電焊在兩對口平面的接縫處,電焊牢固;⑷、畫精加工外圓和端面加工線;該加工線的位置為公稱設計尺寸; (5)、上立車按加工線,加工外圓和端面,達公稱設計尺寸及設計的粗糙度要求,并在端面上劃出分度圓圓線;05)、制作半精銑齒齒形檢測樣板,雙齒一付,單齒一付,齒深和齒厚方向留余量5mm ; (7)、用m=36mm銑刀進行半精銑加工,用樣板檢測控制,對稱跳躍式加工,加工完成,自然時效廣2天;⑶、精滾齒,將半精銑齒的大齒輪上Φ 5m的滾齒機,用m=40mm的滾刀滾齒加工,分二刀進行,第一刀吃刀深度3mm,進給量0. 7mm/r ;第二刀吃刀深度2mm,進給量0. 9mm /r ;加工達到精度要求為止;⑶、滾齒加工完成后,將大齒輪拆開,自然時效一段時間,釋放應力; _、再將大齒輪重新組裝一起,檢查對口處是否存在張口現象,檢查變形量,變形量小于2mm為合格?!暗诙健焙汀暗谒牟健敝械恼艺椒閷臊X輪放置在鏜床旁,加工中鏜床刀臺移動,而齒輪不動,在半齒輪中心部位放置一件基準平面,基準平面與鏜床刀臺運行平面平行,以基準平面為基準,找正半齒輪兩對口平面,加工完成一端后,齒輪竄位,再進行找正, 確認無誤后,加工另一端面即可。在第三步中的銑齒機刀架兩側,加輔助支撐,頂住齒輪,用支反力抵抗切削力的作用,減小震動。實施上述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的專用滾齒機,包括軌道、設置在軌道上的床身、設置在床身上的滾刀、卡盤和支撐架,所述卡盤上設置輔助卡盤,支撐架設置在輔助卡盤的邊緣上,軌道的長度為5000 mm。支撐架的支撐長度為1500mm ;輔助卡盤的直徑為7000 mm。優點及效果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回轉窯9000mm直徑剖分式齒輪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藝的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前期處理⑴、對齒輪毛坯進行正火處理,通過正火消除一部分應力;⑵、在半齒輪上設置鑄拉筋(111),鑄拉筋(111)的位置距離公稱設計尺寸的對口平面(222)的位置為100mm,鑄拉筋(111)的斷面尺寸為150mm×150mm;第二步:粗加工工藝⑴、齒輪毛坯正火后,對整個半齒輪毛坯進行檢查,確認無氣孔和裂紋等不良缺陷后畫尺寸檢查線,保證各部尺寸均有充裕的加工余量,然后畫粗加工線,粗加工線的位置距離對口平面的公稱設計尺寸的位置為13mm,該13mm的距離為加工余量,此時保留拉筋;⑵、上鏜床按(1)步驟中的粗加工線,粗加工對口平面,去掉多余的部分,加工找正,粗糙度不小于6.3μm;⑶、上鏜床粗加工兩端對口平面上的螺孔;按照公稱尺寸為8—φ82mm孔的位置,先加工成8—φ50mm的孔,另一半齒輪對口上的螺孔配鉆;用M48螺栓螺母將兩半齒輪組裝成一體,螺母擰緊,使對口無間隙,然后在兩對口平面的接縫處,用電焊點焊牢,防止竄位;⑷、畫粗加工外圓及端面加工線;在齒輪半徑方向留20mm半精加工余量,齒輪的寬度方向各留20mm半精加工余量;⑸、利用φ10m立車,按照(4)步驟中畫好的加工線,粗加工外圓及端面,表面粗糙度不小于6.3μm;⑹、將組裝的大齒輪重新拆開兩半,分別對外圓及對口端面進行探傷檢查,確認無裂紋缺陷后,進行正火處理,消除應力,最后割掉拉筋;第三步:半精加工工藝⑴、分別畫兩半齒輪對口平面半精加工線,半精加工線距離對口平面的公稱設計尺寸的位置為5mm;⑵、上鏜床按照半精加工線的位置加工對口平面,粗糙度不小于3.2μm;⑶、以原8—φ50mm的螺孔為基準,擴孔至8—φ58mm的孔,另一半齒輪對口上的螺孔按該尺寸配鉆;⑷、用M56螺栓螺母將兩半齒輪組裝成一體,在兩對口平面的接縫處電焊牢,防止竄位;⑸、畫半精加工外圓及端面加工線,半徑方向留10mm精加工余量,寬度方向留精加工余量10mm;⑹、利用φ10m立車,按照半精加工外圓及端面加工線,加工外圓及兩端面,粗糙度不小于6.3;⑺、制作粗銑齒指形銑刀檢查樣板,樣板齒底留13mm加工余量,齒厚方向每邊留13mm加工余量;制作兩種銑刀,模數m=28mm和模數m=36mm銑刀;⑻、上大型銑齒機,分三刀加工,從對口縫開始,對口縫在齒谷的中間,按“米”字形,對稱跳躍式加工;第一刀用m=28mm銑刀加工,深度50mm;第二刀用m=36mm銑刀加工,加工深度25mm;第三刀用m=36mm銑刀繼續擴寬,加深,直至滿足樣板檢測尺寸為止;⑼、將大齒輪拆開,放置1~2周,自然時效,釋放應力;第四步:精加工工藝⑴、畫兩半齒輪對口精加工線,精加工線的位置為公稱設計尺寸;⑵、上鏜床加工對口平面,達公稱設計尺寸,原8—φ58mm螺孔擴至8—φ82mm孔,另一半齒輪對口螺孔配鉆;⑶、用M80螺栓及螺母組裝兩半齒輪,擰緊,然后用電焊在兩對口平面的接縫處,電焊牢固;⑷、畫精加工外圓和端面加工線;該加工線的位置為公稱設計尺寸;⑸、上立車按加工線,加工外圓和端面,達公稱設計尺寸及設計的粗糙度要求,并在端面上劃出分度圓圓線;⑹、制作半精銑齒齒形檢測樣板,雙齒一付,單齒一付,齒深和齒厚方向留余量5mm;⑺、用m=36mm銑刀進行半精銑加工,用樣板檢測控制,對稱跳躍式加工,加工完成,自然時效1~2天;⑻、精滾齒,將半精銑齒的大齒輪上φ5m的滾齒機,用m=40mm的滾刀滾齒加工,分二刀進行,第一刀吃刀深度3mm,進給量0.7mm/r;第二刀吃刀深度2mm,進給量0.9mm?。?;加工達到精度要求為止;⑼、滾齒加工完成后,將大齒輪拆開,自然時效一段時間,釋放應力;⑽、再將大齒輪重新組裝一起,檢查對口處是否存在張口現象,檢查變形量,變形量小于2mm為合格。...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敬,
申請(專利權)人:吳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9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