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加熱水產生水蒸汽推動水流動的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目的是提供一種排水蒸汽量較小就能將工作時產生的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排出且無噪音的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加熱筒與電加熱器相結合;控電裝置與電加熱器電路相連;散熱體內設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加熱筒與蒸汽管相連通,蒸汽管又與出水連接管、回水管相連通,回水管又與加熱筒相連通,出水連接管與水通道相連通,水通道通過進水連接管與儲水箱相連通;出水單向閥設于蒸汽管上,回水單向閥設于回水管上。本發明專利技術只需通過蒸汽管排出少量水蒸汽即可排出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且無噪音、排氣效果好、結構簡單、成本低,使該發明專利技術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加熱水產生水蒸汽推動水流動的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尤其涉及電熱取暖墊(包括床墊、地墊、沙發墊、腳墊、腰墊、枕墊等)、取暖被褥和暖氣散熱系統等的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
技術介紹
:中國專利號201020215558.9名稱:取暖用熱水循環墊。該專利:加熱筒與蒸汽管一端相連通,蒸汽管另一端與出水連接軟管一端相連通,出水連接軟管另一端與水通道一端相連通,水通道另一端與進水連接軟管一端相連通,進水連接軟管另一端與膨脹水箱相連通,膨脹水箱又與回水連接管一端相連通,回水連接管另一端與加熱筒相連通,在回水連接管上任意位置設啟始單向閥,形成循環通路。工作時,熱水在其內循環流動才能實現傳熱供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只需熱水往復流動就能實現傳熱供暖的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本專利技術包括:儲水箱、加熱筒、蒸汽管、回水管、電加熱器、控電裝置、出水連接管、散熱體、水通道、進水連接管、出水單向閥、回水單向閥;加熱筒與電加熱器相結合;控電裝置與電加熱器電路相連;散熱體內設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加熱筒與蒸汽管相連通,蒸汽管又與出水連接管、回水管相連通,回水管又與加熱筒相連通,出水連接管與水通道相連通,水通道通過進水連接管與儲水箱相連通;出水單向閥設于蒸汽管上,回水單向閥設于回水管上;加熱筒內產生水蒸汽,回水單向閥關閉,出水單向閥開啟,水蒸汽推動加熱筒內的水通過蒸汽管進入出水連接管、水通道、進水連接管、儲水箱內,當水位降至控電裝置時,控電裝置將電加熱器的電路斷開,加熱筒、蒸汽管散熱,產生負壓,回水單向閥開啟,出水單向閥關閉,將儲水箱內的水通過進水連接管、水通道、出水連接管、回水管吸入加熱筒、蒸汽管內,當加熱筒內的水位上升時或上升后,控電裝置將電加熱器的電路接通。工作時,電加熱器通電將加熱筒內的水加熱并產生水蒸汽,回水單向閥關閉,出水單向閥開啟,水蒸汽推動加熱筒內的水通過蒸汽管進入出水連接管、水通道、進水連接管、儲水箱內,最后有少量水蒸汽攜帶著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進入蒸汽管,當水位降至控電裝置時,該控電裝置將電加熱器的電路斷開,加熱筒、蒸汽管散熱,其內的水蒸汽冷凝為水,產生負壓,回水單向閥開啟,出水單向閥關閉,將儲水箱內的水通過進水連接管、水通道、出水連接管、回水管吸入加熱筒、蒸汽管內,當加熱筒內的水位上升時或上升后,控電裝置將電加熱器的電路接通,再次加熱,往復流動工作。與此同時存留在蒸汽管內的部分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在下次循環時被水推入出水連接管、水通道、進水連接管、儲水箱內并向大氣排出。為進一步完善本專利技術,增設蒸汽室,該蒸汽室與加熱筒、蒸汽管、回水管相連通。工作時,水蒸汽推動加熱筒與蒸汽室內的水混合并通過蒸汽管、出水連接管進入水通道散熱,這樣,在水通道內往復流動的水溫度適中,取暖效果更佳。為進一步完善本專利技術,蒸汽管設于儲水箱內。工作時,進入或通過蒸汽管內的熱水或水蒸汽在儲水箱內進行熱交換,使儲水箱內的水溫度升高,使進入或通過蒸汽管內的熱水或水蒸汽溫度降低,這樣,在水通道內往復流動的水散熱均勻,取暖效果更佳。為進一步完善本專利技術,在電加熱器或加熱筒上設過熱保護裝置,該過熱保護裝置與電加熱器的電路相連。當不能正常工作干燒,溫度升高時,該過熱保護裝置可將電加熱器的電路斷開,當溫度下降時,該過熱保護裝置可將電加熱器的電路接通。本專利技術因采用上述結構,熱水在系統內往復流動實現傳熱供暖,所以,結構簡單、成本低,使該專利技術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基本結構示意圖。圖2、3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墊體及其水通道排布結構示意圖。圖1-4中:1.儲水箱2.加熱筒3.電加熱器4.控電裝置5.蒸汽管6.回水管7.出水單向閥8.回水單向閥9.出水連接管10.散熱體11.水通道12.進水連接管13.過熱保護裝置14.氣孔15.蓋16.密封蓋17.蒸汽室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4,加熱筒2與電加熱器3相結合;控電裝置4為液位控制,設于加熱筒2內并與電加熱器3電路相連;散熱體10內設水通道11;加熱筒2與蒸汽管5相連通,蒸汽管5又與出水連接管9、回水管6相連通,回水管6又與加熱筒2相連通,出水連接管9與水通道11相連通,水通道11通過進水連接管12與儲水箱1相連通;出水單向閥7設于蒸汽管5上,回水單向閥8設于回水管6上;儲水箱1上設氣孔14、蓋15;加熱筒2內產生水蒸汽,回水單向閥8關閉,出水單向閥7開啟,水蒸汽推動加熱筒2內的水通過蒸汽管5進入出水連接管9、水通道11、進水連接管12、儲水箱1內,當水位降至控電裝置4時,控電裝置4將電加熱器3的電路斷開,加熱筒2、蒸汽管5散熱,產生負壓,回水單向閥8開啟,出水單向閥7關閉,將儲水箱1內的水通過進水連接管12、水通道11、出水連接管9、回水管6吸入加熱筒2、蒸汽管5內,當加熱筒2內的水位上升時或上升后,控電裝置4將電加熱器3的電路接通。工作時,電加熱器3通電將加熱筒2內的水加熱并產生水蒸汽,回水單向閥8關閉,出水單向閥7開啟,水蒸汽推動加熱筒2內的水通過蒸汽管5進入出水連接管9、水通道11、進水連接管12、儲水箱1內,最后有少量水蒸汽攜帶著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進入蒸汽管5內,當水位降至控電裝置4時,控電裝置4將電加熱器3的電路斷開,加熱筒2、蒸汽管5散熱,其內的水蒸汽冷凝為水,產生負壓,回水單向閥8開啟,出水單向閥7關閉,將儲水箱1內的水通過進水連接管12、水通道11、出水連接管9、回水管6吸入加熱筒2、蒸汽管5內,當加熱筒2內的水位上升時或上升后,控電裝置4將電加熱器3的電路接通,再次加熱往復循環工作。與此同時存留在蒸汽管5內的部分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在下次循環時被水推入出水連接管9、水通道11、進水連接管12、儲水箱1內并通過氣孔14向大氣排出。參照圖2、4,蒸汽管5設于儲水箱1內。工作時,進入或通過蒸汽管5內的熱水或水蒸汽在儲水箱1內進行熱交換,使儲水箱1內的水溫度升高,使進入或通過蒸汽管5內的熱水或水蒸汽溫度降低,這樣,在水通道11內往復流動的水散熱均勻,取暖效果更佳。參照圖3、4,增設蒸汽室17,通過該蒸汽室17將加熱筒2與蒸汽管5、回水管6相連通;控電裝置4設于蒸汽室17內。工作時,電加熱器3通電將加熱筒2內的水加熱并產生水蒸汽,回水單向閥8關閉,出水單向閥7開啟,水蒸汽推動加熱筒2與蒸汽室17內的水混合并進入蒸汽管5、出水連接管9、水通道11、進水連接管12、儲水箱1內,當蒸汽室17內的水位降至控電裝置4時,該控電裝置4斷開電加熱器3的電路,最后有少量水蒸汽攜帶著不能還原成水的氣體進入蒸汽管5內,加熱筒2、蒸汽室17、蒸汽管5散熱,其內的水蒸汽冷凝為水,產生負壓,這時,回水單向閥8開啟,出水單向閥7關閉,將儲水箱1內的水通過進水連接管12、水通道11、出水連接管9、回水管6吸入加熱筒2、蒸汽室17、蒸汽管5內,當蒸汽室17內的水位上升時或上升后,控電裝置4將電加熱器3的電路接通,再次加熱往復循環工作。由于水蒸汽推動加熱筒2與蒸汽室17內的水混合并通過蒸汽管5、出水連接管9,再進入水通道11內散熱,這樣,在水通道11內往復流動的水溫度適中,取暖效果更佳。參照圖1、2、3,在電加熱器3或加熱筒2上設過熱保護裝置13,該過熱保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包括:儲水箱(1)、加熱筒(2)、蒸汽管(5)、回水管(6)、電加熱器(3)、控電裝置(4)、出水連接管(9)、散熱體(10)、水通道(11)、進水連接管(12)、出水單向閥(7)、回水單向閥(8);加熱筒(2)與電加熱器(3)相結合;控電裝置(4)與電加熱器(3)電路相連;散熱體(10)內設水通道(11);其特征在于:加熱筒(2)與蒸汽管(5)相連通,蒸汽管(5)又與出水連接管(9)、回水管(6)相連通,回水管(6)又與加熱筒(2)相連通,出水連接管(9)與水通道(11)相連通,水通道(11)通過進水連接管(12)與儲水箱(1)相連通;出水單向閥(7)設于蒸汽管(5)上,回水單向閥(8)設于回水管(6)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熱能水往復循環系統,包括:儲水箱(1)、加熱筒(2)、蒸汽管(5)、回水管(6)、電加熱器(3)、控電裝置(4)、出水連接管(9)、散熱體(10)、水通道(11)、進水連接管(12)、出水單向閥(7)、回水單向閥(8);加熱筒(2)與電加熱器(3)相結合;控電裝置(4)與電加熱器(3)電路相連;散熱體(10)內設水通道(11);其特征在于:加熱筒(2)與蒸汽管(5)相連通,蒸汽管(5)又與出水連接管(9)、回水管(6)相連通,回水管(6)又與加熱筒(2)相連通,出水連接管(9)與水通道(11)相連通,水通道(11)通過進水連接管(12)與儲水箱(1)相連通;出水單向閥(7)設于蒸汽管(5)上,回水單向閥(8)設于回水管(6)上;加熱筒(2)內產生水蒸汽,回水單向閥(8)關閉,出水單向閥(7)開啟,水蒸汽推動加熱筒(2)內的水通過蒸汽管(5)進入出水連接管(9)、水通道(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彤宇,
申請(專利權)人:王彤宇,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