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它包括電加熱器,可調支架、底盤和控制器,電加熱器由罩體、反射板及發熱管組成,罩體安裝在可調支架上,可調支架安裝在底盤上,罩體上連接至少一個紅外測距器,控制器安裝在可調支架上,控制器通過導線分別與發熱管和紅外測距器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操作靈活,它具有能夠直觀掌握設定的有效烘烤距離,并能夠設定最佳烘烤溫度的顯著特點,使得手工撕膜工作既省時省力又非常容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廣泛應用能夠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飛機維護設備
,具體地說是一種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飛機客艙的內壁板上以及行李柜門的外表面上,大都粘貼一種具有耐高溫、耐磨、防劃傷、防酸、防溶劑、防潮、防氧化、防光照的保護裝飾膜,該保護裝飾膜所起到的作用是一、防止乘客攜帶的行李物品在運送和拿放過程中,對客艙內壁板及行李柜門表面造成的劃傷和弄臟;二、可印制各種色彩、圖案和廣告,它既可以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又能夠充分滿足商業、企業運作市場的需要;三、可隨時加以更換,它既能夠適應時代不斷發展的要求,又能夠給航空公司帶來明顯的商業利益;四、因其表面光滑,它能夠大大方便沖刷清洗工作。但是,保護裝飾膜在更換時存在很難從貼膜物體上揭下的缺點,并且,對于此項操作目前還沒有專業的設備和工具,因此,人們大都采用手工撕膜形式,并使用一些金屬刮板、起子等工具配合撕膜工作,其不僅存在除膜工作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的缺點, 而且容易對貼膜物體表面造成損傷。由此,給方方面面帶來了諸多煩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存在除膜工作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成本過高,容易對貼膜物體表面造成損傷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它包括電加熱器,可調支架、底盤和控制器,電加熱器由罩體、反射板及發熱管組成,罩體安裝在可調支架上,可調支架安裝在底盤上,罩體上連接至少一個紅外測距器,控制器安裝在可調支架上,控制器通過導線分別與發熱管和紅外測距器連接。為進一步實現本技術的目的,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完成所述紅外測距器分別為左紅外測距器和右紅外測距器,左紅外測距器和右紅外測距器分別設置在罩體的左右兩側。罩體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左把手和右把手,左紅外測距器與左把手下部連接,右紅外測距器與右把手下部連接。底盤上安裝轉盤,可調支架與轉盤相連接。罩體上分別開設左通風口和右通風口,左通風口內安裝左風扇,右通風口內安裝右風扇。反射板上分別開設左散熱口和右散熱口,左散熱口與左通風口相對應,右散熱口與右通風口相對應。罩體上連接萬向節,萬向節與可調支架連接。本技術能夠產生的有益效果因電加熱器安裝在可調支架上,電加熱器的罩體上連接至少一個紅外測距器,控制器安裝在可調支架上,控制器通過導線分別與發熱管和紅外測距器連接,所以,通過可調支架既能夠隨意調節電加熱器與貼膜物體相對應的位置,又能夠保持其相互之間的烘烤距離,紅外測距器即能夠隨時顯示出與貼膜物體之間的距離參數,供操作人員觀察,以保證對保護裝飾膜進行烘烤的最佳溫度,使得手工撕膜工作省時省力、非常容易;因罩體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左把手和右把手,左紅外測距器與左把手下部連接, 右紅外測距器與右把手下部連接,所以,它能夠大大方便工作人員操作電加熱器與貼膜物體相對應的位置,并能夠隨時觀察到紅外測距器所顯示經設定的烘烤距離;因底盤上安裝轉盤,可調支架與轉盤相連接,所以,它能夠使電加熱器的位移調整工作更加靈活,大大方便了操作工作;因罩體上分別開設左通風口和右通風口,左通風口內安裝左風扇,右通風口內安裝右風扇,并且,在反射板上分別開設左散熱口和右散熱口,左散熱口與左通風口相對應, 右散熱口與右通風口相對應,所以,它能夠使反射板上的熱量向外擴散,以避免罩體上的溫度過高而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操作。因罩體上連接萬向節,萬向節與可調支架連接,所以,它能夠更加方便調整電加熱器與貼膜物體各部位相對應的準確程度。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操作靈活,它具有能夠直觀掌握設定的有效烘烤距離, 并能夠設定最佳烘烤溫度的顯著特點,使得手工撕膜工作既省時省力又非常容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廣泛應用能夠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它包括電加熱器,可調支架1、底盤2和控制器3,電加熱器由罩體11、反射板12及發熱管13組成,罩體11安裝在可調支架1上,可調支架1安裝在底盤2上,罩體11上連接至少一個紅外測距器,控制器3安裝在可調支架 1上,控制器3通過導線分別與發熱管13和紅外測距器連接。所述紅外測距器分別為左紅外測距器23和右紅外測距器24,左紅外測距器23和右紅外測距器M分別設置在罩體11 的左右兩側。罩體11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左把手25和右把手沈,左紅外測距器23與左把手25下部連接,右紅外測距器M與右把手沈下部連接。底盤2上安裝轉盤加,可調支架 1與轉盤加相連接。罩體11上分別開設左通風口 Ila和右通風口 11b,左通風口 Ila內安裝左風扇21,右通風口 lib內安裝右風扇22。反射板12上分別開設左散熱口 1 和右散熱口 12b,左散熱口 1 與左通風口 Ila相對應,右散熱口 12b與右通風口 lib相對應。罩體11上連接萬向節la,萬向節Ia與可調支架1連接。制作時,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種零部件組裝即可。使用時,先將飛機客艙內壁板和行李柜門分別拆卸,并安放在呈平面的操作臺上。 本技術放置在地板上,接通電源后,工作人員通過控制器3設定好發熱管13的工作溫度和紅外測距器的最佳烘烤距離參數。撕膜工作時,操作控制器3使發熱管13、左風扇21 及右風扇22工作,工作人員可通過左把手25和右把手沈使罩體11位移,使其內的發熱管 13能夠與飛機客艙內壁板或行李柜門上的一端部位相對應,并進行烘烤。這時,工作人員則需要一邊觀察左紅外測距器23和右紅外測距器M上反映的最佳烘烤距離參數、一邊進行手工撕膜工作,并隨時位移電加熱器的烘烤部位,此時,保護裝飾膜在烘烤溫度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撕下,其不僅使得撕膜工作省時省力、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不會對飛機客艙內壁板或行李柜門表面造成任何損傷。本技術工作時,左風扇21及右風扇22分別在左通風口 Ila和右通風口 lib 內進行抽風工作,并分別通過反射板12上的左散熱口 1 和右散熱口 12b,使反射板12上的熱量向外擴散,以避免罩體11上的溫度過高而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操作。本技術也可以不設置左把手25和右把手沈。反射板12上也可以不設置左散熱口 1 和右散熱口 12b,通過反射板12與罩體11內相互之間的間隙,使反射板12上的熱量向外擴散出去。控制器3通過導線分別與左風扇21及右風扇22連接。本技術的轉盤加、可調支架1及萬向節Ia的構造均為公知技術。本技術的控制器3及控制電路部分為公知技術。本技術還可用于對風力發電機葉片以及其它行業的除膜工作。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不僅限于本實施例記載的實施方式,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完成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未詳細描述的技術、形狀、構造部分均為公知技術。權利要求1.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它包括電加熱器,可調支架(1)、底盤(2)和控制器(3), 電加熱器由罩體(11)、反射板(12)及發熱管(13)組成,罩體(11)安裝在可調支架(1)上, 可調支架(1)安裝在底盤(2)上,其特征在于罩體(11)上連接至少一個紅外測距器,控制器(3)安裝在可調支架(1)上,控制器(3)通過導線分別與發熱管(13)和紅外測距器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飛機客艙除膜用加熱裝置,它包括電加熱器,可調支架(1)、底盤(2)和控制器(3),電加熱器由罩體(11)、反射板(12)及發熱管(13)組成,罩體(11)安裝在可調支架(1)上,可調支架(1)安裝在底盤(2)上,其特征在于:罩體(11)上連接至少一個紅外測距器,控制器(3)安裝在可調支架(1)上,控制器(3)通過導線分別與發熱管(13)和紅外測距器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珂,
申請(專利權)人:董珂,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8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