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包括底座、滑座、一對滑臺、一對進給機構、一對切削機構、夾緊裝置,滑座固定在底座上側,一對滑臺對稱設置在滑座上方,一對進給機構相對固定在底座兩端,所述一對切削機構的刀具相對固定在一對滑臺上方,所述夾緊裝置固定在滑座中部,位于一對切削機構的刀具之間;進給機構的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分別通過第三減速齒輪組與絲桿螺母副相連,傳動螺母固定在滑臺下側,絲桿與傳動螺母旋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一次性完成箱體兩側面所有孔的加工,保證各孔的位置度,效率高。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維修費用低。通過過載保護機構可有效地保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受損壞。(*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組合機床,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同時加工箱體相對兩側面上多個孔的專用組合機床,屬于金屬切削加工
技術介紹
金屬切削加工涉及到一面上有多孔的零件時,當孔的直徑小時一般采用鉆床利用鉆模加工;當孔的直徑比較大時采用普通鏜床進行鏜孔,但零件的各孔的位置度要求高時, 普通鏜床加工的孔因偏差過大滿足不了要求,容易造成加工件報廢。也可采用數控機床加工,可以滿足要求高的位置度的各孔加工,但是數控機床的加工、維修費用高且數控鏜刀價格昂貴,數控機床按孔依次加工,效率并不高。例如,在變速箱箱體兩平行平面上加工多個孔,且各孔位置度要求高時,采用數控機床加工時需兩次裝夾,會產生一定的誤差且耗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只需一次裝夾加工箱體、且一次加工完箱體所有孔、并保證各孔位置度的專用組合機床。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包括底座、滑座、一對滑臺、一對進給機構、一對切削機構、夾緊裝置,所述滑座固定在底座上側,所述一對滑臺對稱設置在滑座上方,與滑臺座活動連接;所述一對進給機構端面相對地固定在底座兩端,分別與一對滑臺一一對應活動連接;所述一對切削機構相對固定在一對滑臺上方,所述夾緊裝置固定在滑座中部,位于一對切削機構的刀具之間;所述進給機構包括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所述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分別通過第三減速齒輪組與絲桿螺母副相連, 傳動螺母固定在滑臺下側,絲桿與傳動螺母旋合,所述絲桿分別通過兩端的軸承組支撐在滑座中。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中所述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均設置在進給箱體中,所述進給箱體固定在底座上側;所述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包括行星齒輪傳動組,所述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包括第一減速齒輪組、第二減速齒輪組、蝸輪蝸桿副;所述快速進給電機設置在進給箱體外側,工作進給電機設置在快速進給電機的相鄰側;行星齒輪傳動組包括太陽輪I、行星齒輪I、行星齒輪II、太陽輪II,快速進給電機輸出軸通過VI軸與行星齒輪傳動組的太陽輪I相連,行星齒輪傳動組的太陽輪II與VII軸一端相連,所述VII軸另一端穿過蝸輪蝸桿副,通過第三減速齒輪組與絲桿螺母副相連。前述的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中所述第一減速齒輪組包括彼此嚙合的小齒輪 I、大齒輪II,第二減速齒輪組包括彼此嚙合的小齒輪III、大齒輪IV,小齒輪V、大齒輪VI, 第三減速齒輪組包括彼此嚙合的小齒輪VII、大齒輪VIII,所述蝸輪蝸桿副包括蝸桿、蝸輪;工作進給電機輸出軸與小齒輪I相連,II軸一端與大齒輪II相連,II軸另一端與小齒輪III相連,小齒輪V與大齒輪IV為一體化的雙聯齒輪,且與III軸連接,所述III軸兩端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進給箱體上;小齒輪V與大齒輪IV嚙合,所述大齒輪IV與IV軸一端端頭固定連接,所述IV軸與蝸輪蝸桿副的蝸桿滑動連接,IV軸兩端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進給箱體上;蝸桿與蝸輪嚙合,蝸輪空套在VII軸上,所述VII軸另一端端頭與小齒輪VII固定連接,VII軸兩端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進給箱體中;大齒輪VIII與絲桿一端端頭固定連接,所述絲桿兩端分別通過軸承組支撐在滑座上。前述的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中所述行星齒輪I、行星齒輪II均為雙聯齒輪, 所述行星齒輪I、行星齒輪II 一端分別與太陽輪I嚙合,行星齒輪I、行星齒輪II另一端分別與太陽輪II嚙合;行星齒輪I空套在V軸上,行星齒輪II空套在VI軸上;所述V軸的一端、VI軸的一端分別與蝸輪一側固定連接,V軸的另一端、VI軸的另一端連接成系桿。前述的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中所述進給機構還設有過載保護機構,所述過載保護機構設置在進給箱體內,包括杠桿、壓簧;所述蝸桿一端設有環形槽,所述杠桿一端卡插在環形槽中;所述杠桿與進給箱體內壁鉸接,所述杠桿另一端抵靠在過載開關上,所述壓簧設置在杠桿臂和進給箱壁之間。前述的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中所述切削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多軸傳動箱、多把刀具,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在多軸傳動箱一側,所述多軸傳動箱固定在滑臺上方,多把刀具連接在多軸傳動箱另一側上;兩相對設置的切削機構的多把刀具端面相對,所述多把刀具位置與被加工箱體各孔位置一致。前述的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中所述夾緊裝置包括數個夾緊氣缸、夾緊框架, 所述數個夾緊氣缸并列固定在夾緊框架上方,夾緊框架底部固定在滑座上,被加工箱體放在夾緊框架內,夾緊被加工箱體時,所述夾緊氣缸的可動端夾緊在被加工箱體上部。本技術可實現一次裝夾加工完箱體兩側多個孔、并保證各孔的位置度要求, 加工前只要各刀具的位置滿足要求,加工的所有孔的位置度就能保證,效率極高,操作方便。本技術設有過載保護機構,有效的保護零件和刀具不受損壞,且通用性強、操作簡單、制造成本低廉、維修費用低。本技術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進給機構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進給機構的行星輪系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夾緊裝置夾緊變速箱體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 圖4所示,本技術包括底座30、滑座20、一對滑臺10、一對進給機構 40、一對切削機構5、夾緊裝置6,底座30固定在地面上,滑座20固定在底座30上側,一對滑臺10對稱設置在滑座20上方,與滑座20活動連接。一對進給機構40相對固定在底座 30兩端,分別與一對滑臺20 —一對應活動連接。一對切削機構5的刀具相對固定在一對滑臺20上方,夾緊裝置6固定在滑座20中部,位于一對切削機構5的刀具之間。進給機構 40包括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所述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分別通過第三減速齒輪組49與絲桿螺母副410相連,傳動螺母411固定在滑臺10 下側,絲桿412與傳動螺母411旋合,絲桿412分別通過兩端的軸承組支撐在滑座20中。如圖3所示,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均設置在進給箱體420 中,所述進給箱體420固定在底座30上側;所述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包括行星齒輪傳動組 43,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包括第一減速齒輪組47、第二減速齒輪組48、蝸輪蝸桿副45。快速進給電機42和工作進給電機41均為法蘭型電機,快速進給電機42固定在進給箱體420 外側,工作進給電機41固定在快速進給電機42的相鄰側。行星齒輪傳動組43包括太陽輪 1433、行星齒輪1431、行星齒輪11432、太陽輪11434,快速進給電機42輸出軸與行星齒輪傳動組的太陽輪1433相連,行星齒輪傳動組43的太陽輪II434與VII軸403 —端相連,VII軸 403穿過蝸輪蝸桿副45,通過第三減速齒輪組49與絲桿螺母副410相連。行星齒輪1431、 行星齒輪II432均為雙聯齒輪,行星齒輪1431、行星齒輪II432 —端分別與太陽輪1433嚙合,行星齒輪1431、行星齒輪II432另一端分別與太陽輪II434嚙合;行星齒輪1431空套在V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鏜孔專用組合機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滑座、一對滑臺、一對進給機構、一對切削機構、夾緊裝置,所述滑座固定在底座上側,所述一對滑臺對稱設置在滑座上方,與滑臺座活動連接;所述一對進給機構端面相對地固定在底座兩端,分別與一對滑臺一一對應活動連接;所述一對切削機構端面相對地固定在一對滑臺上方,所述夾緊裝置固定在滑座中部,位于一對切削機構的刀具之間;所述進給機構包括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所述快速進給電機傳動系、工作進給電機傳動系分別通過第三減速齒輪組與絲桿螺母副相連,傳動螺母固定在滑臺下側,絲桿與傳動螺母旋合,所述絲桿分別通過兩端的軸承組支撐在滑座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國忠,謝保金,朱旻龍,丁輝,
申請(專利權)人:丹陽市富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