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包括一車輛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由驅動機構帶動旋轉的駐車卡榫機構及套在車輛動力輸出軸外的駐車齒輪,由駐車卡榫機構將駐車齒輪卡住實現駐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方案可以同時實現電子駐車和坡道輔助起步兩項功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機械機構簡單,成本低廉,非常適用于成本敏感的輕型轎車和電動汽車,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車輛駐車輔助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汽車駐車是由駕駛員拉動手剎桿帶動駐車機構完成駐車的。每次駐車都需要人手拉動,操作繁瑣而且操作機構占據車內空間。越來越多的高檔汽車取消了手剎桿而采用電子駐車系統,由電子系統代替駕駛員完成駐車。目前手動檔汽車坡道起步時需要駕駛員同時操作手剎、離合器和油門,由于部分駕駛員經驗不足,往往會發生溜坡。目前城市內堵車日益嚴重,特別是在高架橋上橋輔道堵車,頻繁的上坡起步給駕駛員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存在安全隱患。坡道起步輔助控制可以解決車輛坡道起步時由于駕駛員經驗不足而后退溜坡的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已有多家廠商申請過專利。如中國專利第92237117號“汽車上坡止退器”,其技術方案特點在于在車輛制動器側安裝止動棘輪;汽車底盤上安裝固定支架固定棘齒,駕駛員手動操作棘齒,使車輪只能單向轉動實現車輛防溜車。但如果車輛處于下坡,駕駛員希望倒退起步此套系統就無法發揮作用,車輛上坡駐車完畢后也無法再后退。此外此裝置安裝于車外,使用環境惡劣,可靠性不高。中國深圳比亞迪公司提出的《一種防止汽車在坡道上滑行的方法及其裝置》(中國專利第200410051748. 0號),能夠實現手動檔汽車坡道防溜車,但前提是對手動有級變速箱進行改造,無法適用于沒有手動變速箱的電動汽車,也無法同時實現駐車和起步防溜坡功能。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手動變速汽車電控駐車和輔助起步控制方法及其系統》(中國專利第200910097642. 7號)能夠實現本文所描述的各項功能,但其系統涉及到更換整車的剎車系統,而且需要利用發動機特性推算啟動扭矩從而控制起步時機,控制算法復雜,精度有限,不易推廣至其它新能源車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適用于各種車型、低成本、可靠性高的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該輔助機構能實現車輛停止之后自動駐車,以及上坡起步過程中防止后退溜車、下坡倒退起步過程的前進溜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包括一車輛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由驅動機構帶動旋轉的駐車卡榫機構及套在車輛動力輸出軸外的駐車齒輪,由駐車卡榫機構將駐車齒輪卡住實現駐車。進一步,所述車輛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和與其相連的減速器。所述的驅動電機采用直流有刷電機,所述的減速器采用行星齒輪減速器。3所述駐車卡榫機構包括驅動輪臺,驅動輪臺的主軸與所述驅動機構輸出軸相連, 與驅動輪臺同軸的卡榫由驅動機構驅動旋轉,U形復位彈簧的封閉端固定在驅動輪臺上,其開口端將卡榫中部卡住,卡榫的榫頭用來卡住所述駐車齒輪,在卡榫的中部銑有腰型限位孔,固定在驅動輪臺上的驅動銷穿設于該腰型限位孔內。螺母的螺桿部分穿設于所述卡榫的末端內,螺母的螺桿通過螺母固定銷與所述驅動輪臺的主軸相連,在螺母與卡榫之間設有小墊片。所述驅動輪臺為同軸線的多個圓臺結構,在其中一個輪臺上銑有用于安裝所述U 形復位彈簧的凹槽。在所述卡榫與所述U形復位彈簧之間設有大墊片,大墊片蓋住所述凹槽。本技術在車輛動力輸出軸加裝駐車齒輪,設計了一套新型的駐車卡榫機構、 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帶動卡榫機構卡住駐車齒輪即實現駐車;車輛坡道起步時,驅動機構帶動卡榫機構卡住齒輪使車輛無法后退,一旦車輛驅動力增大足以克服坡道阻力車輛開始前進時,卡榫機構會自動彈起,去除對齒輪的約束,實現坡道的輔助起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方案可以同時實現電子駐車和坡道輔助起步兩項功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機械機構簡單,成本低廉,非常適用于成本敏感的輕型轎車和電動汽車,具有一定的經済效益和社會效益。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側視圖;圖3為圖2中A-A向視圖;圖4為驅動輪臺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駐車后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脫開后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更明顯易懂,茲以一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一車輛驅動機構,由驅動機構帶動旋轉的駐車卡榫機構及套在車輛動力輸出軸1外的駐車齒輪2,由駐車卡榫機構將駐車齒輪2卡住實現駐車。其中,車輛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12和與其相連的減速器11。驅動電機12采用直流有刷電機,減速器11采用行星齒輪減速器。駐車卡榫機構包括驅動輪臺10,結合圖4,驅動輪臺10是同軸線的多個圓臺結構, 在其中一個輪臺上銑有凹槽,用于安裝U形復位彈簧9,在最大的輪臺上鉆孔安裝驅動銷8, 并焊接使之與輪臺固定。驅動輪臺10的主軸與所述驅動機構輸出軸相連,與驅動輪臺10 同軸的卡榫5由驅動機構驅動旋轉。U形復位彈簧9的封閉端卡裝于驅動輪臺10的凹槽內始終隨驅動輪臺10—起旋轉,其開口端將卡榫5中部卡住,U形復位彈簧9的雙向復位力使卡榫5始終有回到平衡位置的趨勢,卡榫5和U形復位彈簧9的平衡位置始終為驅動輪臺10軸心指向驅動銷8軸心的射線方向。卡榫5的榫頭用來卡住所述駐車齒輪2,在卡榫 5的中部銑有腰型限位孔,固定在驅動輪臺10上的驅動銷8穿設于該腰型限位孔內。螺母 4的螺桿部分穿設于卡榫5的末端內,螺母4的螺桿通過螺母固定銷7與驅動輪臺10的主軸相連,在螺母4與卡榫5之間設有小墊片3,在卡榫5與U形復位彈簧9之間設有大墊片 6,大墊片6蓋住所述凹槽。腰型限位孔、驅動銷8及大墊片6共同約束卡榫5和U形復位彈簧9,使之在旋轉軸線方向不會移動。螺母固定銷7約束螺母4不會松動。以下就車輛行車、停車駐車、車輛坡道駐車及輔助起步等工況,加以說明。車輛正常行車時,機構位置如圖6所示,此時機構不約束齒盤。車輛停車駐車工況當車輛停止駐車時,駕駛員打開駐車開關,控制系統控制驅動電機12帶動減速器 11使卡榫5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驅動銷8到達與水平線高度齊平位置。此時卡榫5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進入駐車齒輪2的齒底,實現駐車,如圖5所示。第二種、卡榫5被駐車齒輪2的齒頂擋住未進入齒底。此時卡榫5被齒頂頂住,卡榫5中心線轉動到與水平線成一角度,偏離了平衡位置,U形復位彈簧9對卡榫5有一個向下的復位壓力。如果路面略微不平,車輪帶動駐車齒輪2微微轉動后,卡榫5會落入齒底, 卡住駐車齒輪2使之無法再轉動,完成駐車,如圖5所示。車輛坡道駐車及輔助起步工況車輛在坡道停穩后,駕駛員踩住剎車后按下駐車按鈕。控制系統首先根據傾角傳感器檢測目前車輛所處的坡道傾角。根據實踐檢驗,坡度在3度到5度范圍內,車輛滑動趨勢緩慢,駕駛員不需要輔助系統也有足夠的反應時間起步,此時系統可以不工作。如果角度大于設定門限值,系統會開啟坡道輔助起步功能。坡道停車時首先執行駐車功能,當駐車指令執行完畢駕駛員松開剎車后,車輛在重力作用下后退,假設后退時駐車齒輪2順時針旋轉。如上文所言卡榫5會頂住駐車齒輪 2使之無法再沿順時針旋轉,車輛停止后退,完成坡道駐車。再起步時,控制器檢測到油門踏板踩下一定深度且檔位處于非倒車檔時,判斷此時為車輛開始起步。控制器控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車輛電子駐車及坡道起步的輔助裝置,包括一車輛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由驅動機構帶動旋轉的駐車卡榫機構及套在車輛動力輸出軸(1)外的駐車齒輪(2),由駐車卡榫機構將駐車齒輪(2)卡住實現駐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蒙,濮陽煌,郭兆豐,
申請(專利權)人:黃蒙,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