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袋包括一收存箱,該收存箱鉸接設置一支撐框,該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逃生管,該逃生管由牽引索于側部牽引設置。該直降式救助袋結構設計合理,能夠自動有效控制逃生者下降速度,其使用方便,不用時可置于室內,它不會因為風力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發生打結現象,并有效保護逃生者在逃生管內的安全。(*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高層建筑物的逃生用具,具體的涉及一種可以置于室內的直降式救助袋。
技術介紹
隨著高層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高層建筑在遇到火宅事故時如何安全逃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已經開發出各種事前防范和事后逃生器具,該類逃生器具中,主要分為緩降設備和救助袋兩大類。緩降設備成本較低,建筑商多采用該類設備,但因為其逃生運量少,且很多人有恐高缺陷,難以具有普遍實用性。救助袋需要設置一由逃生處至地面的管狀袋體,其逃生速度快,操作簡單安全,使用起來不會有懼高的缺陷。但現有的救助袋采用管狀袋體,在投放時會收到風力等的影響發生扭曲打結,同時使用人必須手腳向外支撐以降低下滑速度。另外,由于使用人的下降速度較快,而該管狀袋體為柔性袋體,逃生人員容易在下降時碰觸墻壁和凸起物,造成人體的傷害。有些救助袋還設計采用螺旋下降式袋體,須靠逃生者身體彎曲及靠手腳外推來控制下滑速度,若直立下降速度較快,則必須在下端出口設置護墊保護。當火災發生時,逃生者需要采取連續逃生方式時,如果下面的人控速下降而上面的人不會控速時,上面的人必會碰撞下面的人,因撞擊力很大,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自動有效控制逃生者下降速度的直降式救助袋,該救助袋使用方便,不用時可置于室內,它不會因為風力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發生打結現象,并有效保護逃生者在逃生管內的安全。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袋包括一收存箱,該收存箱鉸接設置一支撐框,該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逃生管,該逃生管由牽引索于側部牽引設置。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框的一端鉸接于收存箱的上部,收存箱的一側設置有兩支撐立柱,支撐框與該支撐立柱間拉設固定鋼索,該收存箱的另一側與該支撐立柱間鉸接設置拉桿。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收存箱的底部設置有地角固定部,其上部設置有折疊式遮布框。再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金屬入口圓框,所述逃生管的入口固定在該金屬入口圓框上,所述逃生管包括多個首尾連接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逃生管的四周連接設置牽引索。又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紡錘狀逃生管單元為偏軸結構,其中部設置一金屬支撐框, 其下端設置一漏斗狀的塑膠縮進口。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相鄰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的偏軸方向相對設置。該直降式救助袋采用收存箱作為整個裝置的容納體,可以放置在室內或陽臺上,該收存箱可通過底部的地角固定部進行固定。在使用時,打開箱蓋,將鉸接的支撐框翻轉至收存箱外部,并用鋼索拉緊固定支撐框于水平放置。支撐框延伸至窗口或者陽臺的外部,支撐框內固定一金屬入口圓框作為逃生者的入口,逃生管由該金屬入口圓框下垂至接近地面的位置。逃生者頭上腳下進入逃生管逃生。逃生管可采用雙層織物結構,其內層采用防靜電處理的高抗拉力復合材料,外層采用防火材料制成。逃生管為多個逃生管單元首尾相連組成,其外部采用垂直的四根牽引索支撐,多人逃生時,其能夠有效保證逃生管在多人使用時不會被拉伸。每個逃生管單元的中部設置一圓形金屬支撐框保護,該圓形金屬支撐框間的間隔距離最好在60-80cm,起到有效保護逃生者在逃生管內不會因為風大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碰撞墻壁和凸出物的事故,尤其可以使逃生管的下部出口不用固定,逃生管也不會打結。偏軸結構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能夠使人體在下滑時被動的改變方向,而漏斗狀的塑膠縮進口能夠降低逃生者的下滑速度,從而不需要逃生者用于腳外撐就能保持1米/秒左右的下降速度,安全可靠,多人使用也不會出現上下之間因為速度差異而碰撞的事件發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該直降式救助袋結構設計合理,能夠自動有效控制逃生者下降速度,其使用方便,不用時可置于室內,它不會因為風力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發生打結現象,并有效保護逃生者在逃生管內的安全。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直降式救助袋的逃生管在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該直降式救助袋具有一收存箱10,在不使用時,其他組件均可以收放在該收存箱內,收存箱的底部設置有地角固定部11,其上部可設置折疊式遮布框。收存箱鉸接設置一支撐20,支撐框的一端鉸接于收存箱的上部,收存箱的一側設置有兩支撐立柱12,支撐框與該支撐立柱間拉設固定鋼索21,該收存箱的另一側與該支撐立柱間鉸接設置拉桿13。支撐框內支撐設置逃生管30,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金屬入口圓框33,逃生管的入口 32固定在該金屬入口圓框上,逃生管包括多個首尾連接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例如逃生管單元35和逃生管單元36,逃生管的四周連接設置四根牽引索31。紡錘狀逃生管單元為偏軸結構,其中部設置一金屬支撐框;34,其下端設置一漏斗狀的塑膠縮進口 37。相鄰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的偏軸方向相對設置。權利要求1.一種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袋包括一收存箱,該收存箱鉸接設置一支撐框,該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逃生管,該逃生管由牽引索于側部牽引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的一端鉸接于收存箱的上部,收存箱的一側設置有兩支撐立柱,支撐框與該支撐立柱間拉設固定鋼索,該收存箱的另一側與該支撐立柱間鉸接設置拉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存箱的底部設置有地角固定部,其上部設置有折疊式遮布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金屬入口圓框,所述逃生管的入口固定在該金屬入口圓框上,所述逃生管包括多個首尾連接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逃生管的四周連接設置牽引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紡錘狀逃生管單元為偏軸結構,其中部設置一金屬支撐框,其下端設置一漏斗狀的塑膠縮進口。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紡錘狀逃生管單元的偏軸方向相對設置。專利摘要一種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袋包括一收存箱,該收存箱鉸接設置一支撐框,該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逃生管,該逃生管由牽引索于側部牽引設置。該直降式救助袋結構設計合理,能夠自動有效控制逃生者下降速度,其使用方便,不用時可置于室內,它不會因為風力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發生打結現象,并有效保護逃生者在逃生管內的安全。文檔編號A62B1/02GK202161702SQ201120171648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專利技術者于宗河, 李寶山 申請人:李寶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直降式救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助袋包括一收存箱,該收存箱鉸接設置一支撐框,該支撐框內支撐設置一逃生管,該逃生管由牽引索于側部牽引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寶山,于宗河,
申請(專利權)人:李寶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