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遮蔽性的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該高遮蔽反射膜包括一光學反射膜、一偏光片及結合層,光學反射膜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膜所組成;偏光片可將射向該偏光片的光線中部分的光線吸收并產生一偏振態,結合層將光學反射膜與偏光片以特定方式結合固定。光學反射膜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干涉膜所組成,利用光學干涉的原理,能將大部分打入光學反射膜的光線反射,部分穿透。偏光片則可將射入光線中約一半的光線吸收一半穿透。利用光學反射膜材質和偏光片兩者反射特性的不同,拉大反射率差異。即此高遮蔽反射膜會使不同方向射入光線的反射率差異大幅增加,使此高遮蔽反射膜達到單向鏡的防窺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遮蔽性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特別是針對由一光學反射膜和一偏光片結合而成的具有防窺效果的光學反射膜。
技術介紹
一般的玻璃有很好的透光性,人站在玻璃任一面都可以看到另一面的事物。另有一種單向鏡則產生有不同的效果,當安裝至窗戶時,室內的人仍可以輕易看到戶外的人,就像一般透明的玻璃一樣,但由于室內戶外的光線反差頗大,戶外的人對單向玻璃卻像在照鏡子,很難看清室內的景物。現有的單向鏡和普通玻璃不同之處在于,單向鏡在基材的表面設置有一層或多層薄的金屬膜或金屬氧化物膜,這種是以金屬如鎳、鉻、銀或鋁等等或其相關金屬氧化物所制成的涂料,因為其厚度很薄,可以反射部分的光,但也同時讓部分的光穿透,而一部分光線也會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所吸收。此類單向鏡可參考美國專利第3,661,686號(公告于 1972年5月)中所描述的單向鏡,其組成可參考圖1。單向鏡的構成中包括一個彈性基板15,其具有一個粗糙面,基板15上方則形成一金屬層16,外部則可貼附有被覆層17,此被覆層17可設計具有紋理的表面。在彈性基板15 的另一表面上則可貼附另一具有紋理的塑料層18。圖1所顯示的層狀結構形成一個可讓部分光線穿透與部分光線反射的單向鏡或是雙向鏡,視用途而定。除了現有技術中以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制作的單向鏡之外,建筑玻璃或車用玻璃常亦會以玻璃內添加染色色料的方式來降低陽光直射的亮度,但此種添加染料或色母的方式所制作的玻璃或膜片,其內部與外部的反射率幾乎一樣差異并不大,使得外面的人亦可以輕易看見室內,而幾乎無隱密性。以上方式所制作的單向鏡,皆無法達成高度單向遮蔽性的功能,且即使有遮蔽性時此時的穿透率數值普遍過于低,造成透光率過低,使室內的人亦不易辨識外面的景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遮蔽反射膜與其制造工藝,不同于現有的應用玻璃或軟性透明基板上鍍上一層或多層金屬制作單向鏡的技術,本專利技術屏除使用鍍金屬膜的制作方式,所提出的高遮蔽反射膜組成主要包括一光學反射膜和一偏光片,和將兩者固定結合的結合層,以達到單向鏡的防窺效果。根據實施例,此高遮蔽反射膜主要結構有由多層不同材質堆疊的介電質光學膜所組成的光學反射膜、可將射向偏光片的光線中部分的光線吸收并產生一偏振態的偏光片, 以及將兩層結合固定的結合層。特別的是,光學反射膜由至少兩種以上相異的材料反復堆疊而成,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材料在不同方向軸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具有光學異相性;而結合層內添加高分子光擴散顆粒或金屬顆粒或金屬氧化物顆粒,另外,偏光片中具有一抗反射層或一低反射層。其中結合于光學反射膜的偏光片的制作方式包括有先備置富化學活性的透明塑料板,再將透明塑料板浸漬在一碘的水溶液中,使其中碘離子擴散滲入透明塑料板內層的材料,經加熱后,執行一拉伸程序,為的是使透明塑料板內原本呈任意角度無規則分布的分子受力拉伸后成一致偏轉于拉伸作用力的方向,并使得附著在透明塑料板上的碘分子具有一方向性,形成一偏光片。之后,根據光學反射膜的配向方向軸,再調整偏光片的配向方向軸,再以一結合層結合形成高遮蔽反射膜。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單向鏡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本專利技術高遮蔽反射膜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顯示本專利技術高遮蔽反射膜各層間光路示意圖;圖4顯示本專利技術高遮蔽反射膜各層中配向軸方向示意圖;圖5描述本專利技術高遮蔽反射膜的制造工藝;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樣品實際測量其穿透率與雙面反射率曲線實驗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彈性基板15金屬層16被覆層17塑料層18高遮蔽反射膜20光學反射膜21結合層22偏光片23配向方向軸111,131表面001,003接口102,203 曲線 ttl,trl,tr2步驟S501 S517高遮蔽反射膜制造工藝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高遮蔽反射膜的實施例,可請參考圖2所示的實施例示意圖。 其中高遮蔽反射膜20主要結構有光學反射膜21與偏光片23,再通過結合層22將上下兩層結合。其中實施例之一的特征在于光學反射膜21是由至少兩種以上相異的材料反復堆疊而成,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材料在不同光線射入方向軸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故此光學反射膜21具有光學異相性。此高遮蔽反射膜20中各層結構能夠偏折入射光線,通過光路的設計產生高遮蔽的效果。請參考圖3所示的根據上述高遮蔽反射膜20形成的光路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光線光路討論主要以400nm 700nm光譜范圍,且具無偏振態的可見光為主,而文中描述的光線能量比值,亦主要以400nm 700nm的可見光為討論范圍。但實際上本專利技術可以根據需求將波段延展到紅外線或紫外光的區域來做設計,亦可因需求使用具偏振態光源。根據圖3所示,光線射入光學反射膜21的入射光線加,遇到光學反射膜21后的部分反射光線2b,與部分的穿透光線2c,而各穿透反射光線的能量的比重通過調整光學反射膜21、結合層22與偏光片23的材質和厚度而改變。入射光加射向光學反射膜21后會有部分反射光2b、2d、2f、ai與部分穿透光2c、2e、2g、2i產生。反射光2b和穿透光2i能量總和加上一些光線在穿透此高遮蔽反射膜20中各材質所被吸收損耗的能量將等于入射光加的能量。在此實施例中穿透光2i的能量約占入射光加能量的20% 70%,反射光2b能量約占入射光加的1 10%。從另一方向打入高遮蔽反射膜20的入射光2j首先射向偏光片23,其中光路會產生部分反射光^i、2m、2o、2q與部分穿透光21、2n、2p、2r。其中穿透光2r和反射光業的能量總和加上一些光線在穿透此高遮蔽反射膜20中各材質的光路中被材料所吸收損耗的能量將等于入射光2j的能量。在本實施例中,穿透光2r的能量約占入射光2j能量的20% 70%,但反射光業能量約占入射光2j的 15%。反射光業的能量比重占入射光2j的比重可以通過偏光片23的材質組成改變。一般偏光片23會有抗反射層(Anti Reflection Coating)或低反射層(Low Reflection Coating)來降低反射率,若偏光片23上有再設置抗反射層或低反射層將會使反射光業的能量變小。此種利用光線打入高遮蔽反射膜20的不同兩面方向會產生相當大的反射率差異,將可制造出有單向鏡的遮蔽效果,而相較一般傳統蒸鍍或濺鍍金屬方式制造的產生的單向鏡而言,本專利技術的高遮蔽反射膜20便能在高穿透率下達成高反射率差異。一般而言,入射光2j經過偏光片23會被吸收掉約30% 80%的能量,這是由于偏光片23并非全波段都有一致的吸收、反射、和穿透光譜,一般偏光片的設計大部分在 400nm 700nm可見光區有30% 80%的吸收比例,在非可見光如紅外線波段或紫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則較不一定。入射光2j經偏光片23后在其內部被吸收30% 80%的光線能量,其余未吸收的光線進入偏光片23將會形成穿透光21與反射光2k,而穿透光21遇到偏光片23與結合層 22的接口 203會產生反射光an和穿透光2η,而穿透偏光片23的穿透光2η此時則具有一特定偏振態(polarization),一般經過偏光片23后產生特定偏振態屬于線偏振光(linear polarization),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則介于 80% 100%之間。而穿透光 2n再繼續經過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仁懷,林昭穎,
申請(專利權)人:宏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