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臥枕要低、枕高了使頭前傾并折壓頸椎;側臥枕要高,枕低了使頭側垂并牽折頸椎屈曲。翻身能促進內循環、緩解受壓部位,即扁形枕不適應仰臥側臥交替而致高低不適。血循緩弱的睡眠中,頭部持續過高會對大腦供血費力及加大心臟負擔;持續過低則致大腦回流血淤積而充盈,引起腦缺血或腦充血而致疲勞不堪,甚致發病;頸椎屈曲會致頸椎失衡、關節錯位等而致頸椎病。本枕頭兼有高、低位枕面及邊緣實立(不致用枕角度大),可隨自然翻身到位于枕頭的低位面仰臥或較高位面側臥而致仰臥側臥皆能維持頭部位平衡下的腦供血順暢和頸椎順正放松的生理曲度,或仰臥側臥皆能伸展、舒坦、妥貼壓強小的用枕(枕頭合適而不覺枕頭在),且易在無礙的仰臥側臥交替(順暢促進內循環)后產生的舒緩下快入眠和熟睡,醒后頭頸輕松。(*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保健枕頭,尤其是仰臥、側臥皆達頭部位平衡和頸椎放松的枕頭。
技術介紹
會致用枕高低不適和用枕角度過大是現有枕頭的主要問題。枕頭有什么用處呢? 從側面看人放松站立時脊柱呈生理性彎曲,若從背部畫一條垂直線,與枕部之間會出現5-6 公分的間隙,而枕頭正好能填補這個間隙于仰臥狀時,因此合適的枕頭能讓人保持放松的姿式而助于睡眠,但于側臥位這種間隙則近肩寬,顯然仰臥、側臥的枕高應明顯的不同。即側臥位是由于肩頭的撐墊,使頭與床面間出現較大的間隙而需要較高位的枕頭。仰臥位是后曲狀的胸椎的支頂使頭與床面的間隙小而宜低位枕,而睡眠中會經常翻身換位,因此,傳統的扁形枕頭不適應仰臥側臥相交替的睡眠,如用其適合側臥的較高位枕,當翻成仰臥時則枕頭過高而使頭前傾并折壓頸椎,如用適合仰臥的低位枕,當翻成側臥時則用枕過低而使頭側垂并牽折頸椎負重曲屈;左、右側臥交替則缺失了主要的調整方位及“久側臥傷肩”。 在血循緩弱的睡眠狀態下,頭部相對身軀持續過高會對大腦供血費力及加大心臟負擔;持續過低則至大腦回流血淤積而充盈,而違背循環力學,引起腦缺血或腦充血而出現頭暈,頭昏腦脹及醒后疲勞不適等,甚致可能產生腦血栓而猝發缺血性中風或高血壓患者引發腦出血。頭部位過高過低還牽折頸椎處于強迫屈曲狀態,使頸椎肌群、韌帶及椎間的纖維環受牽拉而松弛,這就像一個強簧拉伸久了失去彈性一樣,便得椎體之間固定不穩,并促使骨刺形成,頸椎失衡,發生關節錯位,引起頸部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受刺激或壓迫而導致頸椎病。及不適感明顯妨礙睡眠。睡眠中保持頸椎的生理體位可使頸部器官處于自然放松的休息狀態而恢復白天的疲勞和修復勞損并利于頸椎病康復(頸部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基本手段)。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枕頭高低不適、角度過大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兼有高低位枕面和邊緣實立的枕頭,能自如翻身的到位于枕頭的低位面仰臥或較高位面側臥而不致用枕高低不適、角度過大。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枕頭的中部設置一凹口或凹位枕面(從枕頭的兩面壓縮縫結成雙面的凹口)作仰臥用,凹口左、右兩旁的較高位枕面 (尺寸足夠)作左、右的側臥用,凹口不過大而利用其周邊部份弧下面共作支撐(利于凹口強度及翻轉和到位側臥,又不致頭陷凹口),以致凹位面墊高頭部約4-6公分、較高位面墊高頭部約8-11公分(成人);在枕頭寬處兩側的上、下枕面(邊)之間各設立一面相應于枕高、枕長、枕長處兩頭弧形角(可略作整形)的布面(致枕頭邊緣實立和枕面平整而利于凹口設立),布面的邊緣與上、下枕面的邊緣相對合縫結。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隨自然翻身的到位于枕頭的低位面仰臥或較高位面側臥及不致用枕角度過大(肩不抵枕緣亦致,而有空隙而能用被子攏蓋肩頸或散熱),而致在仰臥側臥相交替的睡眠中維持頭部位平衡下的腦供血順暢和頸椎順正放松的生理曲度或仰臥側臥皆能伸展、舒坦及妥貼壓強小的用枕(枕頭合適而不覺枕頭在),且易在無礙的仰臥側臥相交替(而順暢促進內循環)后產生的舒緩下快入眠和熟睡、醒后頭頸輕松。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中1、填充式枕頭,2、枕頭中部設置的凹口或凹位面,3、枕頭的較高位面,4、枕頭寬處兩側設立的布面。具體實施方式在附圖說明圖1中,枕頭(1)的中部設置凹口(略長型)或凹位面0),凹口的左、右兩旁是作左、右側臥的較高位枕面(3),枕頭寬處兩側的上、下枕面(邊)之間各設立一面相應于枕高、枕長、枕長處兩頭弧形角的布面G),布面的邊緣與上、下枕面的邊緣相對合縫結。或以海綿類材料直接成型枕頭。權利要求1.枕頭,其特征是枕頭(1)的中部設置或縫下作仰臥用的一凹口或凹位枕面O),凹口不過大而利用其周邊部分弧下面共做支撐,凹口左右兩旁的較高位枕面C3)作左、右的側臥用或較高位枕面的尺寸大小足夠作側臥用;枕頭寬處兩側的上、下枕面(邊)之間各設立一面相應于枕高、枕長、枕長處兩頭弧形角的布面,布面的邊緣與上、下枕面的邊緣相對合縫結。專利摘要仰臥枕要低、枕高了使頭前傾并折壓頸椎;側臥枕要高,枕低了使頭側垂并牽折頸椎屈曲。翻身能促進內循環、緩解受壓部位,即扁形枕不適應仰臥側臥交替而致高低不適。血循緩弱的睡眠中,頭部持續過高會對大腦供血費力及加大心臟負擔;持續過低則致大腦回流血淤積而充盈,引起腦缺血或腦充血而致疲勞不堪,甚致發病;頸椎屈曲會致頸椎失衡、關節錯位等而致頸椎病。本枕頭兼有高、低位枕面及邊緣實立(不致用枕角度大),可隨自然翻身到位于枕頭的低位面仰臥或較高位面側臥而致仰臥側臥皆能維持頭部位平衡下的腦供血順暢和頸椎順正放松的生理曲度,或仰臥側臥皆能伸展、舒坦、妥貼壓強小的用枕(枕頭合適而不覺枕頭在),且易在無礙的仰臥側臥交替(順暢促進內循環)后產生的舒緩下快入眠和熟睡,醒后頭頸輕松。文檔編號A47G9/10GK202198259SQ20112013137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專利技術者張志遠 申請人:張志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遠,
申請(專利權)人:張志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