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桁架臂對接結構,連接相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和第二桁架臂臂節,所述第一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對接,形成接觸面,所述桁架臂對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鉸接固定在第一桁架臂臂節與第二桁架臂臂節相鄰的一端,非接觸面上;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鉸接固定在第二桁架臂臂節與第一桁架臂臂節相鄰的一端,非接觸面上;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鉸接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桁架臂和具有該桁架臂的起重機。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可以保證相鄰的桁架臂臂節之間的對位精度,并且可以滿足對桁架臂在特殊工況下應用的技術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重型機械領域,且特別是關于一種桁架臂對接結構,具有其的桁架臂以及桁架臂起重機。技術背景起重機的吊臂結構分為桁架式吊臂,以及箱形伸縮式吊臂。桁架式吊臂主要應用于履帶式起重機,以及環軌式起重機等,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起重量大,接地比小,易于維護。桁架式吊臂,以下簡稱桁架臂,通常由多個臂節連接而成?,F有的桁架臂臂節間多采用鉸耳、銷軸連接,其缺點是相鄰兩臂節之間的對位、連接精度要受到桁架結構件的焊后變形影響,并且相鄰兩臂節一旦通過連接件固定,其軸向相對位置即不可改變,不能滿足對桁架臂在特殊工況下的技術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桁架臂對接結構,即能保證相鄰的桁架臂臂節間的對位、連接精度,同時又能滿足桁架臂在特殊工況下的技術要求。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桁架臂,該桁架臂的對接結構,可以保證相鄰的桁架臂臂節之間的對位、連接精度,并且可以滿足對桁架臂在特殊工況下的技術要求。本技術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桁架臂起重機,其桁架臂的對接結構,可以保證相鄰的桁架臂臂節之間的對位、連接精度,并且可以滿足對桁架臂在特殊工況下的技術要求。本技術提供一種桁架臂對接結構,連接相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和第二桁架臂臂節,所述第一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對接,形成接觸面,所述桁架臂對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鉸接連接在第一桁架臂臂節與第二桁架臂臂節相鄰的一端,非接觸面上;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鉸接固定在第二桁架臂臂節與第一桁架臂臂節相鄰的一端,非接觸面上;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鉸接連接在一起。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包括弦桿,所述接觸面位于所述弦桿末端,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通過銷軸鉸接連接于第一桁架臂臂節的弦桿上。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連接件呈片狀板式結構。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二桁架臂臂節包括弦桿,所述接觸面位于所述弦桿末端,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通過銷軸鉸接連接于第二桁架臂臂節的弦桿上。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二連接件呈雙層片狀板式結構。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連接在一起。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的各弦桿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節的各弦桿末端還設有位置對應的螺栓孔,所述桁架臂對接結構還包括可對應容納在所述螺栓孔中的定位螺栓。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桁架臂,包括至少兩節桁架臂臂節和桁架臂對接結構,所述至少兩節祐1架臂臂節通過前述的析架臂對接結構進行連接。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桁架臂起重機,包括桁架臂,所述桁架臂為前述的桁架臂。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術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在相鄰的桁架臂臂節之間,各弦桿末端的接觸面接觸,由于各接觸面都是在結構件焊接后經過精加工而形成,同時桁架臂對接結構不會干涉上述接觸面的接觸,從而保證相鄰的桁架臂臂節之間的對位、連接精度。在桁架臂起重機工作時,該桁架臂受到的壓力由多個桁架臂臂節的弦桿承受,具體地,由各弦桿末端互相接觸的接觸面支撐。而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由設置在各祐1架臂臂節兩側的拉板承受祐1架臂的拉力時,由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均鉸接連接于桁架臂上,而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之間也是鉸接連接,兩連接件均能繞各自在桁架臂上的連接軸旋轉,從而能夠為相鄰桁架臂臂節的接觸面間提供一定的軸向間隙,滿足對桁架臂在特殊工況下的技術要求。 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主視方向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側視方向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的在連接過程中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連接的第一桁架臂臂節和第二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對接處的局部結構剖視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具有其的桁架臂以及桁架臂起重機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有關本技術的前述及其它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技術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請參見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用于連接相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I和第二桁架臂臂節2。第一桁架臂臂節I是由四根弦桿102,設置在弦桿102之間的若干腹桿103,以及傾斜設置在弦桿102和腹桿103之間的若干斜腹桿104焊接形成的桁架結構。各弦桿102的頂端和底端為接觸面,該接觸面可以在整個臂節結構焊接完成后,對各弦桿102的頂端和底端進行精加工而形成,從而保證接觸面的配合精度。第二桁架臂臂節2與第一桁架臂臂節I的結構基本相同,同樣是由四根弦桿202,設置在弦桿202之間的若干腹桿203,以及傾斜設置在弦桿202和腹桿203之間的若干斜腹桿204焊接形成的桁架結構。各弦桿202的頂端和底端為接觸面,該接觸面可以在整個臂節結構焊接完成后,對各弦桿202的頂端和底端進行精加工而形成,從而保證接觸面的配合精度。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桁架臂對接結構設置在相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I和第二桁架臂臂節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I和第二桁架臂臂節2之間設置四組桁架臂對接結構,這四組桁架臂對接結構分成兩組對稱設置在第一桁架臂臂節I和第二桁架臂臂節2左右兩側。各組桁架臂對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31、第二連接件32,以及定位螺栓33?!さ谝贿B接件31呈片狀板式結構,其一端通過銷軸312鉸接連接于第一桁架臂臂節I的弦桿102末端側部,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二連接件32呈雙層片狀板式結構,其一端通過銷軸322鉸接連接于第二桁架臂臂節2的弦桿202末端側部,另一端為與第一連接件31自由端配合的自由端。在第一桁架臂臂節I的各弦桿102和第二桁架臂臂節2的各弦桿202末端還分別設有位置對應,且定位螺栓33可容納在其中的定位孔和螺栓孔(見圖5,圖未標)。請參照圖3和圖4所示,組裝時,首先將第一桁架臂臂節I的下端與第二桁架臂臂節2的上端靠接在一起;接著將位于第一桁架臂臂節I下端左側的兩個第一連接件31分別與位于第二桁架臂臂節2上端左側的兩個第二連接件32鉸接在一起,即將第一連接件31的自由端插入到第二連接件32的自由端內,再用兩個銷軸34分別將各第一連接件31的自由端和第二連接件32的自由端鉸接在一起;然后將將位于第一桁架臂臂節I下端右側的兩個第一連接件31分別與位于第二桁架臂臂節2上端右側的兩個第二連接件32鉸接在一起,即將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桁架臂對接結構,連接相鄰的第一桁架臂臂節和第二桁架臂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和所述第二桁架臂臂節的端面對接,形成接觸面,所述桁架臂對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鉸接固定在第一桁架臂臂節與第二桁架臂臂節相鄰的一端,非接觸面上;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鉸接固定在第二桁架臂臂節與第一桁架臂臂節相鄰的一端,非接觸面上;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鉸接連接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臂臂節包括弦桿,所述接觸面位于所述弦桿末端,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通過銷軸鉸接連接于第一桁架臂臂節的弦桿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呈片狀板式結構。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桁架臂對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桁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一平,牟江濤,鐘興華,鄧志燕,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