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庫池組合式多功能海堤,其特點是該海堤由迎海的外堤、背岸的內堤與壩墻構成,外堤和內堤平行設置在鄰岸海灘的基礎上,壩墻為設置在外堤和內堤之間的數道隔墻,壩墻與外堤、內堤組成數個迎海背岸的庫池;庫池內設有發電水庫和養魚池,外堤、內堤和壩墻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其頂面為道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整體結構性能好,可肢解海潮或海浪對海岸的沖擊力,尤其是臺風季節降低危害效果明顯,化巨浪海潮為庫池水,發展漁業,利用漲潮和退潮的間歇排水發電,使海灘及潮汐勢能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堤壩及水工建筑
,尤其是一種用于修筑堤岸的庫池組合式多功能海堤。
技術介紹
目前,沿海修建的海堤僅限于阻擋海潮或海浪以及內陸防洪,海堤都是采用混凝土實體墻結構,由于堤墻很重,所以對海堤的承重基礎要求較高,存在著建筑材料用量大, 造價高,實體墻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較差。海岸屬陸海交匯地帶,地質結構不太穩定,時有地震和海灘位移,面對這類自然地質災害,現有海堤的防御能力是十分脆弱的,給海堤造成致命的損害,尤其在臺風季節,整個海域浪潮很大,洶涌的浪潮正面沖擊海堤,以至無法抵御海域的浪潮,容易對海堤的護坡墻造成損害,影響海堤的質量和使用壽命。現有技術的海堤就是沿著海岸構筑的一道又厚又高、漫長的簡單堤墻,其海堤的阻浪方式是用堤墻橫側面阻擊縱向沖擊的臺風巨浪,受力方式不合理,目的就是單一的阻浪護岸,尤其海岸與淺海之間橫躺著大片荒蕪的海灘以及潮升潮落的巨大潮汐勢能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庫池組合式多功能海堤, 采用箱體形和輔助墩結構,海堤的整體結構性能好,可有效阻擋和分解海潮或海浪的沖擊力,大大減輕巨浪和海潮對海堤的危害,使巨浪和海潮為庫容水,發展漁業生產,利用漲潮和退潮的間歇期排水發電,使得海灘及潮汐勢能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改變海堤只耗資不產出的歷史。實現本技術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庫池組合式多功能海堤,其特點是該由迎海的外堤、背岸的內堤與壩墻構成,外堤和內堤平行設置在鄰岸海灘的基礎上,壩墻為設置在外堤和內堤之間的數道隔墻,壩墻與外堤和內堤組成數個迎海背岸的庫池;外堤由數個設置在墩墻上的電動閘門與外堤輔助墩組成,墩墻和電動閘門設置在相鄰的兩外堤輔助墩之間,電動閘門下設有至少一個排水管道的發電平臺,排水管道上設有小型水力發電機與庫池連通;內堤由庫池墻體和內堤輔助墩組成,內堤輔助墩為數個均勻設置在庫池墻體兩側;庫池內設有漁網,漁網將庫池上部設置成由內堤、壩墻與電動閘門組成的發電水池和下部由內堤、壩墻與墩墻組成的養魚池。所述外堤、內堤和壩墻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其頂面為同一標高構筑道路。所述墩墻兩側設有迎海輔助墩,迎海輔助墩與墩墻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庫池墻體與兩側內堤輔助墩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壩墻兩側設有輔助墩,輔助墩與壩墻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排水管道上設有排水閥。所述小型水力發電機與輸電系統并網。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整體結構性能好,可肢解海潮或海浪對海岸的沖擊力,尤其是臺風季節降低危害效果明顯,化巨浪海潮為庫池水,發展漁業,利用漲潮和退潮的間歇排水發電,使得海灘及潮汐勢能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并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改變海堤只耗資不產出的歷史,提高土地利用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截面不意圖;圖3為圖I的B—B截面不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圖;圖5為庫池實施例圖;圖6為圖5的C—C截面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閱附圖f附圖2,本技術由迎海的外堤I、背岸的內堤2與壩墻3構成,夕卜堤I和內堤2平行設置在鄰岸海灘的基礎6上,壩墻3為設置在外堤I和內堤2之間的數道隔墻,壩墻3與外堤I和內堤2組成數個迎海背岸的庫池5 ;外堤I由數個設置在墩墻13 上的電動閘門11和外堤輔助墩32組成,墩墻13兩側設有迎海輔助墩41,迎海輔助墩41與墩墻1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墩墻13和電動閘門11設置在相鄰的兩外堤輔助墩32之間, 電動閘門11下設有至少一個排水管道15的發電平臺12,排水管道15與庫池5連通,排水管道15上設有排水閥和小型水力發電機14 ;內堤2由庫池墻體21和內堤輔助墩22組成, 庫池墻體21兩側設有內堤輔助墩22,內堤輔助墩22與庫池墻體21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 壩墻3兩側設有輔助墩31,輔助墩31與壩墻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外堤I、內堤2和壩墻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其頂面為同一標高構筑道路。參閱附圖3,庫池5內設有漁網51,漁網51將庫池5上部設置成由內堤2、壩墻3 與電動閘門11組成的發電水池52和下部由內堤2、壩墻3與墩墻13組成的養魚池53。以下將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闡述實施例I參閱附圖4,本技術的外堤I和內堤2平行設置在鄰岸海灘的基礎6上,壩墻 3依次間隔設置于內堤I與外堤2之間,外堤I外為海水8,內堤2內為陸地建筑物9,外堤I、內堤2和壩墻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其頂面為同一標高構筑道路,道路上行駛汽車10。參閱附圖5,壩墻3與外堤I和內堤2組成數個迎海背岸的庫池5,外堤I由數個設置在墩墻13上的電動閘門11和外堤輔助墩32組成,墩墻13兩側設有迎海輔助墩41,迎海輔助墩41與墩墻1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墩墻13和電動閘門11設置在相鄰的兩外堤輔助墩32之間,電動閘門11下設有至少一個排水管道15的發電平臺12,排水管道15與庫池5連通,排水管道15上設有排水閥和小型水力發電機14 ;內堤2由庫池墻體21和內堤輔助墩22組成,內堤輔助墩22為數個均勻設置在庫池墻體21的兩側;壩墻3兩側設有輔助墩31,輔助墩31與壩墻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壩墻3、庫池墻體21和墩墻13采用箱形墻體的優化設計,結構整體穩定性好,節省建材,重量輕,抗災害性臺風能力強。庫池5內設有漁網51,漁網51將庫池5上部設置成由內堤2、壩墻3與電動閘門 11組成的發電水池52和下部由內堤2、壩墻3與墩墻13組成的養魚池53。本技術構建的具體施工如下(一)、構建箱形海堤墻內堤2由庫池墻體21和內堤輔助墩22組成,庫池墻體21為一道縱向墻體,內堤輔助墩22為數道均勻設置在庫池墻體21兩側作“十”字連接,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形成縱橫都有支撐的多道“十”字形立體墻。墩墻13為一道縱向墻體,迎海輔助墩41為數道均勻設置在墩墻13兩側作“十”字連接,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形成縱橫都有支撐的多道“十”字形立體墻。壩墻3為一道縱向墻體,輔助墩31為數道均勻設置在壩墻3兩側作“十”字連接, 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形成縱橫都有支撐的多道“十”字形立體墻,作為箱形空心墻體的中間支撐墻。(二 )、構建多功能庫池由數個設置在墩墻13上的電動閘門11和外堤輔助墩32組成的外堤I與內堤2以及壩墻3為中間支撐墻組成的箱形海堤墻,其箱體為多功能庫池5,庫池5內設有漁網51, 漁網51將庫池5上部設置成由內堤2、壩墻3與電動閘門11組成的發電水池52和下部由內堤2、壩墻3與墩墻13組成的養魚池53。(三)、構建多功能庫池組合海堤將上述構建的多功能庫池5沿著海岸連接起來,形成一種多功能庫池組合海堤。 庫池5的底層應建在低潮水平面下,使庫池在潮起、潮落時永不脫水,確保海水的漁業養殖。(四)、構建海堤道路庫池墻體21、墩墻13和壩墻3的墻體底端承座在基礎6上,外堤I與庫池墻體21 和壩墻3頂面為同一標高構筑道路,構成由外堤I、內堤2和壩墻3頂面道路組成的公路交通網,構建一個可將養魚、發電和公路于一體的海堤。參閱附圖6,本技術是這樣使用的庫池5內設有漁網51,漁網51將庫池5上部設置成由內堤2、壩墻3與電動閘門11組成的發電水池52和下部由內堤2、壩墻3與墩墻13組成的養魚池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庫池組合式多功能海堤,其特征在于該海堤由迎海的外堤(I)、背岸的內堤(2) 與壩墻(3)構成,外堤(I)和內堤(2)平行設置在鄰岸海灘的基礎(6)上,壩墻(3)為設置在外堤(I)和內堤(2)之間的數道隔墻,壩墻(3)與外堤(I)和內堤(2)組成數個迎海背岸的庫池(5);外堤(I)由數個設置在墩墻(13)上的電動閘門(11)與外堤輔助墩(32)組成, 墩墻(13 )和電動閘門(11)設置在相鄰的兩外堤輔助墩(32 )之間,電動閘門(11)下設有至少一個排水管道(15)的發電平臺(12),排水管道(15)上設有小型水力發電機(14)與庫池(5)連通;內堤(2)由庫池墻體(21)和內堤輔助墩(22)組成,內堤輔助墩(22)為數個均勻設置在庫池墻體(21)兩側;庫池(5)內設有漁網(51),漁網(51)將庫池(5)上部設置成由內堤(2)、壩墻(3)與電動閘門(11)組成的發電水池(52)和下部由內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寬飛,
申請(專利權)人:王寬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