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槽渠堤壩路橋圍隔淺海的海堤,其特點是該海堤由若干個槽渠并列設置在海底基礎上圍建而成,槽渠頂部架設路橋,所述槽渠由堤壩邊墻、控潮堤墻和移動閘門組成,移動閘門設置在控潮堤墻上構成阻浪護岸的壩墻,堤壩邊墻設置在壩墻兩側與壩墻為“H”形固定連接,所述控潮堤墻上設有小型水力發電機的排潮道口。本發明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分潮消浪,可有效規避或消除海潮對海岸的沖擊危害,尤其是臺風季節降低危害效果明顯,能滯留擴大漲潮和退潮水位差排水發電,使淺海潮汐勢能得到充分利用,海堤內水域為理想的航道,可發展海產品的養殖,路橋兩側可用于泊船碼頭,提高海堤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堤壩及水工建筑
,尤其是一種槽渠堤壩路橋圍隔淺海的海堤。
技術介紹
目前,沿海修建的海堤僅限于阻擋海潮、海浪以達到防汛和防災的目的。海堤一般都采用實體墻結構,厚重的堤墻對海堤的承重基礎要求較高,存在著建材用量大、造價高、用途單一和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缺點。在我國海岸、海島和海礁邊,有著漫長寬闊的淺海區以及在淺海區的漲潮和退潮。在漫長的水域里隱存著理想的沿海水運航道,寬闊的淺海水域隱存著理想的淺海魚場。發生在淺海區的漲潮和退潮,使整個淺海水域如同承載注水、蓄水和排水的碩大無比的發電水庫。由于當今的海堤建設只限于阻浪和防汛,并沒有將海堤建設與開發淺海水域中的資源結合起來,隱存在淺海區中這些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一直被閑置或荒蕪著。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槽渠堤壩路橋圍隔淺海的海堤,海堤采用箱體形的槽渠結構,整體結構性能好,可有效阻擋和分解海潮或海浪的沖擊力,大大減輕巨浪和海潮對海堤的危害,使巨浪和海潮為庫容水,發展漁業生產和海運航道,利用漲潮和退潮的間歇排水發電,使潮汐勢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改變海堤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歷史。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槽渠堤壩路橋圍隔淺海的海堤,其特點是該海堤由若干個槽渠并列設置在淺海區域的海底基礎上圍建而成,槽渠頂部架設路橋,若干個槽渠與海底基礎和路橋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槽渠由堤壩邊墻、控潮堤墻和移動閘門組成,移動閘門設置在控潮堤墻上構成阻浪護岸的壩墻,堤壩邊墻設置在壩墻兩側與壩墻為“H”形固定連接;所述控潮堤墻下部設有至少二個以上平行排列的排潮道口,排潮道口內設有小型水力發電機和排水閥。所述堤壩邊墻與控潮堤墻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分潮消浪的特點,能有效規避和消除海潮、海浪對海岸的沖擊危害,尤其是臺風季節降低危害效果明顯,并可利用漲潮和退潮的勢能間歇排水發電,使潮汐勢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海堤內的固定水域為理想的航道,可發展海產品的養殖,槽渠頂部的路橋可用于泊船碼頭,提高海堤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改變海堤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歷史,結構簡單,整體性能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截面不意圖 圖3為圖1的B—B截面不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閱附圖f附圖3,本專利技術由若干個槽渠I并列設置在淺海區域的海底基礎8上圍建而成,槽渠I頂部架設路橋9,若干個槽渠I與海底基礎8和路橋9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槽渠I由堤壩邊墻2、控潮堤墻3和移動閘門5組成,移動閘門5設置在控潮堤墻3上構成阻浪護岸的壩墻4,堤壩邊墻2設置在壩墻4兩側與壩墻4為“H”形固定連接,所述控潮堤墻3下部設有至少二個以上平行排列的排潮道口 6,排潮道口 6內設有小型水力發電機和排水閥;所述堤壩邊墻2與控潮堤墻3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上述堤壩邊墻2與壩墻4為“H”形固定連接,堤壩邊墻2將壩墻4分隔為一個個分流海潮的槽渠1,同時壩墻4也將槽渠I分隔成堤內渠和堤外渠。堤壩邊墻2作為支撐槽渠I頂部路橋9的柱腿與路橋9固定連接成箱體形的框架結構。參閱附圖4,本專利技術由若干個槽渠I并列設置在淺海區域的海底基礎8上與鄰岸11圍成淺海水域14,槽渠I頂部架設路橋9,鄰岸11設有跨海橋12與路橋9連接,路橋9與陸上公路13構成公路交通網,可改善城市交通的擁堵,提高城際公路的交通能力。淺海水域14尤如環岸漫長的大河和寬廣的湖泊,利用淺海水域14可發展航運和海產品的養殖,并利用控潮堤墻3上的移動閘門5和排潮道口 6內的排水閥蓄留堤內高位海潮的排放時間,擴大堤內、外的海水位差發電。槽渠I頂部的路橋9可用于公路交通,路橋9兩側可用于泊船碼頭,提高海堤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是這樣使用的當堤外海潮上漲,海水進入槽渠I時,打開移動閘門5開放進水道口,堤外潮水由進水道口進入堤內的槽渠I和淺海水域14并不斷蓄水。當海潮上漲到達高峰時,關閉移動閘門5,此時淺海水域14如同環岸注滿高位海潮的大型水庫。當堤外海水退潮時,打開排潮道口 6的排水閥,蓄存在堤內的槽渠I和淺海水域14的高位潮水經排潮道口 6內的小型水力發電機流入堤外大海,小型水力發電機利用被擴大的漲潮和退潮海水落差發電,連接數個小型水力發電機與輸電系統并網。根據需要調節排潮道口 6的排水閥可控制淺海水域14的水位和航道的水深。以上只是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專利,凡為本專利技術等效實施,均應包含于本專利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槽渠堤壩路橋圍隔淺海的海堤,其特征在于該海堤由若干個槽渠并列設置在淺海區域的海底基礎上圍建而成,槽渠頂部架設路橋、,若干個槽渠與海底基礎和路橋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槽渠由堤壩邊墻、控潮堤墻和移動閘門組成,移動閘門設置在控潮堤墻上構成阻浪護岸的壩墻,堤壩邊墻設置在壩墻兩側與壩墻為“H”形固定連接;所述控潮堤墻下部設有至少二個以上平行排列的排潮道口,排潮道口內設有小型水力發電機和排水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槽渠堤壩路橋圍隔淺海的海堤,其特征在于該海堤由若干個槽渠并列設置在淺海區域的海底基礎上圍建而成,槽渠頂部架設路橋、,若干個槽渠與海底基礎和路橋由混凝土澆筑成一體;所述槽渠由堤壩邊墻、控潮堤墻和移動閘門組成,移動閘門設置在控潮堤墻上構成阻浪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寬飛,
申請(專利權)人:王寬飛,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