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大壩密封配套裝置和更換大壩底孔旁通充水閥方法的技術領域,是一種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及大壩底孔旁通閥更換方法,該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包括圓球,在圓球的表面固定有吊耳對應吊耳的另一端的圓球表面固定有吊環(huán),吊耳與吊環(huán)之間的圓球表面固定有側拉環(huán),圓球的表面固定有一層軟橡膠。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巧妙的利用水的壓力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封堵在旁通管進水口上,從而能安全快速的更換旁通充水閥,因此不僅極大地降低了更換閥門的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了更換閥門的工作效率,節(jié)約換閥成本,還避免了廊道內價值上千萬元設備受到損失的危險。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大壩密封配套裝置和更換大壩底孔旁通充水閥方法的
,是ー種。
技術介紹
如圖2所示,大壩7的左側為集水區(qū),右側為放水區(qū),大壩7的內部安裝有大壩底孔檢修閘門14,在大壩底孔檢修閘門14的右側有底孔鋼襯13,從大壩7的左側至底孔鋼襯13有連通集水區(qū)和底孔鋼襯內部的旁通管8,在大壩7右側的旁通管8上固定安裝有封堵旁通管8的旁通充水閥11,底孔鋼襯13上方的旁通充水閥11處固定安裝有廊道10,使旁通充水閥11在廊道10內方便操作和檢修。在開啟大壩底孔檢修閘門14前必須向底孔鋼襯13內充水,充滿水的底孔鋼襯13內能使大壩底孔檢修閘門14左右水壓平衡,以便在靜水中開啟或關閉大壩底孔檢修閘門14,從而減小大壩底孔檢修閘門14開啟或關閉壓力。一般通過旁通管8向底孔鋼襯13內充水,但是當冬季氣溫過低時,廊道10內非常容易進入冷·空氣,由于旁通充水閥11在設計上未做任何保溫措施,很容易造成旁通充水閥11閥體凍裂漏水,按目前庫水高程計算,水位高于旁通閥進水管ロ約37米,經計算,在目前水流作用下如果閥體完全破裂將會有約3000m3/ h的水涌入廊道10,嚴重危及廊道10內灌漿人員生命安全,并導致廊道10內價值1000多萬的廊道10內觀測設備被水淹沒,同時也會為廊道10內后期處理工作造成巨大障礙,其損失無法預測,但旁通充水閥11由于帶有水壓而不易更換。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克服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大壩底孔旁通充水閥損壞不易更換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之一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包括圓球;在圓球的表面固定有吊耳。下面是對上述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之一的進ー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 上述對應吊耳的另一端的圓球表面可固定有吊環(huán),吊耳與吊環(huán)之間的圓球表面固定有側拉環(huán)。上述圓球的表面可固定有ー層軟橡膠。上述圓球可為空心的鋼球。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之ニ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的ー種使用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ロ封堵球的大壩底孔旁通閥更換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第一歩,首先在壩面上固定安裝卷揚機,將圓球上的吊耳與卷揚機通過鋼絲繩固定連接,關閉旁通充水閥,然后下放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并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定位在大壩左側的底孔閘旁通管進水口處;第二歩在大壩右側的廊道內搭建安裝平臺,準備新的旁通充水閥;第三歩,打開旁通充水閥,通過水流的力量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吸到旁通管進水口上,由于水壓和氣壓的壓差使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將旁通管進水口封堵上;第四歩,當旁通充水閥處的漏水量明顯減少吋,拆除壞的旁通充水閥,更換新的旁通充水閥,更換完畢后,將新的旁通充水閥關閉并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通過卷揚機拉到壩面。下面是對上述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之ニ的進ー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 上述下放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之前,在側拉環(huán)上可固定安裝麻繩,打開旁通充水閥后,麻繩先通過水流的力量進入旁通管內部,并且麻繩的末端順著水流從旁通管的出口流出,然后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ロ封堵球通過水流的力量吸到旁通管進水口上,將旁通管進水口封堵上,此時將麻繩末端固定住或固定配重,使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可靠將旁通管進水口封堵。 上述第一歩中操作人員通過水下攝像機觀測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并通過水下攝像機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定位在大壩左側的底孔閘旁通管進水口處。上述鋼絲繩上可有長度標記。上述吊環(huán)上可固定安裝有配重塊。上述第一歩前可在廊道內設置至少一道的攔水墻。本專利技術巧妙地利用水的壓カ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封堵在旁通管進水口上,從而能安全快速的更換旁通充水閥,因此不僅極大地降低了更換閥門的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了更換閥門的工作效率,節(jié)約換閥成本,還避免了廊道內價值上千萬元設備受到損失的危險。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I的主視半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工作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圓球,2為吊耳,3為吊環(huán),4為側拉環(huán),5為軟橡膠,6為麻繩,7為大壩,8為旁通管,9為壩面,10為廊道,11為旁通充水閥,12為鋼絲繩,13為底孔鋼襯,14為大壩底孔檢修閘門。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描述 實施例1,如圖I所示,該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包括圓球I;在圓球I的表面固定有吊耳2。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作進ー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 如圖I所示,對應吊耳2的另一端的圓球I表面固定有吊環(huán)3,吊耳2與吊環(huán)3之間的圓球表面固定有側拉環(huán)4。在吊環(huán)3上安裝配重,配重的多少和重量根據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確定。如圖I所示,圓球I的表面固定有ー層軟橡膠5。軟橡膠5主要為了增強密封性,能有效的堵住管ロ,防止因壓差造成的射水,使廊道內換閥工作受影響。如圖I所示,圓球I為空心的鋼球。實施例2,如圖2所示,ー種使用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的大壩底孔旁通閥更換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第一歩,首先在壩面9上固定安裝卷揚機,將圓球I上的吊耳2與卷揚機通過鋼絲繩12固定連接,關閉旁通充水閥11,然后下放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并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定位在大壩7左側的底孔閘旁通管8進水ロ處;第ニ步在大壩7右側的廊道10內搭建安裝平臺,準備新的旁通充水閥11 ;第三步,打開旁通充水閥11,通過水流的力量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吸到旁通管8進水口上,由于水壓和氣壓的壓差使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將旁通管8進水口封堵上;第四歩,當旁通充水閥11處的漏水量明顯減少吋,拆除壞的旁通充水閥11,更換新的旁通充水閥11,更換完畢后,將新的旁通充水閥11關閉并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通過卷揚機拉到壩面9。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大壩底孔旁通閥更換方法作進ー步優(yōu)化或/和改進 如圖2所示,下放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之前,在側拉環(huán)4上固定安裝麻繩6,打開旁通充水閥11后,麻繩6先通過水流的力量進入旁通管8內部,并且麻繩6的末端順著水流從旁通管8的出ロ流出,然后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通過水流的力量吸到旁通 管8進水口上,將旁通管8進水口封堵上,此時將麻繩6末端固定住或固定配重,使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可靠將旁通管8進水口封堵。如圖2所示,在第一歩中操作人員通過水下攝像機觀測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并通過水下攝像機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定位在大壩7左側的底孔閘旁通管8進水口處。如圖2所示,在鋼絲繩12上有長度標記,根據底孔閘旁通管8進水口的標高和鋼絲繩12上的長度標記可基本準確地將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下放到大壩7左側的底孔閘旁通管8進水口處。如圖2所示,吊環(huán)3上固定安裝有配重塊。可根據水深配置不同重量的配重塊。如圖2所示,為了防止出現(xiàn)突發(fā)事故導致水流進入廊道10,第一步前在廊道10內設置至少一道的攔水墻。權利要求1.一種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球;在圓球的表面固定有吊耳。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其特征在于對應吊耳的另一端的圓球表面固定有吊環(huán),或/和,吊耳與吊環(huán)之間的圓球表面固定有側拉環(huán)。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其特征在于圓球的表面固定有一層軟橡膠。4.根據權利要求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壩底孔旁通管進水口封堵球,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球;在圓球的表面固定有吊耳。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蔡立,阮新民,
申請(專利權)人: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fā)工程建設管理局,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