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光電子織物(1;35),包括:具有布置在其上的多個光源(3)的柔性組件載體(2);以及至少一個被布置以漫射所述光源(3)發射的光的織物光漫射構件(4)。所述織物光漫射構件(4)包括:包括纖維(14)的第一織物層(10);包括纖維(15)的第二織物層(11);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織物層(10)和所述第二織物層(11)之間的間隔層(12),其中所述間隔層(12)包括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間隔開的間隔纖維(16),所述間隔纖維(16)附著至包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的每個中的纖維(14,15)從而機械地將所述第一織物層(10)和第二織物層(11)相互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織物光漫射構件的發光電子織物,以及一種織物基底。
技術介紹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很多類型的織物。當電子設備不顯眼地集成到這些織物中(以創建電子織物)時,出現了新的應用領域。一個這種新應用的實例是發光織物,并且其他的實例包括基于織物的傳感系統等。通常,現有的電子織物包括在其上安裝柔性組件載體,電子組件安裝在所述柔性組件載體上,以及布置在電子組件頂部上以向該電子織物提供理想的織物感觀的覆蓋織物薄片。對于各種應用,諸如發光電子織物和基于織物的壓力傳感系統等 ,電子織物常常包括布置在柔性組件載體和覆蓋織物薄片之間的附加織物層。取決于應用,該附加織物層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在發光電子織物的情況下,該附加織物層可以例如是漫射器層。W02006/129246公開了具有這種布置在組件載體和覆蓋織物薄片之間的附加織物層的電子織物的一個實例。W02006/129246公開了一種具有組件載體的發光電子織物,所述組件載體為柔性基底的形式,具有多個電子組件附于其上。根據W02006/129246的發光電子織物進一步包括由兩層具有不同密度的無紡布織物形成的漫射元件,并且在該漫射器的頂部上,提供了織物層以給予發光電子織物以傳統的織物感覺。盡管W02006/129246提供了具有理想的類似織物的機械特性、隱藏的電子組件和光漫射的電子織物,但似乎仍有改進的空間,尤其在電子織物的可靠性方面。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缺點,本專利技術的總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發光電子織物以及具體地在提供發光電子織物的改進的可靠性和/或壽命的同時使得有效的光輸出成為可能的發光電子織物。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光電子織物,包括具有多個光源布置在其上的柔性組件載體;和至少一個被布置以漫射由光源發射的光的織物光漫射構件,其中所述織物光漫射構件包括包括纖維的第一織物層;包括纖維的第二織物層;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織物層和所述第二織物層之間的間隔層,其中所述間隔層包括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間隔開的間隔纖維,所述間隔纖維附著至包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的每個中的纖維,從而機械地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相互連接。在本申請的語境中,通過“織物”應當被理解為整體或部分地由纖維制成的材料或產品。纖維可以以單個纖維/細絲的形式提供,或者也許捆綁在一起成為多纖維配置,諸如紗線。織物可以例如借助于編織、編結、針織(knitting)、鉤編、絎縫,或制氈來制造。具體地,織物可以是編織的或無紡布。而且,所述柔性組件載體可以例如包括柔性印刷電路板或包括導線的織物基底。這種織物基底可以例如使用交織的導電或非導電紗線來形成。本專利技術是基于以下認識可以通過使用所謂的3D織物來實現光源所發射的光的漫射、以及光源(和/或其他可能包括在電子織物中的電子組件)產生的熱量的有效處理。在3D織物中,借助于布置在第一織物層和第二織物層之間的間隔層將具有纖維的第一織物層與具有纖維的第二織物層間隔開。間隔層包括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間隔開的間隔纖維,并且這些間隔纖維附著至包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的每個中的纖維,從而機械地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相互連接。通過該結構,形成了光漫射結構,其至少在間隔層中允許某些氣流。該氣流可以帶走由諸如光源的電子組件產生的熱量。由于相比于使用傳統的光漫射器(典型地由無紡布織物 材料或泡沫制成)時的情況可以更有效地帶走由電子織物中的電子組件產生的熱量,可以增加電子組件的可靠性和/或壽命,或省去其他類型的冷卻。此外,根據本專利技術各種實施例的包括在發光電子織物中的織物光漫射構件可以保護光源和/或其他電子組件免受機械磨損和撕扯。例如,織物光漫射構件的結構方便了電子織物的設計者修改織物光漫射構件的機械特性。例如,可以通過選擇間隔纖維的特性和/或密度來控制織物光漫射構件對于作用于發光電子織物的應力的響應。織物光漫射構件的響應可以例如包括織物光漫射構件對于平面應力和/或剪切應力的響應。而且,與具有傳統的織物光漫射器的情況相比,使用相對薄的光漫射構件可以獲得施加于發光電子織物的應力的相對強的阻尼。應當注意,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發光電子織物可以有利地基本上形成薄片狀,這意味著發光電子織物(在二維中)的橫向尺度基本上大于其厚度。例如,發光電子織物的厚度可以小于其最小橫向尺寸(長度/寬度)的十分之一。可以通過形成圍繞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織物的每個中的纖維的圈來將間隔層中的間隔纖維附著至所述纖維。根據各種實施例,柔性組件載體可以包括第一織物層。在這些實施例中,光源因此被布置在第一織物層上。光源可以布置在第一織物層的兩側上,或者可以被嵌入第一織物層中。有利地,可以布置光源中的至少一個以穿過間隔層和第二織物層發射光。此外,可以布置光源中的至少一個以穿過第一織物層、間隔層和第二織物層發射光。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第一織物層可以包括導電圖案,所述導電圖案配置為允許所述光源電連接至所述導電圖案。該導電圖案可以由至少一個導電纖維形成。例如,導電圖案可以由至少一個導電紗線形成。可替換地,導電圖案可以是印刷的或鍍上的(電鍍的或化學鍍的),或者導電圖案可以由至少一個導電纖維和印刷的或鍍上的導電圖案部分的組合來形成。此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各種實施例的發光織物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穿過間隔層、經由第一織物層至第二織物層的導電纖維。因此,選擇的光源和/或其他電子組件可以借助于穿過間隔層的導電纖維被互連。這允許交叉導體而無需具有多個導電層的柔性組件載體。此外,有利地,導電纖維可以穿過間隔層、經由第二織物層返回至第一織物層。在第一織物層包括至少一個導電纖維的實施例中,使得導電纖維經由第一織物層至第二織物層(并且,在適用的地方,返回至第一織物層)可能是特別有用的。于是,穿過間隔層的導電纖維可能與第一織物層中的導電纖維相互作用以使得從第二織物層至一個或若干光源的電通路成為可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各種實施例,第二織物層可以包括導電圖案,所述導電圖案配置為允許電子組件電連接至所述導電圖案,從而可以提供更復雜的電子織物。此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發光電子織物可以進一步包括包含有纖維的第三織物層;以及布置在第一織物層和第三織物層之間的第二間隔層,其中第二間隔層包括將第一和第三織物層間隔開的間隔纖維,所述間隔纖維附著至包含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織物層的每個中的纖維,從而機械地將所述第一和第三織物層相互連接。根據又一實施例,發光電子織物可以包括被布置為漫射由第一組光源發射的光的第一織物光漫射構件,以及被布置為漫射由不同于所述第一組光源的第二組光源發射的光的第二織物光漫射構件。第一和第二光漫射構件可以有利地包括包含有纖維的第一織物層;包含有纖維的第二織物層;以及布置在第一織物層和第二織物層之間的間隔層,其中 間隔層包括將第一和第二織物層間隔開的間隔纖維,所述間隔纖維附著至包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的每個中的纖維,從而機械地將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相互連接。包含在發光電子織物中的光源可以有利地是發光二極管。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用在進一步包括多個光源的發光電子織物中的織物基底,該織物基底包括包括纖維和導電圖案的第一織物層,所述導電圖案配置為允許所述光源電連接至所述導電圖案;包括纖維的第二織物層;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織物層和所述第二織物層之間的間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R布哈特塔查亞,HJ科內里森,JPJ范奧斯,
申請(專利權)人: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