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應用于鋼材生產加工領域的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同時還涉及應用刻槽裝置進行刻槽的工藝方法,所述的涂層輥刻槽裝置的涂層輥(2)設置為能夠活動架裝在裝置支架(1)上的結構,涂層輥(2)的輥面(3)下方位置設置能夠沿輥面(3)軸向移動的刻槽部件(4),刻槽部件(4)的磨盤(5)上的磨刃(6)設置為能夠與輥面(3)接觸的結構,刻槽部件(4)與控制刻槽部件(4)沿輥面(3)軸向移動的控制部件(8)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刻槽裝置及工藝方法,可以在涂層輥的輥面刻出V型結構的凹槽,使得涂層輥在電工鋼表面涂覆涂料時,涂料在電工鋼表面均勻分布,涂層沒有條紋缺陷,從而獲得質量良好的涂層電工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鋼材生產加工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本專利技術同時還涉及應用刻槽裝置進行刻槽的工藝方法。
技術介紹
電工鋼連續退火涂層線是對冷軋后的電工鋼進行表面脫脂,并在保護氣氛下進行脫碳退火和再結晶退火,以獲得理想的晶粒度;此后再在電工鋼表面涂絕緣層涂料,使之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和沖片性能。在電工鋼連續退火涂層生產線上,需用通過涂層機將電工鋼涂料涂覆在電工鋼帶的表面,然后將涂料烘干、固化成膜。涂料在電工鋼帶上的涂覆均勻性直接影響到電工鋼涂層的表面質量。在現有技術中,中低帶鋼速度(小于70米每分鐘)下運行的電工鋼連續退火涂層線使用的涂層輥為光輥(表面沒有刻槽),涂料涂布量只能依靠 涂層輥之間的壓力來進行調節,大量的生產實踐證明,這種涂層輥涂覆方式對電工鋼涂料涂布量的控制很不準確,涂料在帶鋼表面分布也不均勻,并且涂層條紋缺陷也非常多,從而造成涂層質量的大幅波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通過在涂層輥上刻槽,使得涂層輥在帶鋼表面涂料時涂料均勻分布,避免涂層條紋缺陷的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為一種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所述的涂層輥刻槽裝置包括裝置支架,涂層輥,所述的涂層輥設置為能夠活動架裝在裝置支架上的結構,涂層輥的輥面下方位置設置能夠沿輥面軸向移動的刻槽部件,所述的刻槽部件的磨盤上的磨刃設置為能夠與輥面接觸的結構,刻槽部件軸向移動時,所述的磨刃設置為能夠在輥面上刻出凹槽的結構,所述的刻槽部件與控制刻槽部件沿輥面軸向移動的控制部件連接。所述的裝置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涂層輥兩端分別通過支撐桿I和支撐桿II架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所述的刻槽部件還包括絲桿,絲桿的兩端分別活動安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所述的磨盤固定安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間的絲桿上,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驅動電機,安裝在驅動電機上的驅動輪,所述的絲桿與驅動輪嚙合,驅動電機與控制驅動電機的開關連接,開關設置在控制部件上,所述的左支架上還設置有電機,所述的電機與支撐桿I連接,電機設置為通過驅動支撐桿I帶動涂層輥轉動的結構,所述的電機與開關連接,涂層輥和磨盤轉動時,涂層輥的轉動方向與磨盤的轉向相反。所述的磨盤為圓盤狀結構,磨盤的外徑為50— 150mm,磨刃上的刃口設置為倒V型結構,刃口的V型角度設置在80—120°之間,所述的磨盤在涂層輥上刻槽時,磨盤的軸向移動速度為3— 6 mm每分鐘,涂層輥上刻出的凹槽的深度為O. 13—0. 18mm,所述的涂層輥的材質為海帕隆橡膠,橡膠的邵氏硬度在56— 65之間,涂層輥上每毫米上的凹槽的數量為I.38—1. 77 個。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別設置半圓形的U型槽I和U型槽,所述的涂層輥的支撐桿I和支撐桿II分別架裝在U型槽I和U型槽II內,裝置支架還包括定位塊I和定位塊II,所述的定位塊I和定位塊II上分別設置半圓形的U型槽III和U型槽IV,所述的定位塊I和定位塊II分別扣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時,所述的支撐桿I活動卡裝在U型槽I和U型槽II組成的圓形結構之間,所述的支撐桿II活動卡裝在U型槽III和U型槽IV組成的圓形結構之間。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別設置能夠伸縮的液壓缸I和液壓缸II,液壓缸I和液壓缸II與控制部件連接,所述的液壓缸I和液壓缸II伸縮時,所述的磨盤的刃口與輥面 之間的間隙設置為能夠移動的結構。所述的涂層輥的外徑在220— 310mm之間,涂層輥的材質為海帕隆橡膠,涂層輥的邵氏硬度在56— 65之間,所述的磨盤進行刻槽時,涂層輥的轉速與磨盤轉速之比在1/1500—1/50 之間。本專利技術同時還涉及一種應用刻槽裝置進行刻槽的工藝方法,所述的應用刻槽裝置進行刻槽的工藝方法的步驟為I)通過控制部件控制液壓缸I和液壓缸II收縮,使磨盤上的刃口向涂層輥的輥面A+-.、f—罪近;2)將涂層輥通過支撐桿I和支撐桿II分別架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通過開關控制電機啟動,電機帶動涂層棍轉動;3)通過開關控制驅動電機轉動,驅動電機帶動絲桿轉動,此時,驅動電機通過絲桿帶動磨盤軸向移動,所述的磨盤的刃口能夠在輥面上刻出凹槽。所述的磨盤在涂層輥上刻槽時,磨盤的軸向移動速度為3—6 mm每分鐘,涂層輥上刻出的凹槽的深度為O. 13—0. 18mm,所述的磨盤在涂層輥上刻槽時,涂層輥的轉動方向與磨盤的轉向相反,涂層輥的轉速與磨盤轉速之比在1/1500—1/50之間,磨盤的徑向移動速度為3— 6毫米每分鐘。所述的支撐桿I和支撐桿II架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時,先將支撐桿I和支撐桿II分別放置在半圓形的U型槽I和U型槽上,再將定位塊I和定位塊II分別扣裝在左支架和左支架上,此時,支撐桿I活動卡裝在U型槽I和U型槽II組成的圓形結構之間,所述的支撐桿II活動卡裝在U型槽III和U型槽IV組成的圓形結構之間。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及應用刻槽裝置進行刻槽的工藝方法,可以在涂層輥的輥面刻出V型結構的凹槽,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刻槽裝置及刻槽的工藝方法刻出凹槽的涂層輥,在小于70米每分鐘的中低速度下在電工鋼表面涂覆涂料時,涂料在電工鋼表面均勻分布,涂層沒有條紋缺陷,涂層膜重的分布也很均勻,從而可以獲得表面質量良好的涂層電工鋼。附圖說明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述的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的左支架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裝置支架;2、涂層輥;3、輥面;4、刻槽部件;5、磨盤;6、磨刃;7、凹槽;8、控制部件;9、左支架;10、右支架;11、支撐桿I ;12、支撐桿II ;13、絲桿;14、驅動電機;15、驅動輪;16、開關;17、刃口;18、U型槽I ;19、U型槽II ;20、定位塊I ;21、定位塊II ;22』型槽111;23』型槽1¥;24、液壓缸1 ;25、液壓缸II ;26、電機。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I、附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為一種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所述的涂層輥刻槽裝置包括裝置支架1,涂層輥2,所述的涂層輥2設置為能夠活動架裝在裝置支架I上 的結構,涂層輥2的輥面3下方位置設置能夠沿輥面3軸向移動的刻槽部件4,所述的刻槽部件4的磨盤5上的磨刃6設置為能夠與輥面3接觸的結構,刻槽部件4軸向移動時,所述的磨刃6設置為能夠在輥面3上刻出凹槽7的結構,所述的刻槽部件4與控制刻槽部件4沿輥面3軸向移動的控制部件8連接。所述的裝置支架I包括左支架9和右支架10,涂層輥2兩端分別通過支撐桿I 11和支撐桿II 12架裝在左支架9和右支架10上,所述的刻槽部件4還包括絲桿13,絲桿13的兩端分別活動安裝在左支架9和右支架10上,所述的磨盤5固定安裝在左支架9和右支架10之間的絲桿13上,所述的控制部件8包括驅動電機14,安裝在驅動電機14上的驅動輪15,所述的絲桿13與驅動輪15嚙合,驅動電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工鋼涂料涂層輥刻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層輥刻槽裝置包括裝置支架(1),涂層輥(2),所述的涂層輥(2)設置為能夠活動架裝在裝置支架(1)上的結構,涂層輥(2)的輥面(3)下方位置設置能夠沿輥面(3)軸向移動的刻槽部件(4),所述的刻槽部件(4)的磨盤(5)上的磨刃(6)設置為能夠與輥面(3)接觸的結構,刻槽部件(4)軸向移動時,所述的磨刃(6)設置為能夠在輥面(3)上刻出凹槽(7)的結構,所述的刻槽部件(4)與控制刻槽部件(4)沿輥面(3)軸向移動的控制部件(8)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致平,王立濤,董梅,朱濤,豐慧,
申請(專利權)人: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