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碰撞傳感器用于感測車輛的碰撞信號并告知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對碰撞信號進行處理以判斷是否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及車速傳感器發出的車速信號,且車速信號為零時,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火花塞及噴油嘴停止工作,且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進入設防狀態而無法啟動車輛。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剎車開關發出的至少一次剎車信號及點火開關發出的至少一次點火信號,以解除設防狀態。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及方法可提升車輛的使用便利性,且可降低車輛的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車輛安全系統及其使用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
技術介紹
汽車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交通運輸工具,隨著使用汽車的人越來越多,路面越來越擁擠,車輛間的碰撞時有發生。當車輛發生碰撞后,汽油管路容易因碰撞折彎而漏油,車輛產生的火花容易引起著火、爆炸等情況的發生。有時車輛在發生碰撞后,發動機繼續運行,若車輛接下來發生二次碰撞,車輛便有起火的隱患。另外,有些人趁車主下車查看車輛碰撞情況之際,直接搶車而逃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車輛碰撞的發生不僅可能會危及人身安全,還可能造成車主的財產損失。 然而,現有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往往是在車輛發生碰撞后,直接控制發動機熄火,若需再次啟動車輛,需要將車輛拖離碰撞現場,對車輛進行維修,如此,不僅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還增加了車輛的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可提升車輛的使用便利性,且可降低車輛的使用成本。本專利技術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方法,可提升車輛的使用便利性,且可降低車輛的使用成本。為達上述優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其包括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碰撞傳感器、車速傳感器、點火開關、剎車開關、火花塞及噴油嘴。碰撞傳感器用于感測車輛的碰撞信號并告知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對碰撞信號進行處理以判斷是否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及車速傳感器發出的車速信號,且車速信號為零時,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火花塞及噴油嘴停止工作,且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進入設防狀態而無法啟動車輛。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剎車開關發出的至少一次剎車信號及點火開關發出的至少一次點火信號,以解除設防狀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將碰撞信號轉換為一撞擊判定值并將撞擊判定值與一臨界值作比較,當撞擊判定值大于或等于臨界值時,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控制安全氣囊引爆并發出的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當撞擊判定值小于臨界值時,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不發出的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解除設防狀態后,通過點火開關輸入點火信號給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火花塞及噴油嘴恢復工作,以啟動車輛。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用于機動車輛。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方法,實現該方法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包括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碰撞傳感器、車速傳感器、點火開關、剎車開關、火花塞及噴油嘴,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接收碰撞傳感器發出的碰撞信號并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步驟二 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及車速傳感器發出的車速信號,且車速信號為零;步驟三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火花塞及噴油嘴停止工作,且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進入設防狀態而無法啟動車輛;步驟四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剎車開關發出的至少一次剎車信號及點火開關發出的至少一次點火信號,以解除設防狀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一還包括以下步驟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 元對碰撞信號進行處理以判斷是否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在本專利技術的中,車輛發生碰撞后,當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及車速信號,且車速信號為零時,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火花塞及噴油嘴停止工作,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進入設防狀態,避免車輛起火,確保車內人員的人身安全,還可避免車輛被盜;當輸入至少一次剎車信號及至少一次點火信號給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即可解除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的設防狀態,駕駛人員可將車輛開離碰撞現場,而不需將車輛拖離碰撞現場,不僅提升了車輛的使用便利性,還降低了車輛的使用成本。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圖I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的使用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專利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的架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本實施例的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10可用于機動車輛,其包括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QJ) 11、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碰撞傳感器13、車速傳感器14、點火開關15、剎車開關16、火花塞17及噴油嘴18。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通過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總線與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連接,CAN屬于現場總線的范疇,其為一種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實時控制的串行通信網絡。車速傳感器14、點火開關15、剎車開關16、火花塞17及噴油嘴18分別與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電性連接,碰撞傳感器13與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電性連接。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是發動機的控制中心,其可分析處理傳感器采集到的各種信息,并向執行元件發出控制指令。具體地,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同時接收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發出的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及車速傳感器14發出的車速信號,且車速信號為零時,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控制火花塞17停止輸出點火,同時控制噴油嘴18停止噴油。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與至少一安全氣囊連接(圖未示),至少一安全氣囊可安裝于車內正副駕駛座的前方、正駕駛座的左側或副駕駛座的右側。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與碰撞傳感器13電性連接,碰撞傳感器13感測車輛的碰撞信號并告知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對碰撞信號進行處理以判斷是否有必要引爆安全氣囊,若有必要,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控制安全氣囊引爆,同時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并告知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若沒有必要,則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控制安全氣囊不引爆且不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當車輛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判斷碰撞的嚴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帶的保護能力,便控制安全氣囊開啟,使駕乘人員的頭部及胸部與柔軟的安全氣囊接觸,通過安全氣囊的緩沖作用減輕對駕乘人員的傷害。具體地,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判斷是否有必要引爆安全氣囊的方式可為,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將 碰撞信號轉換為一撞擊判定值SI并將撞擊判定值SI與一氣囊引爆臨界值SO作比較,若撞擊判定值SI大于或等于氣囊引爆臨界值S0,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判斷需引爆安全氣囊并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若撞擊判定值SI小于氣囊引爆臨界值S0,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判斷不需引爆安全氣囊且不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碰撞傳感器13用于感測車輛的碰撞信號并將碰撞信號告知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兀12,碰撞傳感器13的數量可為多個,多個碰撞傳感器12均與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兀12連接,這些碰撞傳感器13的安裝位置可依照實際需求而定,例如,安裝于車輛的車身的前部。車速傳感器14可安裝于車輛的變速箱內,其用于實時感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碰撞后防火防盜系統(10),其包括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碰撞傳感器(13)、車速傳感器(14)、點火開關(15)、剎車開關(16)、火花塞(17)及噴油嘴(18),該碰撞傳感器(13)用于感測車輛的碰撞信號并告知該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該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單元(12)對該碰撞信號進行處理以判斷是否發出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其特征在于,該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接收該安全氣囊引爆信號及該車速傳感器(14)發出的車速信號,且該車速信號為零時,該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控制該火花塞(17)及該噴油嘴(18)停止工作,且該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進入設防狀態而無法啟動車輛,該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11)接收該剎車開關(16)發出的至少一次剎車信號及該點火開關(15)發出的至少一次點火信號,以解除設防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迎輝,湯小生,馬芳武,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