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稻田筑埂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農業機械領域,一種稻田筑埂機,包括機架、田埂器、鉸刀、齒輪箱,機架包括前軸、后軸,機架的前軸上對稱設有鉸刀,機架的后軸上設有田埂器,機架上部設有傳動軸,傳動軸中部設有齒輪箱,齒輪箱前部設有輸入軸,傳動軸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前軸上的齒輪連接,傳動軸另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后軸上的齒輪連接,田埂器兩側內表面對稱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圓錐面,圓錐面相交處內表面呈圓弧形,田埂器兩端寬度為40-70厘米,所述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0-30厘米。有益效果:質量好,生產效率高,使圓弧形田埂頂面及兩側面形成更加堅固表面,既光滑不積水又防止雜草生長,筑埂后土層高度寬度一致。(*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稻田筑埂機。
技術介紹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而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也擔負著重要的作用。黑龍江每年水稻種植面積較大,所以給水稻田筑埂成為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稻田地中的筑埂工作通常是由人工完成的,這樣筑出的田埂前后高低、寬度不均勻,且人工堆積起來的田埂土質比較松軟,尤其是田埂的頂部均為平面的形狀,雨后會存留大量的積水,使田埂變的異常松軟,經雨水沖刷后田埂的泥土流失,極易垮塌失去原有的筑埂作用,同時人工進行筑埂工作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筑埂 時間長、工作效率低,往往需要大量的重復工作,浪費許多人力資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一種稻田筑埂機,機架前軸上對稱設有的鉸刀將田內土地均勻打碎帶入前軸中部,為筑埂提供了充分土源,機架后軸上的田埂器經過兩端的整理,使機械筑埂過程中土層的高度和寬度有了可靠的保證,傳動軸的動力輸出分別通過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齒輪帶動前軸、后軸工作,實現了動力的均衡,有效防止動力分配偏重不均勻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田埂器內表面呈圓弧形狀,使筑成的田埂表面呈圓弧形,當有雨水時,水流順圓弧流到田中,不會造成田埂表面積水,提高了田埂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稻田筑埂機,包括機架、田埂器、鉸刀、齒輪箱,所述機架包括前軸、后軸,所述機架的前軸上對稱設有鉸刀,所述機架的后軸上設有田埂器,所述機架上部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中部設有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前部設有輸入軸,所述傳動軸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前軸上的齒輪連接,所述傳動軸另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后軸上的齒輪連接,所述田埂器兩側內表面對稱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圓錐面相交處內表面呈圓弧形,所述田埂器兩端寬度為40-70厘米,所述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0-30厘米。所述鉸刀包括底盤,所述底盤固定在前軸上,所述底盤外圓周均勻設置有3個鉸刀片,所述鉸刀片呈彎鉤形。所述鉸刀在機架的前軸上每側設置3個。所述田埂器兩端寬度為60厘米,所述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5厘米。本技術有益效果質量好,生產效率高,使圓弧形田埂頂面及兩側面形成了更加堅固的表面,既光滑不積水又防止了雜草的生長,傳動軸的動力輸出分別通過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齒輪帶動前軸、后軸工作,實現了動力的均衡,有效防止動力分配偏重不均勻帶來的影響。在農田筑田埂時,對田埂的寬度和高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田埂過寬影響耕作,田埂過窄則容易垮塌,同時不同的農田田埂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經過專利技術人的長期經驗積累和實驗研究,田埂器兩端寬度為40-70厘米,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0-30厘米時,這種規格的田埂器所筑成的田埂底部寬為40-70厘米,田埂高度為20-30厘米符合要求,這種田埂底部寬度適中既堅固又耐用,同時高度也符合稻田的蓄水要求,同時當田埂器兩端寬度為60厘米,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5厘米時,所筑成的田埂底部寬為60厘米,田埂高度為25厘米使用效果最好,這種田埂底部寬度最佳,既堅固耐用又節約土地,同時田埂高度也十分符合稻田的蓄水要求,達到理想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所述的稻田筑埂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稻田筑埂機側面結構示意圖。圖中I-機架;2_田埂器;3-底盤;4_齒輪箱;5-前軸;6-后軸;7_傳動軸;8_鉸刀片;9-輸入軸;10_鏈條;11_齒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稻田筑埂機,包括機架I、田埂器2、鉸刀、齒輪箱4,所述機架I包括前軸5、后軸6,在機架I上部設有傳動軸7,所述傳動軸7中部設有齒輪箱4,所述齒輪箱4前部設有輸入軸9,輸入軸9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相連,給整個稻田筑埂機提供動力,所述傳動軸7 —側齒輪11通過鏈條10與前軸5上的齒輪11連接,所述傳動軸7另一側齒輪11通過鏈條10與后軸6上的齒輪11連接,通過齒輪11上的鏈條10帶動前軸5、后軸6轉動,在機架I的前軸5上每側對稱設置有3個鉸刀,所述鉸刀包括底盤3,所述底盤3固定在前軸5上,所述底盤3外圓周均勻設置有3個呈彎鉤形的鉸刀片8,鉸刀起到翻土、輸送堆積的泥土的作用。在機架I的后軸6上設有寬度為40-70厘米的田埂器2,所述田埂器2兩側內表面對稱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圓錐面相交處內表面呈圓弧形,所述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0-30厘米。其中最佳方案為田埂器2兩端寬度為60厘米,所述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5厘米。田埂器2起到擠壓土層,筑出符合要求高度和寬度的田埂。使用時,將機架I掛在拖拉機上,將齒輪箱4前部的輸入軸9與發動機的輸出軸相連,在拖拉機前進時,機架I上的前軸5、后軸6由輸入軸9提供動力,通過傳動軸7兩端的鏈條10分別帶動前軸5和后軸6進行轉動,機架I前軸5上的鉸刀隨之工作,在拖拉機行進中不斷將田內土均勻地打碎帶入前軸5中部,提供了筑埂所需的充分土源,機架I后軸6上的田埂器2也隨之工作,經過田埂器2兩端的整理,使不斷堆積起來的土層形成光滑和堅硬的田埂,且土層的高度和寬度前后均勻,由于田埂器2兩側內表面對稱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圓錐面相交處內表面呈圓弧形,使筑成的田埂表面呈圓弧形,所以筑成的田埂更加光滑且結實,當有雨水時,水流順圓弧流到田中,不會造成田埂表面積水,提高了田埂的使用壽命。新型稻田筑埂機是利用其牽引拖拉機內的發動機輸出軸作為動力來源,連接該設備的動力輸入軸9,并通過傳動軸7兩端的鏈條10分別帶動前軸5和后軸6進行轉動,使前軸5上的鉸刀和后軸6上的田埂器2進行工作,使機械筑埂過程中土層的高度和寬度有了 可靠的保證。而傳動軸7的動力輸出分別通過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齒輪11帶動前軸5、后軸6工作,實現了動力的均衡,有效防止動力分配偏重不均勻帶來的影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稻田筑埂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田埂器、鉸刀、齒輪箱,所述機架包括前軸、后軸,所述機架的前軸上對稱設有鉸刀,所述機架的后軸上設有田埂器,所述機架上部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中部設有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前部設有輸入軸,所述傳動軸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前軸上的齒輪連接,所述傳動軸另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后軸上的齒輪連接,所述田埂器兩側內表面對稱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圓錐面相交處內表面呈圓弧形,所述田埂器兩端寬度為40?70厘米,所述圓弧形內表面頂點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20?30厘米。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稻田筑埂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田埂器、鉸刀、齒輪箱,所述機架包括前軸、后軸,所述機架的前軸上對稱設有鉸刀,所述機架的后軸上設有田埂器,所述機架上部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中部設有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前部設有輸入軸,所述傳動軸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前軸上的齒輪連接,所述傳動軸另一側齒輪通過鏈條與后軸上的齒輪連接,所述田埂器兩側內表面對稱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圓錐面相交處內表面呈圓弧形,所述田埂器兩端寬度為40-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明哲,
申請(專利權)人:李明哲,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