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白蟻分離裝置,是將雜質、巢片或者菌圃和白蟻分離的裝置,包括集蟻盒(1)和載物盒(2),所述集蟻盒(1)與載物盒(2)連接并設在載物盒(2)兩側,載物盒(2)的內側盒壁上設有燈泡(3),載物盒(2)的底面兩端延長至集蟻盒(1)內,其延長端設有供白蟻下落的下折體(7)。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白蟻畏光、趨濕、尋覓躲藏環境避免體表水分散失等特性,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有效的白蟻分離裝置,分離后得到的白蟻新鮮、純凈、生活力良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將活體白蟻從雜質、巢片或者菌圃等分離出來的白蟻分離裝置。
技術介紹
白蟻是一類社會性昆蟲,全世界已知的白蟻有3000多種,在我國現已知的有470多種。其分布廣泛,在農業、林業、建筑、水利、交通、軍事等各個方面均能造成嚴重危害。目前,毒餌法是防治白蟻最有效的方法,白蟻取食毒餌后在蟻巢內相互傳染,造成整個群體死亡。然而,自從滅蟻靈被禁止使用后,一直沒能找到與該藥的藥效相當的新藥劑,研發其替代藥劑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在實驗室研究毒餌的配方和進行藥劑的篩選,都需要大量的活體白蟻,這就需要有效分離出大量的健康白蟻的辦法;在白蟻的保健品應用方面,目前 市場上推出的“白蟻酒”產品,很受人們喜愛,雖然現已明確,經常飲用可增強人的體質,提高免疫力,但由于無法解決純凈白蟻的來源問題而使生產量受到極大的限制;白蟻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用作人類的可再生營養來源,世界各地均有食白蟻的習慣,因白蟻的分離問題而限制了白蟻的開發利用;此外,有據文獻報道,白蟻的提取物對于腫瘤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能緩解疼痛,增進病人食欲,緩解病情惡化等,其藥劑價值很大。開發一種有效的白蟻分離方法或者裝置,通過分離獲得純凈的活體白蟻,其市場應用前景是十分廣闊的。現有的白蟻大量分離方法主要是通過野外挖巢或者誘集箱誘集到的白蟻及巢片、木屑混合物,放在清水中漂洗,使泥土和巢片類物質沉底,白蟻和木屑浮在水面,再經多次大量清水淘洗,而得到白蟻和細雜物混合體。這種方法存在的弊端是(1)所分離出來的白蟻均為死亡的個體,不能用于藥劑的生物活性測定研究;(2)所分離出來的白蟻,除了白蟻夕卜,還有大量的木屑和其他雜質,得到的白蟻不純凈,同時經過清水的多次漂洗,很多營養成份丟失,會大大影響白蟻的藥用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目前白蟻分離不徹底,影響藥用價值等問題,利用白蟻畏光、趨濕、尋覓躲藏環境避免體表水分散失等特性,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有效的白蟻分離裝置,分離后得到的白蟻新鮮、純凈、生活力良好。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白蟻分離裝置,是將雜質、巢片或者菌圃和白蟻分離的裝置,包括集蟻盒和載物盒,所述集蟻盒與載物盒連接并設在載物盒兩側,載物盒的內側盒壁上設有燈泡,用于加熱和亮光;載物盒的底面兩端延長至集蟻盒內,其延長端設有供白蟻下落的下折體。以上所述集蟻盒與載物盒的連接面上設有用于固定載物盒的長條形卡槽,與長條形卡槽相鄰兩側面上設有用于固定下折體的彎折形卡槽,通過這兩個卡槽使載物盒兩端延長部分和下折部分進入集蟻盒內部。以上所述長條形卡槽正上方開設有一個寬0. 4^0. 6cm的縫隙,供白蟻從載物盒進入集蟻盒。以上所述集蟻盒底部設有保濕盒和白蟻收集盒,白蟻收集盒位于下折體的正下方,保濕盒和白蟻收集盒都可以從集蟻盒的其一側面底部抽出,與集蟻盒分離。以上所述保濕盒內設有能散發水分的濕潤海綿、脫脂棉或濾紙。以上所述下折體與白蟻收集盒底面的距離為l(T20cm,保證白蟻從下折體的斜面跌落后都收集在白蟻收集盒內部。以上所述下折體與載物盒底面的夾角為135° 165°。以上所述燈泡的功率為15 25W。本技術載物盒的內表面相對光滑,即白蟻在其內表面水平面上可以自由爬 行,在下折體斜面上不能自由爬行,白蟻從此處滑落到白蟻收集盒內。本技術主要適用于分離乳白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可以將野外挖巢或者誘集到的白蟻從泥土、木屑或者巢片中分離出來,得到的白蟻新鮮、純凈、生活力良好,為白蟻科學實驗研究、食品和保健藥品開發,提供一種活體白蟻分離新途徑;且本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白蟻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載物盒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集蟻盒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 I-集蟻盒,2-載物盒,3-燈泡,4-保濕盒,5-白蟻收集盒,6-長條形卡槽,7_下折體,8-彎折形卡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僅限于實施例。實施例I :如圖所示,一種白蟻分離裝置,是將雜質、巢片或者菌圃和白蟻分離的裝置,包括集蟻盒I和載物盒2,集蟻盒I與載物盒2連接并設在載物盒2兩側,載物盒2的內側盒壁上設有燈泡3,燈泡3的功率為15W ;載物盒2的底面兩端延長至集蟻盒I內,其延長端設有供白蟻下落的下折體7,下折體7與載物盒2底面的夾角為135°。集蟻盒I與載物盒2的連接面上設有用于固定載物盒2的長條形卡槽6,與長條形卡槽6相鄰兩側面上設有用于固定下折體7的彎折形卡槽8,長條形卡槽6正上方開設有一個寬0. 4cm的縫隙。集蟻盒I底部設有保濕盒4和白蟻收集盒5,白蟻收集盒5位于下折體7的正下方,下折體7與白蟻收集盒5底面的距離為10cm,保濕盒4內設有能散發水分的濕潤海綿、脫脂棉或濾紙。使用時,連接好白蟻分離裝置,將挖巢或者誘集到的乳白蟻、木屑、泥土和巢片一同平鋪在載物盒2的底部,打開燈泡3。木屑、泥土、菌圃或者巢片中的水分在燈泡3的烘烤下和敞開的環境中逐漸散失;燈泡3提供明亮的環境,使白蟻畏光向兩端逃離;保濕盒4中的水分逐漸蒸發保持整個集蟻盒I潮濕的環境,白蟻因趨濕而向集蟻盒I移動;白蟻因避免體表水分散失、畏光、趨濕而通過載物盒2和集蟻盒I連接處的縫隙沿著載物盒2 —端延長部分進入集蟻盒I內部。白蟻爬行到下折體7所在的斜面時,由于載物盒2的材料內表面相對較光滑再加上斜坡的作用,白蟻從下折體7的斜面上滾動,跌落進白蟻收集盒5中。白蟻分離完成,關閉燈泡3,將白蟻收集盒5從集蟻盒I中抽出,白蟻收集盒5中即為純凈的活體白蟻。載物盒2和集蟻盒I分離,清理載物盒2底部內表面泥土、木屑和巢片等雜質,以備下次繼續使用。實施例2 如圖所示,一種白蟻分離裝置,是將雜質、巢片或者菌圃和白蟻分離的裝置,包括集蟻盒I和載物盒2,集蟻盒I與載物盒2連接并設在載物盒2兩側,載物盒2的內側盒壁上設有燈泡3,燈泡3的功率為20W ;載物盒2的底面兩端延長至集蟻盒I內,其延長端設有供白蟻下落的下折體7,下折體7與載物盒2底面的夾角為145°。集蟻盒I與載物盒2的連接面上設有用于固定載物盒2的長條形卡槽6,與長條形卡槽6相鄰兩側面上設有用于固定下折體7的彎折形卡槽8,長條形卡槽6正上方開設有一個寬0. 5cm的縫隙。集蟻盒I底部設有保濕盒4和白蟻收集盒5,白蟻收集盒5位于下折體7的正下方,下折體7與白蟻收集盒5底面的距離為15cm,保濕盒4內設有能散發水分的濕潤海綿、脫脂棉或濾紙。使用時,連接好白蟻分離裝置,將挖巢或者誘集到的乳白蟻、木屑、泥土和巢片一同平鋪在載物盒2的底部,打開燈泡3。木屑、泥土、菌圃或者巢片中的水分在燈泡3的烘烤下和敞開的環境中逐漸散失;燈泡3提供明亮的環境,使白蟻畏光向兩端逃離;保濕盒4中的水分逐漸蒸發保持整個集蟻盒I潮濕的環境,白蟻因趨濕而向集蟻盒I移動;白蟻因避免體表水分散失、畏光、趨濕而通過載物盒2和集蟻盒I連接處的縫隙沿著載物盒2 —端延長部分進入集蟻盒I內部。白蟻爬行到下折體7所在的斜面時,由于載物盒2的材料內表面相對較光滑再加上斜坡的作用,白蟻從下折體7的斜面上滾動,跌落進白蟻收集盒5中。白蟻分離完成,關閉燈泡3,將白蟻收集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白蟻分離裝置,是將雜質、巢片或者菌圃和白蟻分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蟻盒(1)和載物盒(2),所述集蟻盒(1)與載物盒(2)連接并設在載物盒(2)兩側,載物盒(2)的內側盒壁上設有燈泡(3),載物盒(2)的底面兩端延長至集蟻盒(1)內,其延長端設有供白蟻下落的下折體(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白蟻分離裝置,是將雜質、巢片或者菌圃和白蟻分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蟻盒(I)和載物盒(2 ),所述集蟻盒(I)與載物盒(2 )連接并設在載物盒(2 )兩側,載物盒(2)的內側盒壁上設有燈泡(3),載物盒(2)的底面兩端延長至集蟻盒(I)內,其延長端設有供白蟻下落的下折體(7)。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白蟻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蟻盒(I)與載物盒(2)的連接面上設有用于固定載物盒(2 )的長條形卡槽(6 ),與長條形卡槽(6 )相鄰兩側面上設有用于固定下折體(7)的彎折形卡槽(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白蟻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戈,賈豹,陳正麟,陸溫,楊峰,黃瑩磐,劉治山,黃冬云,覃天喬,劉吉敏,
申請(專利權)人:南寧市房產管理局白蟻防治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