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以及攝像單元和連接座,所述攝像單元密封在導光套管的前端內,并通過導光管內設有的導線將影像傳輸送至外部顯示設備上,所述導光套管的末端設于連接座內,與光源連接。這樣,通過導光套管進行光源的傳輸,將光線傳輸至內窺鏡最前端,直接照射在所需部位上,結構簡單,照明效果好,拍攝影像清晰,且縮小了內窺鏡尺寸,便于插入空間狹小的物體內部,操作方便、快捷,應用在醫療方面尤為突出,減小患者的疼痛,也避免造成損傷;另外,攝像單元可根據所需安裝空間進行折疊,進一步縮小內窺鏡尺寸,而且攝像頭可調節角度地與柔性電路板連接一體,安裝更靈活、更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內窺鏡
,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內窺鏡包括有傳統的目視式內窺鏡和攝像式內窺鏡,這些目視式內窺鏡和攝像式內窺鏡通常都是采用設置一獨立的照明通道將光源插入至內窺鏡前端,方便使用者控制內窺鏡插入物體內部進行照明,以便通過目視觀察內部情況或攝取相關影像,為物體內部觀察提供了方便;但是,這種特意在插入管上增設照明通道的內窺鏡,尺寸(直徑)比較大,難以插入空間比較狹窄的物體中,如工業設備或者患者體內,尤其插入患者難度更大,無疑也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造成損傷。為此,有的廠商設計了一種集成了照明燈的攝像式內窺鏡,即在攝像頭四周設有 安裝在環形電路板上的LED燈,免去設置照明通道,雖減小了插入管的尺寸,但集成的LED燈也限制了插入管前端探頭尺寸的進一步縮小,且結構也相對比較復雜,加大了生產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尺寸小、照明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以及攝像單元和連接座,所述攝像單元密封在所述導光套管的前端內,并通過所述導光套管內設有的導線將影像數據傳輸送至外部顯示設備上,所述導光套管的末端設于所述連接座內,與光源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座上還設有一用于連接外部光源的光源接口,所述導光套管的末端位于所述光源接口上,與所述外部光源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攝像單元包括有攝像頭、數據處理芯片、晶體振蕩器、相應的電阻和電容,以及一可折疊的柔性電路板,所述數據處理芯片、晶體振蕩器、電阻和電容焊接在所述柔性電路板上,所述攝像頭可調節角度地設于所述柔性電路板前端。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I ),以及耦合透鏡組和目視座,所述導光套管的末端伸入并彎曲設于所述目視座內,與光源連接;所述目視座內還設有一物鏡,所述物鏡位于所述導光套管彎曲部的后方,所述耦合透鏡組密封在所述導光套管內,并位于所述導光套管前端至所述目視座之間,且所述耦合透鏡組與所述物鏡位于同一軸心上。進一步地,所述目視座上還設有光源接口,所述導光套管的末端彎曲延伸至所述光源接口上與外部光源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套管由高分子高導光材料制作而成。進一步地,所述導光套管的導光率為94%以上。進一步地,所述導光套管的壁上還涂覆有一隔光涂層。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即可通過導光套管進行光源的傳輸,將光線傳輸至內窺鏡最前端,直接照射在所需觀察部位上,結構非常簡單,照明效果好,且可大大縮小內窺鏡的尺寸,便于插入空間狹小的物體內部,進行觀察,應用在醫療方面尤為突出,易于插入患者體內,操作更方便、更快捷,減小因此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同時避免造成損傷。另外,攝像式內窺鏡的攝像單元可根據所需安裝空間,通過柔性電路板進行折疊,進一步縮小內窺鏡尺寸;而且攝像頭可調節角度地與柔性電路板連接一體,安裝更靈活、更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實施例中攝像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又一實施例的剖視結構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一參見圖I至圖3,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是一攝像式內窺鏡,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1,以及攝像單元2和連接座3。其中,所述導光套管I由高分子高導光材料制作而成,導光率達94%以上,且所述導光套管I的外壁上還涂覆有起反射作用的隔光涂層11 ;所述攝像單元2密封在導光套管I的前端內,并通過導光管I內設有的導線(圖中未表示出來)將影像數據傳輸送至外部顯示設備上,所述導光套管I的末端設于連接座3內;所述連接座3上還設有一用于連接外部光源4的光源接口 31,所述導光套管I的末端位于光源接口 31上,與外部光源4連接。這樣,通過導光套管I進行光源的傳輸,將光線傳輸至內窺鏡最前端,直接照射在所需觀察部位上,結構非常簡單,照明效果好,拍攝影像清晰,且可大大縮小內窺鏡的尺寸,便于插入空間狹小的物體內部,進行觀察,應用在醫療方面尤為突出,易于插入患者體內,操作更方便、更快捷,減小因此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同時避免造成損傷當然,所述隔光涂層11也可涂覆在所述導光套管I的內壁上。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攝像單元2包括有攝像頭(如OmniVision公司的型號為0V6920) 21、數據處理芯片(如Microchip公司的型號為PIC10F222處理芯片)22、晶體振蕩器(如SiTime公司的型號為OSC 5032石英晶體振蕩器)23、相應的電阻24和電容25,以及一可折疊的柔性電路板26,其中,所述柔性電路板26包括有前板261和后板262兩部分,且前板261和后板262之間可折疊地一體化連接,所述數據處理芯片22、晶體振蕩器23、電阻24和電容25焊接在前板61和后板62上表面,所述攝像頭21可調節角度地設于柔性電路板26前端;該攝像單元2各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與現有的攝像模組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使用時,用戶可根據所需安裝空間,通過柔性電路板26進行折疊,進一步縮小內窺鏡尺寸;而且攝像頭21可調節角度地與柔性電路板26連接一體,安裝更靈活、更方便。實施例二 參見圖4,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是一目視式內窺鏡,與前述實施例一樣,均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1,該導光套管I也由高分子高導光材料制作而成,導光率達94%以上,且其外壁上同樣還涂覆有一隔光涂層11。區別在于所述導光套管I的末端連接有目視座6,目視座6上設有光源接口 62,所述導光套管I的末端彎曲延伸至光源接口 62上與外部光源4連接;所述導光套管I內還密封有耦合透鏡組5,該耦合透鏡組5位于導光套管I的前端至目視座6之間;所述目視座6內還設有一物鏡61,物鏡61位于所述導光套管I彎曲部的后方,并與所述耦合透鏡組5位于同一軸心 上。本實施例同樣通過導光套管I進行光源的傳輸,將光線傳輸至內窺鏡最前端,直接照射在病位上,結構簡單,照明效果好,也大大縮小內窺鏡的尺寸,便于插入空間狹小的物體內部,進行觀察,插入患者體內同樣方便、快捷,減小了患者的疼痛,同時避免造成損傷。以上所述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1),以及攝像單元(2)和連接座(3),所述攝像單元(2)密封在所述導光套管(1)的前端內,并通過所述導光套管(1)內設有的導線將影像數據傳輸送至外部顯示設備上,所述導光套管(1)的末端設于所述連接座(3)內,與光源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作光傳輸介質的導光套管(1),以及攝像單元(2)和連接座(3),所述攝像單元(2)密封在所述導光套管(I)的前端內,并通過所述導光套管(I)內設有的導線將影像數據傳輸送至外部顯示設備上,所述導光套管(O的末端設于所述連接座(3)內,與光源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3)上還設有一用于連接外部光源(4)的光源接口(31 ),所述導光套管(I)的末端位于所述光源接口(31)上,與所述外部光源(4)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單元(2)包括有攝像頭(21)、數據處理芯片(22)、晶體振蕩器(23)、相應的電阻(24)和電容(25),以及一可折疊的柔性電路板(26),所述數據處理芯片(22)、晶體振蕩器(23)、電阻(24)和電容(25)焊接在所述柔性電路板(26)上,所述攝像頭(21)可調節角度地設于所述柔性電路板(26)前端。4.一種具有導光套管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春陽,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慶鴻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