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包括機殼、油封、套環、轉軸和鎖緊螺母,所述油封過盈配合于機殼內,所述套環套設于轉軸上且可隨轉軸轉動,所述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徑向過盈配合,所述鎖緊螺母固設于轉軸的外伸端,并將所述套環固定于轉軸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中,轉軸上的油封位采用套環來代替,從而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過盈配合,套環的外表面為新的油封位,能夠模擬實際轉軸與油封配合不同過盈量的各種工況;在測試過程中,當過盈量配合不當需要更換零部件時,只需要更換套環而無需更換轉軸和油封,這樣能夠大大降低測試成本,且驗證結果直觀準確,具有可對比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普遍存在電機轉軸與油封過盈量選取不當導致油封漏油的問題,現有的電機轉軸與油封配合過盈量的選取普遍按照國家標準來選取;但是,國家標準給出的配合關系只是通用的情況,沒有針對具體電機轉軸與油封的實際運行情況。在實際電機耐久試驗驗證過程中,經常出現油封漏油的情況。因此,如何選取合適的過盈配合才能保證油封密封性能好、不出現漏油的情況,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實現了對電機轉軸和油封的過盈量配合進行驗證,保證了油封密封性能好,不漏油。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包括機殼、油封、套環、轉軸和鎖緊螺母,所述油封過盈配合于機殼內,所述套環套設于轉軸上且可隨轉軸轉動,所述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徑向過盈配合,所述鎖緊螺母固設于轉軸的外伸端,并將所述套環固定于轉軸上。進一步,所述套環設有彎折部,所述轉軸設有軸肩,所述彎折部與軸肩配合,并通過鎖緊螺母固定于轉軸上。進一步,所述套環與鎖緊螺母之間還安裝有彈性墊圈。進一步,所述套環通過平鍵套設于轉軸上。進一步,還包括可與套環螺紋連接、且可將套環裝拆的套環拉桿。進一步,所述套環拉桿的手柄部位設有滾花。進一步,所述套環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倒切角和圓角。本技術提供的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中,轉軸上的油封位采用套環來代替,從而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過盈配合,套環的外表面為新的油封位,能夠模擬實際轉軸與油封配合不同過盈量的各種工況;在測試過程中,當過盈量配合不當需要更換零部件時,只需要更換套環而無需更換轉軸和油封,這樣能夠大大降低測試成本,且驗證結果直觀準確,具有可對比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套環拉桿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更換套環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考圖I所示,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包括機殼I、油封2、套環3、轉軸4和鎖緊螺母5,所述油封2過盈配合于機殼I內,所述套環3套設于轉軸4上且可隨轉軸4轉動,所述套環3的外表面與油封2的主唇徑向過盈配合,所述鎖緊螺母5固設于轉軸4的外伸端,并將所述套環3固定于轉軸4上。本技術提供的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中,轉軸上的油封位采用套環來代替,從而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過盈配合,套環的外表面為新的油封位,能夠模擬實際轉軸與油封配合不同過盈量的各種工況;在測試過程中,當過盈量配合不當需要更換零部件時,只需要更換套環而無需更換轉軸和油封,這樣能夠大大降低測試成本,且驗證結果直觀準確,具有可對比性。 作為具體的實施例,所述機殼I是指電機箱體或電機機殼,軸向由箱體或機殼來定位;油封2為旋轉密封裝置,其材質可為橡膠或聚四氟乙烯;套環3的材料和熱處理性能要與轉軸4的一致,這樣能夠保證套環3的外表面為新的油封位,從而模擬實際的轉軸與油封的配合關系;轉軸4的外伸端為外螺紋結構,套環3通過鎖緊螺母5軸向固定于轉軸4上。其中,所述鎖緊螺母5的螺紋旋向與電機轉軸4的工作轉向一致,當電機轉向為逆時針旋轉時,鎖緊螺母5的螺紋采用左旋;當電機轉向為順時針旋轉時,鎖緊螺母5的螺紋采用右旋,這樣能夠保證在試驗過程中鎖緊螺母5不會松落、套環3軸向移動等問題。測試時,通過電機進行空載試驗,驗證電機是否漏油,如果某種配合出現漏油,則更換相差預設尺寸例如O. I毫米的套環來進行試驗,一直進行到油封2不漏油為止,從而確定出油封2與轉軸4的最佳配合。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套環3設有彎折部31,所述轉軸4設有軸肩41,所述彎折部31與軸肩41配合,并通過鎖緊螺母5固定于轉軸4上,由此可以防止套環3在隨轉軸4轉動時,從測試裝置的左端滑動。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采用其它的結構設計,將所述套環3套設于轉軸4上,且能夠防止套環3沿轉軸4左端滑動。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套環3與鎖緊螺母5之間還安裝有彈性墊圈6,從而增加套環3在軸向的固定,同時減少鎖緊螺母5與套環3直接接觸,對套環3產生損傷。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套環3通過平鍵7套設于轉軸4上,由此可以防止套環3與轉軸4之間的徑向竄動;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前述連接方式的基礎上,還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進行連接,比如熱套等其它過盈連接方式。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請一并參考圖2和圖3所示,所述測試裝置還包括可與套環3螺紋連接、且可將套環3裝拆的套環拉桿8。具體地,所述套環3具有中心孔32,所述中心孔32為內螺紋結構,該中心孔32與套環拉桿8螺紋連接,且中心孔32與套環拉桿8的螺紋旋向相反,當旋緊套環拉桿8,直到套環拉桿8的左端面81與轉軸4接觸時,套環3會逐漸被拉出,由此達到將套環3進行拆卸或更換的目的。因此,在進行試驗時,當發現油封2與轉軸4的某種配合出現漏油,需要更換相差預設尺寸的套環3來重新進行試驗時,可以采用旋緊套環拉桿8的方式來對套環3進行更換,此時只需要對套環3進行更換,而無需更換轉軸4和油封2。請參考圖3所示,具體更換時,可先將鎖緊螺母5和彈性墊圈6旋出,然后將套環拉桿8套入套環3的中心孔32中,通過旋緊套環拉桿8,當套環拉桿8的第一端面81與轉軸4接觸時,套環3會向右逐漸被拉出。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前述拆卸更換方式的基礎上,還可以采用其它的拆卸更換方式,例如通過拉馬的方式將套環3拉出。作為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套環拉桿8的手柄部位設有滾花(圖中未示),即采用滾花工藝制作,或者采用外螺母的形式,由此可以在裝拆套環3時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從而能夠更好地用力。作為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套環3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即套環的左右兩端),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倒切角和圓角,這樣更有利于油封2的拆裝;具體可以防止油封2在拆裝過程中,套環3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無倒角和圓角而損壞油封2的唇口,提高油封2的使用率。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油封、套環、轉軸和鎖緊螺母,所述油封過盈配合于機殼內,所述套環套設于轉軸上且可隨轉軸轉動,所述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徑向過盈配合,所述鎖緊螺母固設于轉軸的外伸端,并將所述套環固定于轉軸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油封、套環、轉軸和鎖緊螺母,所述油封過盈配合于機殼內,所述套環套設于轉軸上且可隨轉軸轉動,所述套環的外表面與油封的主唇徑向過盈配合,所述鎖緊螺母固設于轉軸的外伸端,并將所述套環固定于轉軸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設有彎折部,所述轉軸設有軸肩,所述彎折部與軸肩配合,并通過鎖緊螺母固定于轉軸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封與轉軸配合過盈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與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定坤,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