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用米粉生產線設備生產米粉的方法,其包括洗米、磨漿、熟化、粉皮攤涼、粉皮切斷、人工折疊成形等步驟;該方法采用的洗米裝置包括盛米桶、水泵、閥門、連接管道和水米分離裝置;采用的熟化隧道包括輸送帶和密封保溫的熟化通道,熟化隧道的進口處為米漿池,米漿池下平面與輸送帶緊密接觸,在輸送帶運行的方向留有一條與輸送帶平面間距可調的窄縫,隧道內設有帶噴嘴的蒸汽管道。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米粉生產方法,除人工拆包和折疊外,其余工序均由機器完成,提高工效,改善工作環(huán)境,加工工序少。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傳統(tǒng)米粉生產包括人工洗米、磨漿、攤漿、蒸熟、分割、折疊和切絲等步驟,生產過程長,勞動強度大,操作環(huán)境差。隨著工業(yè)化的生產,出現(xiàn)了多種米粉生產線設備,用自動化生產替代手工操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但存在生產工序多的缺點。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米粉生產線設備生產米粉的方法,除人工拆包和折疊外,其余工序全部自動完成,提高工效,改善工作環(huán)境,加工工序少,所采用的生產線設備結構簡單。本專利技術的米粉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人工拆包,將米倒入盛米桶,通過洗米裝置將米洗凈;(2)將清洗干凈的大米從最后一個盛米桶輸送到磨漿裝置內進行磨漿;(3)米漿熟化;(4)將熟化的粉皮輸送至粉皮攤涼裝置進行降溫;(5)將冷卻的粉皮輸送至粉皮切斷裝置切斷;(6)人工折疊成形,并根據(jù)需要切成不同寬度的成品米粉。其中,米漿熟化過程是在熟化隧道中完成的,熟化隧道包括輸送帶和密封保溫的熟化通道,米漿從分流器流入熟化隧道的大門-米漿池,米漿池下平面與輸送帶緊密接觸,在輸送帶運行的方向留有一條與輸送帶平面間距可調的窄縫,米漿隨輸送帶通過窄縫進入熟化隧道,隧道內設有帶噴嘴的蒸汽管道,使隧道內充滿高溫蒸汽,當米漿隨輸送帶走完隧道的全程即完成了米粉的熟化過程。步驟I中采用的米粉生產設備中的洗米裝置包括多個盛米桶(1,2,3,4)、水泵、閥門和連接管道,盛米桶(1,2,3,4)下部為漏斗形,水泵一端與常壓水管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盛米桶(1,2,3,4)底部通過管道連接,盛米桶(2,3,4)側壁上部均設有溢水口 ;盛米桶(1,2,3,4)底部一端通過管道與水泵連接,該連接管道上分別設有閥門一(Al)、閥門二(A2)、閥門三(A3)、閥門四(A4);盛米桶(1,2,3,4)底部另外一端分別連接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和管道四(d),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管道四(d)分別伸進盛米桶(2,3,4)和待磨倉,管道二(b)或/和管道三(C)還具有支路,管道二(b)的支路伸進盛米桶(4),管道三(C)的支路伸進待磨倉,管道二(b)、管道三(C)及其支路上均設置閥門;待磨倉內設有水米分離裝置,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管道四(d)均與回水管間設置廢水回流裝置。所述水米分離裝置是漏水盤。所述廢水回流裝置是三通和閥門;分別在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管道四(d)靠近盛米桶(1,2,3,4)底部的位置設置三通,使得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管道四⑷均與回水管連通,連通支路上分別設置閥門五(BI)、閥門六(B2)、閥門七(B3)、閥門 A (B4)。洗米裝置利用高速流體輸送的原理,在輸送過程中將米清洗;人工拆包后,將米倒入盛米桶,打開水泵,利用水的射流原理,將米導入輸送管道送至下一盛米桶,在輸送過程中和在下一盛米桶的堆積過程起到了對米的沖洗工序,這樣的過程進行兩次或者三次后,用同樣的方法將米送入待磨倉進入磨漿工序。待磨倉內設置水米分離裝置,能自動進行水米分離;盛米桶側壁上部設置溢水口,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管道四與回水管間設置廢水回流裝置,能夠實現(xiàn)清洗用水的回收,還能根據(jù)大米的清潔程度,選擇二次清洗還是三次清洗,節(jié)約用水。步驟2中采用的磨漿裝置包括磨漿機、儲漿桶、米漿泵、米漿分流器,存放于待磨倉經過清洗浸泡過的米,經待磨倉的出米口進入磨衆(zhòng)機的儲料斗,由儲料斗流入磨衆(zhòng)機進行磨漿,米漿從磨漿機的出口流進儲漿桶,儲漿桶內設有液位傳感器和米漿泵,當米漿達到 泵送液位時即啟動米漿泵,米漿將泵送到米漿分流器中,分流器根據(jù)米漿蒸汽熟化隧道的需要將米漿送出。步驟4中采用的粉皮攤涼裝置,輸送帶的下方設有一把與輸送帶下平面成45°的刮粉刀,熟化的粉皮附著在輸送帶上運行至刮粉刀時,刮粉刀將粉皮從輸送帶上剝離,落在設在其下面的輸送鏈上,輸送鏈的運行方向與輸送帶相反,熱粉皮隨輸送鏈向米漿進口方向運行,輸送鏈的下方設有軸流風機,在運行過程中,通過空氣流動使粉皮降溫。步驟5中采用的粉皮切斷裝置,當粉皮到達輸送鏈的前端時,人工一次性的將粉皮引入斷粉輸送帶,此輸送帶的上方設有按圓周旋轉的刀具,其旋轉一周切斷一截,每截粉皮由人工折疊成形,隨后,送進切粉間,根據(jù)需要切成不同寬度的成品米粉。本專利技術的米粉生產方法采用的米粉生產線設備用機器生產替代人工操作,大米清洗干凈,節(jié)約用水,米漿熟化效果好,米粉生產工序少。附圖說明圖I為洗米裝置工作過程示意圖;圖2為磨漿裝置工作過程示意圖;圖3為熟化隧道工作過程示意圖;圖4為圖3中A區(qū)域放大圖-米漿成型工作過程示意圖;圖5為圖3中B區(qū)域放大圖-粉皮攤涼工作過程示意圖;圖6為圖3中C區(qū)域放大圖-粉皮切斷工作過程不意圖;圖中1、2、3、4_盛米桶;5-回水管;6-出米口 ;7-漏水盤;8_待磨倉;9_溢水口 ;10-常壓水管;11_水泵;12-進水閥;14_高速水流;15-米和水的混合物;16-水噴射口 ;21-刮粉刀;22_粉皮;23_旋轉切斷刀;24_斷粉輸送帶;30_儲料斗;31_磨漿機;32_出漿口 ;33_儲漿桶;34_米漿泵;35_電磁閥;36_熟化隧道;37_上液位;38-下液位;39_溫度表;40_窄縫;41_米漿池;42_液位傳感器;43_蒸汽進口 ;44_軸流風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的米粉生產設備中的洗米裝置,具體的洗米過程是首先檢查所有的閥門,確認所有的閥門全部處于關閉狀態(tài),將米拆包倒入盛米桶(I)內,當待洗大米清潔度較好的時候,選擇進行二次清洗,先打開閥門(Al),打開水泵(11),高速流動的水將大量的米帶入輸送管,將米輸送至盛米桶(2),多余的水分從溢水口(9)流進回水管(5);接著關閉閥門(Al),打開閥門(A2,C1),打開水泵(11),將盛米桶(2)內的米輸送到盛米桶(3),多余的水分從溢水口(9)流進回水管(5);再關閉閥門(A2,Cl),打開閥門(A3,C4),打開水泵(11),將盛米桶(3)內的米輸送到待磨倉(8),多余的水分經漏水盤(7)流進回水管(5);最后打開閥門(B1,B2,B4),將盛米桶(1,2,3)內多余的水流進回水管(5)。選擇二次清洗,也可以先打開閥門(Al),打開水泵(11),高速流動的水將米輸送至盛米桶(2),多余的水分從溢水口(9)流進回水管(5);接著關閉閥門(Al),打開閥門(A2,C2),打開水泵(11),將盛米桶(2)內的米輸送到盛米桶(4),多余的水分從溢水口(9)流進回水管(5);再關閉閥門(A2,C2),打開閥門(A4),打開水泵(11),將盛米桶(4)內的米輸送到待磨倉(8),多余的水 分經漏水盤⑵流進回水管(5);最后打開閥門(B1,B2,B4),將盛米桶(1,2,4)內多余的水流進回水管(5)。如果待洗大米清潔度較差,則選擇進行三次清洗,先打開閥門(Al),打開水泵(11),將米輸送至盛米桶(2),關閉閥門(Al),打開閥門(A2,C1),打開水泵(11),將盛米桶(2)內的米輸送到盛米桶(3),關閉閥門(A2,Cl),打開閥門(A3,C3),打開水泵(11),將盛米桶(3)內的米輸送到盛米桶(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采用米粉生產線設備生產米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人工拆包,將米倒入盛米桶,通過洗米裝置將米洗凈;(2)將清洗干凈的大米從最后一個盛米桶輸送到磨漿裝置內進行磨漿;(3)米漿熟化;(4)將熟化的粉皮輸送至粉皮攤涼裝置進行降溫;(5)將冷卻的粉皮輸送至粉皮切斷裝置切斷;(6)人工折疊成形,并根據(jù)需要切成不同寬度的成品米粉;其特征在于,米漿熟化過程是在熟化隧道中完成的,熟化隧道(36)包括輸送帶和密封保溫的熟化通道,隧道內設有帶噴嘴的蒸汽管道,米漿從米漿池(41)流出,通過米漿池下平面與輸送帶平面間距可調的窄縫(40)進入熟化隧道,米漿隨輸送帶走完隧道的全程即完成了米粉的熟化過程。
【技術特征摘要】
1.采用米粉生產線設備生產米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人工拆包,將米倒入盛米桶,通過洗米裝置將米洗凈; (2)將清洗干凈的大米從最后一個盛米桶輸送到磨漿裝置內進行磨漿; (3)米漿熟化; (4)將熟化的粉皮輸送至粉皮攤涼裝置進行降溫; (5)將冷卻的粉皮輸送至粉皮切斷裝置切斷; (6)人工折疊成形,并根據(jù)需要切成不同寬度的成品米粉; 其特征在于,米漿熟化過程是在熟化隧道中完成的,熟化隧道(36)包括輸送帶和密封保溫的熟化通道,隧道內設有帶噴嘴的蒸汽管道,米漿從米漿池(41)流出,通過米漿池下平面與輸送帶平面間距可調的窄縫(40)進入熟化隧道,米漿隨輸送帶走完隧道的全程即完成了米粉的熟化過程。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采用的洗米裝置包括多個盛米桶(1,2,3,4)、水泵(11)、閥門和連接管道,盛米桶(1,2,3,4)下部為漏斗形,水泵(11)一端與常壓水管(10)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盛米桶(1,2,3,4)底部通過管道連接,盛米桶(2,3.4)側壁上部均設有溢水口(9);盛米桶(1,2,3,4)底部一端通過管道與水泵(11)連接,該連接管道上分別設有閥門一(Al)、閥門二(A2)、閥門三(A3)、閥門四(A4);盛米桶(1,2,3.4)底部另外一端分別連接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和管道四(d),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管道四⑷分別伸進盛米桶(2,3,4)和待磨倉(8),管道二(b)或/和管道三(c)還具有支路,管道二(b)的支路伸進盛米桶(4),管道三(c)的支路伸進待磨倉(8),管道二(b)、管道三(c)及其支路上均設置閥門;待磨倉(8)內設有水米分離裝置,管道一(a)、管道二(b)、管道三(C)、管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蘇榮發(fā),孟憲勤,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凱龍萬邦廚具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