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用設備門腔分流裝置
,具體涉及ー種介入下建立肝內門腔分流的磁性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介入下門腔分流的裝置主要是通過內支撐管裝置,在門靜脈和下腔靜脈之間建立通道,置入內支撐管,以實現門腔分流。但由于其長期療效差,主要原因是用于分流的內支撐管會逐漸發生狹窄,甚至閉塞,這是由于支撐架內假性內膜過度增生所致,有報道稱狹窄率I年為40. 5%,2年達50. 8%,這些缺點嚴重影響了內支撐管裝置的長期療效。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介入下建立肝內門腔分流的磁性裝置,其建立的分流道表面光滑,分流道長期保持通暢,而且當門靜脈分支和肝靜脈之間的分流道形成后,可通過術中留置的導管將兩塊磁體取出,不會在體內滯留異物。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介入下建立肝內門腔分流的磁性裝置,包括ー對永磁鐵組,永磁鐵組由第一永磁鐵I和第二永磁鐵2組成,第一永磁鐵I和第二永磁鐵2端端相吸,第一永磁鐵I設有與其相配合的導管3,導管3的一端穿過第一永磁鐵I的中央孔并固定,第二永磁鐵2設有中央孔,該孔的直徑大于導管3的外徑。所述的第一永磁鐵I為沿長軸中央有孔的圓柱體。所述的第二永磁鐵2為沿長軸中央有孔的圓柱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為通過利用大小和形狀對應的兩塊永磁鐵完成門靜脈分支向肝靜脈的分流,這樣避免了采用分流的內支撐管會逐漸發生狹窄,甚至閉塞的缺點,另外其建立的分流道表面光滑,分流道可長期保持通暢,而且當門靜脈分支和肝靜脈之間的分流道形成后,可通過術中留置的導管將兩塊磁體取出,不會在體內滯留異物。附圖說明圖I是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介入下建立肝內門腔分流的磁性裝置,包括一對永磁鐵組,其特征在于:永磁鐵組由第一永磁鐵(1)和第二永磁鐵(2)組成,第一永磁鐵(1)和第二永磁鐵(2)端端相吸,第一永磁鐵(1)設有與其相配合的導管(3),導管(3)的一端穿過第一永磁鐵(1)的中央孔并固定,第二永磁鐵(2)設有中央孔,該孔的直徑大于導管(3)的外徑。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介入下建立肝內門腔分流的磁性裝置,包括ー對永磁鐵組,其特征在于永磁鐵組由第一永磁鐵(I)和第二永磁鐵(2)組成,第一永磁鐵(I)和第二永磁鐵(2)端端相吸,第一永磁鐵(I)設有與其相配合的導管(3),導管(3)的一端穿過第一永磁鐵(I)的中央孔并固定,第二永磁鐵(2)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毅,嚴小鵬,王浩華,馬鋒,劉學民,馬佳,劉仕琪,董鼎輝,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交通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