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殼體、設置于第一殼體內的攝像頭以及攝像頭支架。其中,攝像頭支架設置在第一殼體內,攝像頭支架支撐攝像頭,以使攝像頭的光軸相對第一殼體的表面傾斜設置。通過以上的設置,本發明專利技術電子設備可以實現在第一殼體表面相對于用戶視線直射方向傾斜擺放時進行正常攝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設置有攝像頭的電子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與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于使用電子設備所帶來的用戶體驗,電子設備的設計也越來越人性化,而攝像功能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電子設備中來。現有的翻蓋式電子設備通常將攝像頭設置在主機部分,顯示屏設置在翻蓋部分,而翻蓋部分相對主機部分傾斜設置。用戶攝像時,需要豎直擺放電子設備的主機部分,以使 攝像頭的光軸正對著要攝像的物體。由于翻蓋部分與主機部分成一定角度傾斜,用戶在手持電子設備進行攝像的同時不能正視顯示屏,給攝像帶來了不便,影響了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方便攝像的電子設備。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殼體、設置于第一殼體內的攝像頭以及攝像頭支架。攝像頭支架設置在第一殼體內,攝像頭支架支撐攝像頭,以使攝像頭的光軸相對第一殼體的表面傾斜設置。其中,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設置于第一殼體內的主板,攝像頭支架固定在第一殼體或主板上。其中,第一殼體上設置有攝像孔,攝像孔與攝像頭相匹配,攝像頭通過攝像孔進行攝像。其中,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第二殼體和顯示屏,顯示屏設置于第二殼體內,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鉸接,且在打開狀態下相對第一殼體傾斜設置,攝像頭支架支撐攝像頭,以使攝像頭的光軸在打開狀態下相對顯示屏的顯示面垂直設置。其中,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防護墊,防護墊設置于第一殼體與述攝像頭之間。其中,攝像頭支架包括支架主體以及設置干支架主體外側的扣位,第一殼體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扣位的支撐機構。其中,支架主體上設置有傾斜面,攝像頭設置于傾斜面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另ー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設置于第一殼體內的攝像頭、設置于第二殼體內的顯示屏以及攝像頭支架。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鉸接,并在打開狀態下相對第一殼體傾斜設置。攝像頭支架設置在第一殼體內,攝像頭支架支撐攝像頭,以使攝像頭的光軸在打開狀態下相對顯示屏的顯示面垂直設置。其中,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設置于第一殼體內的主板,攝像頭支架固定在第一殼體或主板上。其中,第一殼體上設置有攝像孔,攝像孔與攝像頭相匹配,攝像頭通過攝像孔進行攝像。本專利技術電子設備的第一殼體內設置攝像頭支架,通過攝像頭支架支撐電子設備的攝像頭,以使攝像頭的光軸在打開狀態下相對第一殼體的表面傾斜設置。通過上述設置,用戶在進行攝像的同時眼睛可以正視顯示屏,用戶因此能夠更為方便地通過電子設備進行攝像,增強了用戶體驗。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電子設備ー實施例的部分結構分解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的詳細描述。特別指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 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圖I是本專利技術電子設備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殼體10、第二殼體20、鉸接件30、攝像頭40、攝像頭支架50、主板60和顯示屏(未圖示)。顯示屏設置于第二殼體20內。具體來說,顯示器安裝至第二殼體20中靠近第一殼體10的表面上。優選地,第二殼體20通過鉸接件30與第一殼體10鉸接在一起,以使第ニ殼體20可以相對第一殼體10繞鉸接件30的軸向方向轉動。電子設備處于非使用狀態時,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相對的表面相互接觸。當需要正常使用電子設備時,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殼體20直至第二殼體20無法相對第一殼體10繼續轉動,此時為電子設備的正常使用打開狀態。在前述正常使用打開狀態下,第ー殼體10相對第二殼體20傾斜設置,通常情況下,第二殼體20相對第一殼體10的旋轉角度大于90° ;第二殼體20相對第一殼體10旋轉得到的最大夾角可以根據手機的設計自行設定,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說明的是,電子設備使用過程中,第二殼體20相對第一殼體10旋轉至最大夾角的狀態是電子設備最常用的打開狀態,為了描述方便,后文統ー簡稱為打開狀態。第一殼體10包括前殼11和后殼12。其中,前殼11設置有攝像孔111和攝像頭裝配部113。本實施例中,攝像孔111設置于前売11的上部,攝像孔111凸出于前売11且平行于前殼11設置。實際應用中,攝像孔111亦可與前売11共面設置。攝像孔111的形狀與攝像頭40匹配以供攝像頭40通過攝像孔111進行攝像,攝像孔111的形狀,例如,為圓孔、方孔等等,在此不作限定。攝像頭裝配部113位于前殼11的內側且臨近攝像孔111設置。攝像頭40、攝像頭支架50以及主板60均設置于第一殼體10內部。本實施例中,攝像頭40首先固定至攝像頭支架50并通過攝像頭支架50將攝像頭40固定至前売11的攝像頭裝配部113。具體來說,攝像頭支架50包括支架主體(未標示)和設置于支架主體外側的扣位501。支架主體設置傾斜面502,傾斜面502相對第一外殼10的表面傾斜設置。攝像頭40的安裝面(未標示)設置于傾斜面502上。當攝像頭40通過攝像頭支架50固定至第一殼體10上吋,攝像頭40的安裝面及與安裝面相對的鏡頭所在的表面均與前売11的表面成ー夾角,同時攝像頭40的光軸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的表面傾斜設置。本實施例中,后殼12上設置有支撐機構121,支撐機構121與攝像頭支架50的扣位501相配合以實現攝像頭支架50的固定。具體來說,扣位501可以設置為ー彈性凸塊,支撐機構121可以設置為ー凹槽,通過將扣位501擠入支撐機構121中以實現扣位501與支撐機構121的固定。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扣位501與支撐機構121的固定,扣位501與支撐機構121的具體結構及其連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除本實施例中攝像頭支架50的固定方式外,關于攝像頭支架50的固定還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如將攝像頭支架50固定在主板60上或前売11上。例如,主板60上設置支撐機構,通過扣位501與主板60上的支撐機構之間的配合實現攝像頭支架50與主板60的 固定等等。本實施例中,固定了攝像頭40的攝像頭支架50通過扣位501固定至后殼12上的支撐機構121后,主板60夾持于前殼11和后殼12之間并通過前殼11和后殼12的卡合固定或其他方式的連接固定將第一殼體10、攝像頭40、攝像頭支架50以及主板60連接起來。此時,攝像頭40抵接攝像頭裝配部113,以使攝像頭40發出的光線能夠順利經攝像頭裝配部113進入并穿過攝像孔111,從而使電子設備能夠順利進行攝像。對本實施例來說,傾斜面502與前殼11表面之間的夾角需要根據電子設備正常使用狀態下第二殼體20與第一殼體10所成的傾斜角而定。具體來說,傾斜面502與前殼11的表面之間的夾角設置需要滿足以下情況攝像頭40的鏡頭所在的表面與電子設備打開狀態下第二殼體20上的顯示屏平行,即攝像頭40的光軸垂直于顯示屏。當然,在滿足本實施例電子設備方便拍攝的情況下,傾斜面502的設置也可以使攝像頭40的鏡頭所在的表面與顯示屏成一定角度傾斜,在此不作限定。本實施例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防護墊13。防護墊13設置于攝像頭40與攝像孔111之間,由防水或者防塵材料制成。防護墊13可以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殼體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內的攝像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攝像頭支架,所述攝像頭支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內,所述攝像頭支架支撐所述攝像頭,以使所述攝像頭的光軸相對所述第一殼體的表面傾斜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殼體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內的攝像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 攝像頭支架,所述攝像頭支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內,所述攝像頭支架支撐所述攝像頭,以使所述攝像頭的光軸相對所述第一殼體的表面傾斜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內的主板,所述攝像頭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主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上設置有攝像孔,所述攝像孔與所述攝像頭相匹配,所述攝像頭通過所述攝像孔進行攝像。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第二殼體和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鉸接,且在打開狀態下相對所述第一殼體傾斜設置,所述攝像頭支架支撐所述攝像頭,以使所述攝像頭的光軸在所述打開狀態下相對所述顯示屏的顯示面垂直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進一歩包括防護墊,所述防護墊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佳琦,魯旭升,翁風雷,彭安寧,張昀祺,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