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向板狀金屬材料(M)的軋制機的軋輥(20)供給潤滑油的設備,具有:多個噴霧噴嘴(1a、1b),所述多個噴霧噴嘴(1a、1b)將潤滑油與氣體一起粒狀化或霧狀化并朝向軋輥噴射;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裝置(2、3、4);和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裝置(5、6)。在本發明專利技術中,噴霧噴嘴之中,來自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比來自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多。另外,來自這些側方噴霧噴嘴和中央噴霧噴嘴之間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為來自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以下、且為來自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以上。由此,能夠抑制在軋輥的軸向上軋輥產生不均勻的磨損和表面粗糙的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薄板鋼帶、厚板等鋼鐵制品的制造工藝中的軋制工序,尤其涉及熱軋工序中所使用的潤滑油的供給設備和供給方法。
技術介紹
在薄板鋼帶、厚板等的鋼鐵制品的制造工藝中的熱軋工序中,出于減輕對作為加工工具所使用的軋輥的負載、抑制磨損和熱粘、并降低與其相伴而產生的缺陷的發生從而確保制品的良好的表面品質等各種目的,實施潤滑軋制。在熱軋工序中,主要實施以下方法通過噴水法將水和潤滑油的乳液狀態的混合 液向軋輥噴射供給的方法(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I);采用空氣等的氣體將潤滑脂等的半固體狀的潤滑劑吹散并使其附著在輥上的方法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作為除此以外的潤滑方法,還已知以下方法將使石墨等的固體潤滑劑混合在蠟中而成的固態潤滑劑直接壓附在輥上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將使各種添加劑混合在膠狀溶液中而成的非油系潤滑劑噴射在輥或輥刀上的方法等。另外,近年,作為不使用水的潤滑油的供給方法,提出了以下方法將不是半固體狀的潤滑脂,而是在噴水法中使用的液體的潤滑油形成為霧狀或粒狀并與不可燃氣體一起向輥噴射供給的方法(專利文獻3,以下,將該方法稱作氣體霧化法)。根據該方法,能夠以少量的潤滑油供給量得到大的摩擦系數降低效果。而且,還提出了一種在薄板鋼帶的熱軋中用于使用氣體霧化法的潤滑設備和潤滑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另一方面,為了在軋制中向需要的部分供給充分的潤滑油,通常,軋制機上設有多個潤滑油供給用的噴霧噴嘴。在薄板鋼帶的熱軋機中,如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4所例示的那樣,設有在板橫向(板寬方向)上排列多個噴霧噴嘴而構成的潤滑頭。通過這樣構成的潤滑頭,能夠對輥和鋼材相接觸的材料通過部分整個區域供給潤滑油。該潤滑頭根據軋制機的大小而異,但具有兩個以上的以大致等間隔設置的噴霧噴嘴,具有能夠根據需要選擇使用的噴霧噴嘴的機構。這樣的潤滑頭,通常對上下的工作輥、支承輥分別設置各一臺。但是,根據各自的軋制工藝的操作條件,還存在僅在上下的工作輥、支承輥的任一個上設置的情況。現狀是不論在哪種情況下都使用這樣的潤滑頭實施潤滑軋制的情況下,在一臺軋制機中每一道次使用至少兩個噴霧噴嘴來供給潤滑油。關于向噴霧噴嘴送出潤滑油的設備,在噴水法中,如圖I所示,通過分開的泵,SP通過水送出用泵裝置3’和潤滑油送出用泵裝置3將水和潤滑油向被稱作噴射器8的水和潤滑油的混合器供給。此時的水和潤滑油的供給量被設定使得采用噴射器8生成的乳液成為規定的濃度。采用噴射器8生成的規定濃度的乳液經由從噴射器8到噴霧噴嘴I’之間的分支的配管而向多個噴霧噴嘴I’供給。乳液的潤滑油的濃度在薄板鋼帶的熱軋制中為O. 2 I體積%左右,乳液全體的供給量達到每一型縫每分鐘數升 數十升。為了供給這樣大量的乳液,必須施加某種程度的壓力從噴霧噴嘴噴射,所以,配管內的乳液送出速度較大,沒有乳液分離成水和潤滑油的時間上的余裕,因此,大致相同量的乳液比較均等地被送出至各噴霧噴嘴并向輥噴射。因此,在噴水法的情況下,從配管的取回的簡便性方面考慮,常用具備上輥用和下輥用的兩套泵裝置的潤滑油供給設備,通過一套泵裝置向2根以上的噴霧噴嘴供給乳液。關于氣體霧化法,在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一種,該潤滑油供給設備使用配置了在噴霧噴嘴的內部具有混合了潤滑油和氣體的混合室的所謂內部混合型的二流體噴霧噴嘴的潤滑頭。在該中,盡量不對潤滑油進行加壓地向噴霧噴嘴供給,通過低于O. 5bar (O. 05MPa)的氣體將潤滑油粒狀化或霧狀化并從噴霧噴嘴進行噴霧。在專利文獻6中公開了如下的潤滑油供給方法和潤滑油供給設備,在通過氣體霧 化法將潤滑油粒狀化或霧狀化并從噴霧噴嘴進行噴射時,即使發生不附著在軋輥上的浮游霧,也能夠防止其飛散。在專利文獻6記載的設備中,在噴射潤滑油的噴霧噴嘴的流路的外側作為副噴嘴設有氣體噴射機構。在潤滑油噴射時,通過從氣體噴射機構吹出空氣而制造空氣壁,由此抑制浮游霧的飛散。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2 - 316202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0 - 197901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3 - 94104號公報專利文獻4 :國際公開第2009/046505號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平07 - 290121號公報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08 - 213023號公報非專利文獻I :日本鋼鐵協會《板軋制的理論和實際》P218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在金屬材料的軋制、尤其是薄板鋼板的熱軋中,相對于軋輥的軸向產生不均勻的磨損、表面粗糙。但是,在采用噴水法的情況下,由于需要如前述那樣將大量的潤滑油向軋輥供給,所以,在軋輥的軸向上難以局部地調整潤滑油的供給量,不能抑制沿軸向不均勻的磨損以及表面粗糙的情況。另外,在專利文獻4記載的采用氣體霧化法的方法中,從潤滑油分配器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潤滑油,基本上從各噴霧噴嘴供給相同量的潤滑油。另外,沒有考慮到在軋輥的軸向上局部地調整潤滑油的供給量的情況,不能抑制在軸向上產生不均勻的磨損和表面粗糙的情況。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在軋輥的軸向上,局部地調整潤滑油的供給量,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軸向上不均勻的磨損和表面粗糙。為了通過潤滑油的氣體霧化法的供給解決上述課題,本專利技術者們專心研究的結果,得到了以下的見解。軋輥表面的不均勻磨損、表面粗糙容易發生在作為被軋制材料的鋼板的橫向端部附近所接觸的輥表面附近。因此,通過將潤滑油的噴霧量在鋼板的端部的接觸部分附近相對多、且在鋼板的中央部相對少地進行分配作為基本的分配模式,能夠高效地避免輥的不均勻磨損以及表面粗糙。本專利技術是基于上述見解作出的專利技術,其主旨如下。( I) 一種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是向板狀金屬材料的軋制機的軋輥供給潤滑油的設備,具有多個噴霧噴嘴,所述多個噴霧噴嘴在上述軋輥的軸向上配置,將潤滑油與氣體一起粒狀化或霧狀化并向上述軋輥噴射;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裝置;和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裝置,當將向與上述板狀金屬材料的板寬對應的 上述軋輥的部分進行潤滑油的供給的噴霧噴嘴之中的位于兩端的噴霧噴嘴作為側方噴霧噴嘴、位于中央的噴霧噴嘴作為中央噴霧噴嘴時,來自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比來自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多,來自這些側方噴霧噴嘴和中央噴霧噴嘴之間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為來自上述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以下、且為來自上述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以上。再者,“潤滑油供給量”意指單位時間向軋輥的單位表面積供給的潤滑油的量。( 2)如上述(I)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來自上述側方噴霧噴嘴和上述中央噴霧噴嘴之間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從上述軋輥的側方朝向中央變少。(3)如上述(I)或(2)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來自上述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為來自上述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的5倍以下。(4)如上述(3)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來自上述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為來自上述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的2倍以下。(5)如上述(I) (4)的任一項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上述潤滑油供給裝置能夠按各噴霧噴嘴分別地控制來自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根據上述(5),能夠分別地控制來自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由此,即使在按軋制批次,板狀金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4.07 JP 088371/20101.一種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是向板狀金屬材料的軋制機的軋輥供給潤滑油的設備,具有 多個噴霧噴嘴,所述多個噴霧噴嘴在所述軋輥的軸向上配置,將潤滑油與氣體一起粒狀化或霧狀化并朝向所述軋輥噴射; 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裝置;和 向各噴霧噴嘴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裝置, 當將向與所述板狀金屬材料的板寬對應的所述軋輥的部分進行潤滑油的供給的噴霧噴嘴之中的位于兩端的噴霧噴嘴作為側方噴霧噴嘴、位于中央的噴霧噴嘴作為中央噴霧噴嘴時,來自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比來自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多,來自這些側方噴霧噴嘴和中央噴霧噴嘴之間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為來自所述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以下、且為來自所述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以上。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來自所述側方噴霧噴嘴和所述中央噴霧噴嘴之間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從所述軋輥的側方朝向中央變少。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來自所述側方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為來自所述中央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的5倍以下。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所述潤滑油供給裝置能夠按各噴霧噴嘴分別地控制來自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所述潤滑油供給裝置根據關于軋輥表面的參數按各噴霧噴嘴分別地控制來自各噴霧噴嘴的潤滑油供給量。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所述關于軋輥表面的參數為軋輥的磨損量,與磨損量相對小的軋輥的區域相比,使所述潤滑油供給裝置向磨損量相對大的軋輥的區域的潤滑油供給量多。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設備,所述噴霧噴嘴的至少一部分為內部混合型的噴霧噴嘴,所述潤滑油在40°C下的運動粘度為60 800cSt,所述氣體供給裝置以O. 05MPa以上的壓力向所述噴霧噴嘴供給氣體, 所述潤滑油供給裝置以該噴霧噴嘴的混合腔室內的氣體壓力以上的壓力向所述內部混合型的噴霧噴嘴供給潤滑油。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軋制機用的潤滑油供給裝置,所述噴霧噴嘴的至少一部分為外部混合型的噴霧噴嘴,所述潤滑油在40°C下的運動粘度為60 800cSt,所述氣體供給裝置以O. 05MPa以上的壓力向所述噴霧噴嘴供給氣體, 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井上剛,村松恭行,
申請(專利權)人: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