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邊坡綠化裝置,具體指一種邊坡植生毯結構,該邊坡植生毯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面層和底層,還包括植物種子,在面層和底層之間鋪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在所述面層與底層之間設有中間層,所述中間層同時與面層和底層連接;由于在面層與底層之間增加了中間層,提高了植生毯的整體強度,在搬運植生毯過程中,不易產生營養物質的堆積成塊,致使部分植物種子難以生長的情形,盡可能地使整個植生毯各部分的防護作用一致,從而提高整個植生毯的防護能力,增強防護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邊坡綠化裝置,具體指一種邊坡植生毯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工程建設處于史無前例的“大提速”階段,但在建設過程中由于需進行大量的巖土方開挖、回填,容易形成裸露的土坡和巖石邊坡,而這些裸露邊坡靠自然力恢復生態平衡是非常緩慢的,甚至有些巖石邊坡難以自然恢復,對周邊景觀及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必須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對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邊坡進行植被恢復,以達到生態防護的效果。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巖石邊坡生態防護技術主要有鋼筋混凝土框架內填 土植被方法、厚層基材噴射邊坡防護技術、客土噴播技術及植噴混凝土等,但這些方法要么成本高,要么存在現場施工エ序繁雜、植被恢復能力和對客土的固定能力有限、易引起水土二次流失的問題。因此人們專利技術了植生袋和植生毯,植生袋每個的規格較小,雖然搬用方便,但是現場施工時需要將多個植生袋固定連接以起到好的防護效果,エ序較繁雜。因此人們由專利技術的植生毯,其鋪設簡單,而且防護效果好。在專利號為200720084933. 9的專利中公開了邊坡植生毯結構,該植生毯由相互連接的上層網和下層網構成,在上層網和下層網之間鋪設均勻的干植物基體,在干植物基體與下層網之間設有可降解紙質材料制成的種子胚體,閉關在種子胚體上面采用粘結劑粘結了均勻鋪播的植物種子。但是這種邊坡植生毯結構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植生毯是由兩層制成,面層與底層之間鋪設有干植物基體,整個植生毯在搬運過程中其強度不夠,容易產生干植物基體堆積成塊,致使部分植物種子難以生長,從而降低植生毯的防護效果O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怎樣提供ー種植生毯結構,使該植生毯結構防護效果好,整體強度大易搬運。解決該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邊坡植生毯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面層和底層,還包括植物種子,在面層和底層之間鋪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在所述面層與底層之間設有中間層,所述中間層同時與面層和底層連接。具體地,在所述中間層上部和下部均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且所述中間層設于面層與底層的中間部位。進ー步地,所述植物種子鋪設在面層與位于中間層上部的營養物質之間。更進一歩地,在所述面層與位于中間層上部的營養物質之間設有ー層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種子胎體,所述植物種子通過粘結劑均勻粘結在種子胚體上。所述可降解紙料為紙質可降解材料。所述為植物種子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為植生基材或營養土或干植物基體。所述面層、底層和中間層采用縫編線連接在一起形成毯狀卷材。所述面層和底層由無紡布制成。所述中間層由聚こ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土工網。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在面層與底層之間設有中間層,中間層同時與面層和底層連接,由于在面層與底層之間増加了中間層,提高了植生毯的整體強度,在搬運植生毯過程中,不易產生營養物質的堆積成塊,致使部分植物種子難以生長的情形,盡可能地使整個植生毯各部分的防護作用一致,從而提高整個植生毯的防護能力,增強防護效果。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具體實施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面層、2-底層、3-中間層、4-植生基材、5-縫編線、6-植物種子、7-種子胎體、8-U型錨、9-坡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說明。一種邊坡植生毯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面層I和底層2,在面層I和底層2之間鋪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在所述面層I與底層2之間設有中間層3,所述中間層3同時與面層I和底層2連接。由于在面層I與底層2之間增加了中間層3,提高了植生毯的整體強度,在搬運植生毯過程中,不易產生營養物質的堆積成塊,致使部分植物種子6難以生長的情形,盡可能地使整個植生毯各部分的防護作用一致,從而提高整個植生毯的防護能力,增強防護效果。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所述中間層3上部和下部均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且所述中間層3設于面層I與底層2的中間部位。由于中間層3位于面層I與底層2的中間部位,因此能夠最大程度地增強植生毯的整體強度,使得植生毯在搬運過程中營養物質不易堆積,確保植生毯整體的防護能力。進ー步地,所述植物種子6可以鋪設在面層I與位于中間層3上部的營養物質之間。作為進ー步的優化,面層I與位于中間層3上部的營養物質之間設有ー層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種子胎體7,所述植物種子6通過粘結劑均勻粘結在種子胚體7上。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可以通過根莖來吸取營養,而根莖為了給植物種子6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則會不斷向下生長,伸入營養物質中獲取營養,使植物生長茂盛,從而對邊坡達到好的防護效果和緑化效果??山到獠牧现瞥傻姆N子胚體7由于可以降解,因此不但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其降解過程還可以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山到獠牧峡梢允怯晌⑸锖铣傻纳锝到馑芰匣虻矸鬯芰系?,優選紙質可降解材料。這主要是因為紙質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時間較短,而且其造價低、成本小適合廣泛使用。植物種子6通過均勻地粘結在種子胚體7上,可以使得邊坡植生毯結構中各處植物的數量基本相同,從而保證整個邊坡植生毯結構各處防護能力的一致性,增強了邊坡植生毯結構整體的防護能力,提高了防護效果。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可以是現有技術中任何可以用于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物質,進一歩地,優選植生基材4或營養土或干植物基體。植生基材4的主要材料有土壌、有機質、控釋肥料、保水材料、接合剤、PH緩沖劑及殺蟲劑等,還可以在植生基材4中加入半水石膏,植生基材4配制方法簡單,制作成本低適合大范圍使用。營養土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與腐熟廄肥混合配制而成,容易制得,而且生產成本低廉。干植物基體是對廢物的在回收利用,不但成本低,而且還可以減低干植物基體焚燒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用于將面層I、底層2和中間層3連接在一起形成毯狀卷材的材料可以是細鐵絲、尼龍繩或棉繩等現有技術中便于連接的材料,優選縫編線5將面層I、底層2和中間層3連接在一起形成毯狀卷。縫編線5具有一定的張力,可以更好地將面層I、底層2和中間層3 連接在一起,控制邊坡植生毯結構的的整體厚度,同時縫編線易降解牢固性好。面層I和底層2可以由黃麻或塑料等現有材料制成,優選采用無紡布制成。無紡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構成,是ー種環保材料,具有透氣、質輕、容易分解、價格低廉、可循環再用的特點,由于無紡布透氣非常有利于植物種子的發芽生長,質輕降低邊坡植生毯結構的自重便于搬運,易分解使邊坡植生毯結構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價格低廉使邊坡植生毯結構適于大范圍使用。中間層3可以由黃麻或塑料等現有材料制成,優選由聚こ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土工網。由聚こ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土工網具有抗老化、耐腐蝕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分配荷載,提高了植生毯的整體強度,同時由于土工網的柔韌性和滲透性好,植物種子6的根莖可以穿過土工網進入位于其下營養物質,為植物種子生長提供營養。邊坡植生毯結構的厚度取值在5 10 cm之間,長度取值在2 8m之間、寬度取值在I 2m。具體厚度、長度和寬度根據具體施工要求及運輸條件選擇。具體使用時,首先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要求和運輸條件,確定邊坡植生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邊坡植生毯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面層(1)和底層(2),還包括植物種子(6),在面層(1)和底層(2)之間鋪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層(1)與底層(2)之間設有中間層(3),所述中間層(3)同時與面層(1)和底層(2)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邊坡植生毯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面層(I)和底層(2),還包括植物種子(6),在面層(I)和底層(2)之間鋪設有用于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其特征在干在所述面層(I)與底層(2)之間設有中間層(3),所述中間層(3)同時與面層(I)和底層(2)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邊坡植生毯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間層(3)上部和下部均設有所述的用于為植物種子(6)發芽生長提供營養的營養物質,且所述中間層(3)設于面層(I)與底層(2)的中間部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邊坡植生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種子(6)鋪設在面層(I)與位于中間層(3)上部的營養物質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邊坡植生毯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層(I)與位于中間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英儒,錢立異,錢覺時,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大學,重慶八合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