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不會浪費栽培溶液,不會弄臟建筑物的地板,不會變得不干凈的栽培裝置。栽培裝置(1)設有:框體(10),該框體(10)設有多個腳部(11),該多個腳部(11)的下表面(11a)作為接地面;栽培容器(20),該栽培容器(20)載置在所述框體(10)上并直接或間接地收容用來栽培植物(P)的培養基(S),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L)的開口部(22);溶液容器(30),所述溶液容器(30)在所述框體(10)的內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20)的開口部(22)的下方;和泵(40),所述泵(40)汲取在所述溶液容器(30)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L),并供給到所述培養基(S)。(*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能夠栽培植物的栽培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在以家庭的陽臺、樓房的屋頂等為首的建筑物的一部分,作為所謂家庭菜園大量進行蔬菜、花卉等植物的栽培。這樣的在建筑物的一部分進行的植物栽培,是在陽臺等地面上放置在底面具有多個開ロ部的栽培容器,把培養土收容在該栽培容器的內部,在該培養土中進行植物種子的 播種等。而且,對培養土供給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用來制作家庭菜園的容器,例如記載在日本特開2009-039063號公報中。
技術實現思路
在上述現有的栽培容器中,被供給到培養土中的栽培溶液中的剩余的栽培溶液會從栽培容器的底面的開ロ部流到陽臺的地板上,并直接被送到下水道中廢棄棹。因此,會產生下述問題。I)由于剩余的栽培溶液被廢棄,所以造成栽培溶液浪費。2)由于剩余的栽培溶液從開ロ部流到陽臺等的地板上,因此會弄臟地板。3)由于栽培容器的底面與陽臺的地板接觸,因而雜菌、蟲子會在該底面與地板之間繁殖,使地板不干凈。本技術鑒于這樣的問題而提出,課題是提供ー種不會浪費栽培溶液且不會污染建筑物的地板,使建筑物的地板不會變臟的栽培裝置。本技術第一方面的栽培裝置,是能夠栽培植物的栽培裝置,設有框體,該框體設有多個腳部,該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栽培容器,該栽培容器載置在所述框體上并直接或間接地收容用來栽培所述植物的培養基,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的開ロ部;溶液容器,所述溶液容器在所述框體的內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的開ロ部的下方;和泵,所述泵汲取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并供給到所述培養基。本技術第二方面的栽培裝置,是能夠栽培植物的栽培裝置,設有框體,該框體設有多個腳部,該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栽培容器,該栽培容器載置在所述框體上并通過內容器收容用來栽培所述植物的培養基,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的開ロ部;溶液容器,所述溶液容器在所述框體的內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的開ロ部的下方;和泵,所述泵汲取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并供給到所述培養基,在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設有多個導向壁。本技術第三方面的栽培裝置,所述泵為電動泵,被設置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外部,能夠通過抽水管抽取所述栽培溶液,通過供水管把該栽培溶液供給到所述培養基。本技術第四方面的栽培裝置優選為,所述底部以朝所述開ロ部降低的方式傾斜。本技術第五方面的栽培裝置,所述泵為電動泵,被設置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能夠通過供水管把所述栽培溶液供給到所述培養基。本技術第六方面的栽培裝置優選為,所述底部以朝所述開ロ部降低的方式傾斜。本技術第七方面的栽培裝置,是能夠栽培植物的栽培裝置,設有框體,該框體設有多個腳部,該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栽培容器,該栽培容器載置在所述框體上并直接或間接地收容用來栽培所述植物的培養基,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的開ロ部;和溶液容器,所述溶液容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的開ロ部的下方,通過泵汲取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并供給到所述培養基。在本技術第一、第七方面記載的栽培裝置中,在栽培容器的一部分形成開ロ部,在該開ロ部的正下方設置溶液容器,因此,不會浪費栽培溶液。而且,基于同樣的理由,栽培溶液不會流到地板上,因而不會弄臟建筑物。進而,由于在栽培容器與地板之間夾著以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的框體,因此在栽培容器與地板之間形成大的空間。由此,不會在該空間(栽培裝置與地板之間) 繁殖雜菌、蟲子,可以保持地板清潔。而且,隨之可以防止雜菌從栽培容器的下表面侵入培養基。在本技術第二方面記載的栽培容器中,可發揮與本技術第一方面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在栽培容器的內部通過內容器收容用來栽培植物的培養基,并且在栽培容器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設有多個導向壁,所以,可以在內容器與栽培容器的底部之間形成間隙。由此,可以把從內容器流出的剰余的栽培溶液沿導向壁順暢地引導到開ロ部,并從這里滴落到溶液容器中。因此,可以不浪費地使用栽培溶液。在本技術第三方面記載的栽培容器中,通過設置在溶液容器外部的泵自動供給栽培溶液。在本技術第四方面記載的栽培容器中,可以使剩余的栽培溶液順暢地從開ロ部滴落到溶液容器中。在本技術第五方面記載的栽培容器中,通過設置在溶液容器內部的泵自動供給栽培溶液。在本技術第六方面記載的栽培容器中,可以使剩余的栽培溶液從開ロ部順暢地滴落到溶液容器中。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技術涉及的小型栽培裝置的實施方式的正面圖。圖2是圖I所示小型栽培裝置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圖I所示小型栽培裝置的栽培容器及內容器的局部剖正面圖。圖4是表示圖I所示小型栽培裝置的栽培容器及內容器的局部剖俯視圖。圖5是表示本技術涉及的小型栽培裝置的另ー實施方式的圖,是栽培容器的局部剖正面圖(圖6的A-A線截面)。圖6是圖5所示栽培容器的俯視圖。圖7是圖6的B-B線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涉及的小型栽培裝置(栽培裝置的一例)I的實施方式表示在圖I 圖4中。該小型栽培裝置1,例如是用來在作為建筑物(一般住宅)的一部分的陽臺(包括露臺、涼臺)上栽培植物的栽培裝置。小型栽培裝置I設有框體10、栽培容器20、溶液容器30、及泵40。這些部件是分別單個形成之后組裝起來進行使用的。所栽培的植物P不被限定,但是在小型栽培裝置I當作家庭菜園使用的場合,可以栽培冬蔥、鉤萵苣(日文ヵギチシャ)、苘蒿、油菜等。框體10例如為木制。框體10以四根腳部11的下表面Ila作為接地面載置在陽 臺的地板F上。框體10在俯視觀察時為矩形。該框體10設有兩根長的上部長板12和兩根長的下部長板13。上部長板12和下部長板13分別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架設在四根腳部11中的兩根腳部11的上部和下部。框體10還設有三根短的上部短板14和兩根短的下部短板15。上部短板14和下部短板15分別架設在相向的上部長板12、12之間以及下部長板13、13之間。該框體10被設定成高40cm左右、左右方向長60cm左右、前后方向長30cm左右。但是,不限于這些尺寸。栽培容器20為薄壁(Imm左右)的金屬制成。栽培容器20載置在框體10的上部長板12和上部短板14的上表面。在栽培容器20的內部,通過兩個內容器50間接地收容作為用來栽培植物P的培養基的一例的培養土(泥炭)S。即,在栽培容器20的內部收容有貯存培養土 S的樹脂制的內容器50。在該內容器50的底面形成有多個孔部51。在栽培容器20的底部21的一方側的端部(栽培容器20的底部21的縱向的端部),沿其整個寬度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L的開ロ部22。在培養土 S與內容器50的底面之間,配置網狀的無紡布,確保栽培所必須的保濕性和透水性。溶液容器30,在框體10的內部被設置在開ロ部22的正下方(下方),該開ロ部22形成在栽培容器20上。該溶液容器30為上面開放的箱形。可以在栽培容器20上面設置蓋子。泵40通過定時器(未圖示)設定了工作時間,間歇地工作。泵40汲取蓄積在溶液容器30內部的栽培溶液L,并供給到在栽培容器20的內部通過內容器50收容了的培養土 S。作為該泵40,可以使用電動泵、手動泵。另外,該泵40可以設置在溶液容器30內部,由供水管42進行供給。該泵40也可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能夠栽培植物,其特征在于,設有:框體,該框體設有多個腳部,該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栽培容器,該栽培容器載置在所述框體上并直接或間接地收容用來栽培所述植物的培養基,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的開口部;溶液容器,所述溶液容器在所述框體的內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的開口部的下方;和泵,所述泵汲取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并供給到所述培養基。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4.20 JP 2011-0022011.ー種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能夠栽培植物,其特征在于,設有 框體,該框體設有多個腳部,該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 栽培容器,該栽培容器載置在所述框體上并直接或間接地收容用來栽培所述植物的培養基,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的開ロ部; 溶液容器,所述溶液容器在所述框體的內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的開ロ部的下方;和 泵,所述泵汲取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并供給到所述培養基。2.ー種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能夠栽培植物,其特征在于,設有 框體,該框體設有多個腳部,該多個腳部的下表面作為接地面; 栽培容器,該栽培容器載置在所述框體上并通過內容器收容用來栽培所述植物的培養基,在底部形成有流出包含肥料的栽培溶液的開ロ部; 溶液容器,所述溶液容器在所述框體的內部設置在所述栽培容器的開ロ部的下方;和 泵,所述泵汲取在所述溶液容器的內部蓄積的所述栽培溶液,并供給到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重岡美友,
申請(專利權)人:PESP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