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恒定輥縫控制系統,其主氣管順次經第一儲氣罐、減壓閥、第二儲氣罐與節流閥模塊連接,節流閥模塊包括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第一分氣管順次經第一節流閥、第一壓力傳感器與噴嘴連接;第二分氣管順次經第二節流閥、第二壓力傳感器與噴嘴連接;噴嘴具有的噴嘴主體沿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開設第一進氣孔和第二進氣孔,在噴嘴嘴縫的左右兩側對稱開設第一節流孔和第二節流孔,第一、第二節流孔的中心與噴嘴嘴縫在同一直線上,第一、第二節流孔對應地與第一、第二分氣管密封連接;噴嘴主體的兩端還分別連接有第一伺服執行器和第二伺服執行器,第一、第二伺服執行器通過伺服控制器分別與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通訊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非晶快淬甩帶エ藝中對噴嘴與冷卻輥之間的微距的恒定控制,尤其涉及ー種恒定輥縫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采用合金快淬甩帶エ藝生產非晶帶材,輥縫的檢測及恒定控制是生產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確保輥縫恒定是保證生產帶材厚度一致性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國內外使用激光微距測量、電容式、電感式、攝像等多種形式來實現對輥縫的測量控制,但應用于生產的僅有激光微距測量裝置能實現輥縫閉環控制,攝像式用于監測有應用實例,用于閉環控制的無實際應用。由于噴制帶過程中,噴嘴附近エ況非常惡劣,時常對對射激光束產生干擾,影響測量穩定性,并且單套對射激光微距測量裝置造價達10萬余元,每臺設備需兩套方能 完成其工作要求。由于造價高,使用穩定性不好,國內生產設備包括引進的設備仍在使用的極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對噴嘴與冷卻輥之間的微距離進行恒定控制的恒定輥縫控制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的特點是,包括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其中,所述主氣管順次地經第一儲氣罐、減壓閥、第二儲氣罐與節流閥模塊配合連接,所述節流閥模塊包括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所述第一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一節流閥、第一壓カ傳感器與噴嘴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二節流閥、第二壓カ傳感器與噴嘴配合連接;所述噴嘴包括噴嘴主體,所述噴嘴主體的ー側面開設有用于噴射合金液體的噴嘴嘴縫,所述噴嘴主體沿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開設有第一進氣孔和第二進氣孔,在所述噴嘴嘴縫的左右兩側對稱開設有第一節流孔和第二節流孔,所述第一、第二節流孔的中心與噴嘴嘴縫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第二節流孔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第一、第二分氣管密封連接;并且,所述噴嘴主體的兩端還分別配合連接有第一伺服執行器和第二伺服執行器,所述第一伺服執行器經ー伺服控制器與第一壓カ傳感器通訊連接,所述第二伺服執行器經所述伺服控制器與第二壓カ傳感器通訊連接。優選的是,所述減壓閥為高精度機械減壓閥;所述第一、第二壓カ傳感器為高精度微壓傳感器。優選的是,所述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內為恒流氣體,恒流氣體的露點低于-20°C。優選的是,所述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內為真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應用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使輥縫寬度穩定性較傳統結構有顯著提高,使非晶帶材的厚度穩定控制在±2um以內,極大的提高非晶帶材的產品厚度一致性。附圖說明圖I示出了本技術所述的恒定輥縫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圖I中所示的噴嘴的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圖2中所示的噴嘴的半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示出了本技術所述的恒定輥縫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包括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其中,所述主氣管順次地經第 一儲氣罐I、減壓閥2、第二儲氣罐3與節流閥模塊5配合連接,所述減壓閥2為高精度機械減壓閥,所述節流閥模塊5包括第一節流閥4和第二節流閥6,用于將主氣管分為兩路;所述第一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一節流閥4、第一壓力傳感器9與噴嘴13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二節流閥6、第二壓力傳感器8與噴嘴13配合連接,構成壓力傳感器模塊7的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9和第二壓力傳感器8為高精度微壓傳感器。所述噴嘴13包括噴嘴主體,噴嘴主體的兩端還分別配合連接有第一伺服執行器11和第二伺服執行器14,所述第一伺服執行器11經一伺服控制器10與第一壓力傳感器9通訊連接,所述第二伺服執行器14經所述伺服控制器10與第二壓力傳感器8通訊連接。圖2和圖3分別示出了所述噴嘴13的結構示意圖和半剖視圖,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噴嘴主體的一側面開設有用于噴射合金液體12的噴嘴嘴縫135,噴嘴嘴縫135與設置于噴嘴13上方的容置有合金液體12的容器相連通,并且所述噴嘴嘴縫135面向冷卻輥15的工作面,噴嘴嘴縫135與冷卻輥15的工作面之間的狹縫為輥縫。所述噴嘴主體沿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開設有第一進氣孔131和第二進氣孔132,在所述噴嘴嘴縫135的左右兩側對稱開設有第一節流孔133和第二節流孔134,所述第一節流孔133和第二節流孔134的中心與噴嘴嘴縫135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節流孔133和第二節流孔134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密封連接。進一步的,所述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內可以為恒流氣體,恒流氣體的露點低于_20°C。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為,恒定氣源通過第一儲氣罐I進行緩沖,減少系統壓力變化對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工作穩定性的影響,通過所述減壓閥2,將壓力調整到50KPa。氣體送入第二儲氣罐3中,隨后通過節流閥模塊5中的第一節流閥4和第二節流閥6,將氣體分為兩路,兩路恒流氣體分別經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傳送,第一分氣管中的恒流氣體經第一壓力傳感器9后進入噴嘴主體的第一進氣孔131,之后由第一節流孔133排出;第二分氣管中的恒流氣體經第二壓力傳感器8后進入噴嘴主體的第二進氣孔132,之后由第二節流孔134排出。首先,將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調到手動狀態,用塞尺分別測量兩端輥縫的間隙,手動調節輥縫尺寸,使之達到預設尺寸,一般為O. 15 O. 30mm。將輥縫調平后,分別調整第一節流閥4和第二節流閥6,使第一壓力傳感器9和第二壓力傳感器8的壓力指示在量程15%左右(約5 7KPa),盡量使數值接近;用塞尺復檢輥縫,調整到設定尺寸。然后,將控制系統調到輥縫自動調整跟隨狀態,當兩端輥縫出現變化時,根據狹縫節流效應,會導致第一、第二分氣管內的氣流壓力發生變化,微小的變化都會被第一壓力傳感器9和第二壓力傳感器8檢測到,并將檢測結果傳輸至所述伺服控制器10。當兩端輥縫間隙的差值超出期望范圍內時,伺服控制器10根據接收到第一壓力傳感器9和第二壓力傳感器8傳輸的檢測值,控制第一伺服執行器11和第二伺服執行器14動作,經過反復閉環調節后,兩端輥縫基本相等,差值在期望范圍內。綜上可實現恒定輥縫的目的。另外,所述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內也可以無空氣,為真空狀態,此時,所述控制系統的其它構成組件不變,只將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內的空氣抽出,形成真空負壓系統,對控制系統的參數進行適當變更,同樣可以實現恒定輥縫的控制功能。綜上,所述恒定輥縫控制系統的特點是,特制的噴嘴13的工作平面與冷卻輥15工 作面之間產生狹縫節流效應,通過高精度壓力傳感器檢測管道內的壓力變化,間接獲取輥縫變化,并根據變化進行伺服跟蹤調整,實現恒定輥縫控制。綜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技術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技術的技術范疇。權利要求1.一種恒定輥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其中, 所述主氣管順次地經第一儲氣罐、減壓閥、第二儲氣罐與節流閥模塊配合連接,所述節流閥模塊包括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 所述第一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一節流閥、第一壓カ傳感器與噴嘴配合連接; 所述第二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二節流閥、第二壓カ傳感器與噴嘴配合連接; 所述噴嘴包括噴嘴主體,所述噴嘴主體的ー側面開設有用于噴射合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恒定輥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氣管、第一分氣管和第二分氣管;其中,所述主氣管順次地經第一儲氣罐、減壓閥、第二儲氣罐與節流閥模塊配合連接,所述節流閥模塊包括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所述第一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一節流閥、第一壓力傳感器與噴嘴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分氣管順次地經所述第二節流閥、第二壓力傳感器與噴嘴配合連接;所述噴嘴包括噴嘴主體,所述噴嘴主體的一側面開設有用于噴射合金液體的噴嘴嘴縫,所述噴嘴主體沿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開設有第一進氣孔和第二進氣孔,在所述噴嘴嘴縫的左右兩側對稱開設有第一節流孔和第二節流孔,所述第一、第二節流孔的中心與噴嘴嘴縫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第二節流孔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第一、第二分氣管密封連接;并且,所述噴嘴主體的兩端還分別配合連接有第一伺服執行器和第二伺服執行器,所述第一伺服執行器經一伺服控制器與第一壓力傳感器通訊連接,所述第二伺服執行器經所述伺服控制器與第二壓力傳感器通訊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振宇,孫瑞君,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冶科電子器材有限公司,北京冶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