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辦公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裝訂機,包括機架、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打孔結構、傳動機構,所述打孔結構包括設置有多個第一打孔刀的第一打孔件以及設置有多個第二打孔刀的第二打孔件,所述的打孔結構還包括能使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分別與所述傳動機構離合的轉換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裝訂機設置有兩種打孔刀片,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選擇,一機可打兩孔,并且它的結構簡單,沒有多余復雜的零部件,便于安裝,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辦公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裝訂機。
技術介紹
活頁裝訂冊的裝訂是將待裝訂的文件首先進行打孔,然后將穿邊條裝入裝訂孔中。傳統的活頁裝訂冊裝訂機多為單一的進行膠圈裝訂的方孔裝訂機或者進行鐵圈裝訂的圓孔裝訂機,一臺裝訂機僅能打出一種孔型,由于一臺裝訂機只具備一種形狀的沖刀,不能適應消費者的多樣化需要,不能實現有選擇地進行打孔。另外市場上也有采用兩種沖刀組的裝訂機,采用拆裝更換沖刀的方式來調節所打孔型,使用起來既復雜麻煩,又存在安全隱患;也有采用兩種沖刀的裝訂機,在裝訂機的兩邊分別設置不同規格的沖刀,此種裝訂機體積龐大,使用不方便。專利號為200720176861. O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裝訂機,其打孔結構包括第一打孔件、連接件以及第二打孔件,第一打孔件可在傳動機構的傳動下相對所述 機座在豎直方向上下運動,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第二打孔件可與第一打孔件同步上下運動,所述裝訂機的兩側都設置有進紙槽,所需裝訂的紙張選擇好需要打的孔型,在放入相應的進紙槽中即可,它雖然實現了對裝訂機兩種打孔方式的需求,既能同時實施,也能單獨實施,但是它的結構過于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訂機,它包括打孔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打孔結構設置有兩種打孔刀片,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并且它的結構簡單,沒有多余復雜的零部件,便于安裝,使用方便。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一種裝訂機,包括機架、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打孔結構、傳動機構,所述的打孔結構可在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下相對所述機架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所述打孔結構包括設置有多個第一打孔刀的第一打孔件以及設置有多個第二打孔刀的第二打孔件,所述的打孔結構還包括能使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分別與所述傳動機構離合的轉換機構。本技術提供的裝訂機包括了機架、打孔結構、傳動結構,工作時,由傳動機構傳動打孔結構,打孔結構用于對紙張進行打孔。打孔結構包括設置有多個第一打孔刀的第一打孔件以及設置有多個第二打孔刀的第二打孔件,兩種不同孔型刀的打孔件供選擇,滿足了打孔的不同需求;打孔結構還包括能使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分別與傳動機構離合的轉換機構,即轉換機構可控制傳動結構與打孔件的離合兩種狀態,以實現傳動機構只驅動一個打孔件的功能,使得每個打孔件單獨工作,互不干涉,并且可以通過轉換機構自由轉換所需的打孔件,結構簡單,并且使用方便。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的轉換機構包括調節板,所述的調節板上設置有驅動柱;所述的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檔位槽以及第二檔位槽,所述的第一檔位槽和第二檔位槽均由空檔槽和實檔槽組成;所述驅動柱穿設在所述的第一檔位槽和第二檔位槽中,所述的第一打孔件上的空檔槽和實檔槽的位置分別與所述的第二打孔件的實檔槽和空檔槽的位置相對應。調節板、驅動柱以及第一打孔件與第二打孔件的檔位槽設置,實現了轉換機構能使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分別與傳動機構離合的效果。調節板上固定設置有驅動柱,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上均開設有檔位槽,所述的驅動柱穿設在所述的檔位槽中,隨著調節板的運動,所述的驅動柱隨之在檔位槽中移動;所述的檔位槽均由空檔槽和實檔槽組成,且所述的第一打孔件上的空檔槽和實檔槽的位置分別與所述的第二打孔件的實檔槽和空檔槽的位置相對應,即當驅動柱隨調節板的運動移動到第一打孔件的空檔槽時,驅動柱對應第二打孔件的實檔槽,傳動機構則傳動第二打孔件上下運動,紙張上打出的孔為第二打孔件上的第二打孔刀片孔型,反之,當驅動柱隨調節板的運動移動到第一打孔件的實檔槽時,驅動柱對應第二打孔件的空檔槽,此時,傳動機構則傳動第一打孔件上下運動,紙張上打出的孔為第一打孔件上的第一打孔刀片孔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空檔槽的開設方向與所述驅動柱在傳動機構 驅動打孔件打孔時的運動方向平行,所述實檔槽的開設方向與空檔槽的開設方向不同,所述實檔槽與空檔槽相連通。驅動柱可以在實檔槽與空檔槽內移動,所述的空檔槽使得傳動機構驅動驅動柱上下移動時,驅動柱沿著空檔槽自由移動,不提供驅動力給打孔件。驅動柱在上下移動時,若處在實檔槽則驅動相應的打孔件。作為本技術的再進一步優選,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手柄、傳動軸、設置在傳動軸上的齒輪、驅動板以及與所述驅動板配合并驅動其上下運動的齒條,所述的驅動板開設有水平方向的換擋槽,所述驅動柱可水平移動的穿設在換擋槽中。驅動板作為傳動機構與打孔結構的連接部件,在傳動機構的帶動下傳動驅動柱豎直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打孔件的豎直上下運動。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的第一打孔件位于第二打孔件的前方,所述轉換機構還包括一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位于所述的第一打孔件與第二打孔件之間,所述定位板具有供驅動柱穿通的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的上端具有高度差,所述定位板上具有與機架配合的阻擋部,所述阻擋部與機架之間設置有提供定位板向下彈力的彈性部件。由于本裝訂機具有兩種不同的打孔件,在紙張裝入的時候,在兩個打孔件之間需要設立一個定位阻件,對紙張進行限位。本裝訂機在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之間設置有定位板,實現紙張限位功能。所述的定位板具有供驅動柱穿通的定位孔,定位孔的上端具有高度差,當驅動柱位于定位孔靠近上端最高部的位置時,驅動柱與定位板無接觸,定位板的底端起到阻擋紙張的作用,當驅動柱移動到定位孔上端的最低部位,定位板向上移動,定位板的底部抬高為紙張留出了導入通道。此外,定位板具有與機架配合的阻擋部,所述阻擋部與機架之間設置有提供定位板向下彈力的彈性部件,當驅動柱移動到定位孔上端的最低部位,驅動柱驅動定位板向上移動,定位板抬高,在驅動柱再次移動到定位孔另一端時,需要一個向下的力使之回位,阻擋部與彈性部件的設置實現了定位板自動回位的功能,當定位板抬高,阻擋部受力于彈性部件,彈性部件緊縮,在定位板向下回位時,彈性部件放松給予定位板向下的彈力,促使定位板回位。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所述阻擋部為向上的凸起,所述機架上安裝有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與所述凸起配合的孔,所述彈性部件為套設在凸起部上的彈簧。作為本技術的又一優選,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設置有向下凸出的阻擋條,阻擋條的高度與定位孔的上端的高度差相對應。作為本技術的再進一步優選,所述的第一打孔件位于第二打孔件的前方,所述轉換機構還包括一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位于所述的第一打孔件與第二打孔件之間,所述定位板具有供驅動柱穿通的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的上端具有高度差,所述定位板上具有與機架配合的阻擋部,所述阻擋部與機架之間設置有提供定位板向下彈力的彈性部件;所述驅動板為兩塊,分別處于所述定位板的兩側面,所述驅動板的側端開設有用于與齒條配合的驅動孔。設置有兩塊驅動板,使得在驅動過程中的驅動力均勻,驅動板的側端設有用于與齒條配合的驅動孔,所述齒條與齒輪配合,通過手柄帶動進行傳動。作為本技術的再進一步優選,所述的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分別設置在兩塊驅動板的外側,所述的調節板為兩塊,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打孔件和第二打孔件的外側,所述的調節板上設有壓緊凸起,使得打孔結構的部件緊密設置,操作穩定。 作為本技術的又一步優選,所述的兩塊驅動板的上端還開設有與所述阻擋部配合的凹槽,由于內部部件結構緊湊,阻擋部與機架之間設置有彈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訂機,包括機架(1)、安裝于所述機架(1)上的打孔結構、傳動機構,所述的打孔結構可在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下相對所述機架(1)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所述打孔結構包括設置有多個第一打孔刀(21)的第一打孔件(2)以及設置有多個第二打孔刀(31)的第二打孔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結構還包括能使第一打孔件(2)和第二打孔件(3)分別與所述傳動機構離合的轉換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阮永華,譚顯斌,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智源辦公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