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包括包廂主體,所述包廂主體靠近過道一側的面墻上設置有包廂門,所述面墻為雙層結構,所述包廂門在開啟狀態下夾在所述面墻的雙層結構之間;所述面墻上還設置有上滑軌和下滑軌,所述包廂門設置在上滑軌和下滑軌之間;所述面墻的兩側設置有側門框,所述側門框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所述包廂門的兩側設置有第二密封條;所述第一密封條呈凹狀,所述第二密封條呈凸狀且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的凹狀相吻合。該臥鋪包廂,采用兩層結構的面墻、凹狀第一密封條和凸狀第二密封條,實現了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為旅客提供安靜的休息空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鐵路車輛制造技木,尤其涉及ー種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
技術介紹
隨著旅客對鐵路列車臥鋪包廂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車內環境界面的振動、噪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臥鋪包間門能減振降噪,給旅客提供ー個安靜的密閉空間。現有的臥鋪包間門采用拉門形式,包括拉門、門框、上滑道組成、下滑軌組成,拉門與門框形成雙層疊加結構,拉門上還設置有門鎖組成、扶手等,拉門靠門鎖ー側還設置有密封膠條,在拉門處于關閉狀態時,密封膠條與門框貼合,從而保證了臥鋪包間的密封性。但是,現有技術只在一側設置密封膠條,只起到單側密封,密封膠條與門框接觸面積小,同時現有的拉門在反復開啟和關閉時因擠壓密封膠條會產生撞擊和尖鋭的摩擦聲, 而且容易使密封膠條松脫發生偏移,從而造成拉門的密封性能差,走廊區域的噪聲將直達臥鋪包間,難以為旅客提供ー個安靜的休息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ー種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ー種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包括包廂主體,所述包廂主體靠近過道一側的面墻上設置有包廂門,所述面墻為雙層結構,所述包廂門在開啟狀態下夾在所述面墻的雙層結構之間;所述面墻上還設置有上滑軌和下滑軌,所述包廂門設置在上滑軌和下滑軌之間;所述面墻的兩側設置有側門框,所述側門框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所述包廂門的兩側設置有第二密封條;所述第一密封條呈凹狀,所述第二密封條呈凸狀且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的凹狀相吻合。如上所述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所述上滑軌包括滑道、設置有在所述滑道內的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下方設置有懸掛系統,所述懸掛系統與所述包廂門的上邊沿連接;所述支撐架上還設置有若干個承載輪和防跳輪;所述支撐架的前段設置有止擋簧片;所述滑道內位于所述雙層結構的面墻內部的端部位置上設置有限位塊和限位輪。如上所述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所述第一密封條和所述第二密封條中均設置有中空結構。如上所述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所述包廂門的下邊沿設置有用干與所述下滑軌上的凸起配合的摩擦條。如上所述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所述包廂門包括上下兩層鋁制面板、所述鋁制面板之間夾設有鋁蜂窩芯。本技術提供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面墻為兩層結構,走廊區域的噪聲經過兩層面墻的阻擋,衰減至更低,達到了有效降噪的效果;同時在面墻的兩側側門框設置凹狀的第一密封條,包廂門兩側設置凸狀的第二密封條,第一密封條與第二密封條為凹凸狀相吻合,接觸面積大,不容易發生偏移,從而達到密封性良好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的結構示意圖;圖2A為圖I中第一密封條的斷面示意圖;圖2B為圖I中第二密封條的斷面示意圖;圖3為圖I中上滑軌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滑道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中下滑軌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的結構示意圖,圖I僅繪出了臥鋪包廂設置有包廂門ー側的結構示意圖,另外兩側未繪出。圖2A為圖I中第一密封條的斷面示意圖,圖2B為圖I中第二密封條的斷面示意圖,請參照圖I、圖2A、圖2B所示,本技術提供的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包括包廂主體,包廂主體靠近過道ー側的面墻I上設置有包廂門2,面墻I為雙層結構,包廂門2在開啟狀態下夾在面墻I的雙層結構之間;面墻I上還設置有上滑軌3和下滑軌4,包廂門2設置在上滑軌3和下滑軌4之間;面墻I的兩側設置有側門框5,側門框5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6,包廂門2的兩側設置有第二密封條7。第一密封條6呈凹狀,第二密封條7呈凸狀且與第一密封條6的凹狀相吻合。由于面墻I設計為雙層結構,走廊區域的噪聲經過兩層面墻的阻擋,衰減至更低,從而達到了有效降噪的效果。第一密封條6與第二密封條7接觸吋,剛好呈凹凸唇狀吻合,無撞擊,相互之間的接觸面積大,不容易產生偏移現象,從而使得第一密封條6與第二密封條7之間沒有縫隙,實現了有效的密封性。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條6和第二密封條7均以EPDM (三元こ丙橡膠)為基材而且均設置有中空結構,由于采用的EPDM具有良好的弾性,同時中空結構具有很大的變形空間,在包廂門2關閉或開啟用力過大時,第二密封條7會碰撞第一密封條6而造成其中任一密封條發生變形,另ー密封條也會相應地跟著發生變形,且各自的變形方向與程度一致,接觸面積増大,從而使得第一密封條6與第二密封條7之間沒有孔隙,實現了良好的密封性能,而且還具有減震的作用。圖3為圖I中上滑軌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I和圖3所示,上滑軌3包括滑道8、支撐架9、懸掛系統10、承載輪11、防跳輪12、止擋簧片13限位塊14和限位輪15。圖4為圖3中滑道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4所示,滑道8呈C形。具體地,支撐架9設置在滑道8內,支撐架9的下方還設置有懸掛系統10,懸掛系統10可與包廂門2的上邊沿連接;支撐架9上設置有兩個承載輪11,承載輪11外圓周剛好與滑道8下邊的球狀相配合,固定在滑道8內,同時承載輪11可以沿著滑道8下邊進行滾動,從而帶動支撐架9、懸掛系統10和包廂門2左右滑動。支撐架9上設置有兩個防跳輪12,防跳輪12與承載輪11在支撐架9上前后設置,而且防跳輪12的軸線與承載輪11的軸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包廂門2開啟或關閉的滑動過程中用カ過大而導致承載輪11脫離了滑道8,包廂門2下移,防跳輪12剛好落在滑道8的下邊,發揮與承載輪11相同的作用,此處不再贅述,承載輪11與防跳輪12相互配合提高了包廂門2運動的平穩性。支撐架9的前段、后段設置有止擋簧片13 ;滑道8內位于雙層結構的面墻I內部的兩個端部位置上分別都設置有限位塊14和限位輪15。限位塊14固定在滑道8內,限位塊14下方設置有限位輪15,止擋簧片13是與限位塊14和限位輪15相配合產生限位作用,同時限位塊14與限位輪15在滑道8內的位置根據包廂門2具體的關閉和開啟的位置進行設置,而且止檔簧片13還起到了緩沖作用,防止了劇烈的撞擊。圖5為圖I中下滑軌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5所示,下滑軌4為倒T形,包廂門2下部設置有摩擦條16,并且摩擦條16為倒U型,下滑軌4上的凸起與包廂門2的摩擦條16相互配合滑動,為包廂門2的開啟和關閉起到了支撐和導向的作用。包廂門2的內部還設置有一面鏡子和具有上下鎖閉點的門鎖,門鎖可以實現對包廂門2的可靠鎖閉。在本實施例中,滑道8、承載輪11、防跳輪12、限位塊14、限位輪15、下滑軌4和摩擦條16的材質均為鋁型材,同時承載輪11、防跳輪12、限位塊14、限位輪15和摩擦條16均表面輥涂尼龍66,尼龍66具有很好的自潤滑性,而且摩擦系數低,可以防止包廂門2在滑動的過程中,上滑軌3和下滑軌4發出尖鋭的摩擦噪聲,也可以防止金屬之間的磨損。 在本實施例中,包廂門2采用鋁蜂窩板,表面粘貼三聚氰胺防火板,鋁蜂窩板采用“三明治“結構,上下兩層為鋁制面板,上下兩層之間的中間層為鋁蜂窩芯。具體地,鋁蜂窩板的厚度為15mm,上層招制面板的厚度為I. Omm,下層招制面板的厚度為O. 8mm,招蜂窩板的面密度僅為6kg/m2,而且相同剛度的招蜂窩板的重量僅為招板的1/5,鋼板的1/10。由于鋁蜂窩板的中間層被蜂窩芯分隔成多個封閉空間,阻止了氣流流動,使聲波和熱量的傳播受到阻滯,具有突出的隔音和隔熱性能。同時鋁蜂窩板為非木材料,節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路車輛的臥鋪包廂,包括包廂主體,所述包廂主體靠近過道一側的面墻上設置有包廂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墻為雙層結構,所述包廂門在開啟狀態下夾在所述面墻的雙層結構之間;所述面墻上還設置有上滑軌和下滑軌,所述包廂門設置在上滑軌和下滑軌之間;所述面墻的兩側設置有側門框,所述側門框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所述包廂門的兩側設置有第二密封條;所述第一密封條呈凹狀,所述第二密封條呈凸狀且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的凹狀相吻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力,康洪軍,張麗榮,才順印,王建功,劉晨,
申請(專利權)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