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電池套膜機,包括用于輸送電池的電池送料裝置,用于輸送套膜的套膜送料裝置、用于將來自套膜送料裝置的套膜收縮在來自電池送料裝置的電池上的套膜縮膠裝置,所述套膜縮膠裝置包括外殼以及設置在外殼中的至少兩個溫度獨立控制的恒溫熱縮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池套膜機,由于設置的恒溫熱縮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恒溫熱縮爐,因而可以通過控制各恒溫熱縮爐的溫度,使得套膜電池能夠避免因溫度驟升而影響套膜質量,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池套膜機,套膜緊實,不會出現套膜褶皺、破裂的問題,套膜質量提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池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在電池主體外套設熱縮套膜的電池套膜機。
技術介紹
在電池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在電池的外面套上熱縮膠膜。熱縮膠膜在套入裸品電池以后需要進行熱縮緊固,以使熱縮套膜能夠與裸品電池緊密結合?,F有技術中,生產企業多采用人工處理該工序,采用套膜收縮的作業方式。但這種作業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自動套管機,該機器可以實現自動套膠、切膠、沖放墊片、熱 縮等功能。但是,現有的對熱縮膠熱縮的過程中,其加熱過程均采用單獨的恒溫加熱,即套膜時,套膜的加熱溫度從開始到最后都采用同一溫度,這使得電池在經過熱縮工序時初始溫度過高、受熱不均,套膜的質量較差,容易出現套膜褶皺或裂口。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套膜機,提高套膜質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一種電池套膜機,包括用于輸送電池的電池送料裝置,用于輸送套膜的套膜送料裝置、用于將來自套膜送料裝置的套膜收縮在來自電池送料裝置的電池上的套膜縮膠裝置,所述套膜縮膠裝置包括外殼以及設置在外殼中的至少兩個溫度獨立控制的恒溫熱縮爐。優選地,所述套膜縮膠裝置包括第一恒溫熱縮爐以及第二恒溫熱縮爐,第二恒溫熱縮爐的爐內溫度高于第一恒溫熱縮爐。優選地,所述第一恒溫熱縮爐及第二恒溫熱縮爐的內部兩側均設有多個發熱管。優選地,所述第一恒溫熱縮爐及第二恒溫熱縮爐的內部兩側下方均設有多個發熱管。優選地,所述第一恒溫熱縮爐內兩側分別至少設置3個發熱管,所述第二恒溫熱縮爐內兩側分別至少設置2個U形發熱管。優選地,所述恒溫熱縮爐上設置有吹風機,所述吹風機的吹風口設置在恒溫熱縮爐的頂部。優選地,所述電池送料裝置包括電池放料盒以及電池輸送裝置,所述電池送料盒接收來自外界的未套膜電池并將未套膜電池送至電池輸送裝置,所述電池輸送裝置將套膜電池送至套膜縮膠裝置,并在套膜縮膠裝置中傳動套膜電池至外部。優選地,套膜縮膠裝置的外殼設置有擋溫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電池套膜機,由于設置的恒溫熱縮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恒溫熱縮爐,因而可以通過控制各恒溫熱縮爐的溫度,使得套膜電池能夠避免因溫度驟升而影響套膜質量,使用本技術的電池套膜機,套膜緊實,不會出現套膜褶皺、破裂的問題,套膜質量提高。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電池套膜機一優選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套膜縮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套膜縮膠裝置的第一恒溫熱縮爐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中套膜縮膠裝置的第二恒溫熱縮爐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第二恒溫熱縮爐的發熱管分布結構示意圖;圖中,有關附圖標記如下I-放料盒;2-電池傳動鏈;3_套膜縮膠裝置;4_套管放料盤;5-電池定位裝置;6-電池出料槽;7_電池收料槽;8-導向出料槽;9_支撐座;10-面墊放料盤;11-加面墊裝置;12_吹風電機;13_套膜縮膠裝置的外殼;14_側檔溫板;15_出入口檔溫板;16_第一恒溫熱縮爐的入風口 ; 17-第一恒溫熱縮爐的發熱管;18-第二恒溫熱縮爐的發熱管;19_第二恒溫熱縮爐的進料口 ;20_第二恒溫熱縮爐的入風口 ;21_第一恒溫熱縮爐;22-第一恒溫熱縮爐的進料口 ;23_第二恒溫熱縮爐。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套膜機包括電池送料裝置、套管放料盤4、面墊加設裝置、套膜縮膠裝置、電池出料裝置。其中,電池送料裝置包括用于接收未套膜電池的放料盒I,用于傳送未套膜電池及套膜電池的電池傳動鏈2以及用于電池定位的電池定位裝置5。面墊加設裝置包括用于接收來自外部的面墊的面墊放料盤I以及用于將面墊放置在未套膜電池上的加面墊裝置11。電池出料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電池出料槽6、電池收料槽7以及導向出料槽8。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套膜縮膠裝置3設置在支撐座9上,其采用兩級恒溫加熱裝置,即包含兩個設置在外殼13中的恒溫熱縮爐第一恒溫熱縮爐21及第二恒溫熱縮爐23。外殼13的頂部設有兩個吹風電機12,這兩個吹風電機12分別對應第一恒溫熱縮爐21及第二恒溫熱縮爐23的位置設置。外殼13的側部設有擋溫板14,前部設有擋溫板15。通過套膜縮膠裝置吹風結構的設置,以及外殼13對兩個恒溫熱縮爐的保護、擋溫板14、擋溫板15,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熱縮爐的熱量輻射,改善電池加工企業的工作環境,同時減少能耗。正常情況下,熱氣流會上升導致恒溫熱縮爐內頂部的溫度較高,而電池要從熱縮爐的底部經過,為避免熱能浪費以及加熱溫度不夠,將吹風口設置在熱縮爐的頂部能夠改善熱能浪費及加熱溫度不夠的問題。參見圖3,第一恒溫熱縮爐21的頂部設有入風口 16,入風口 16與吹風電機12導通。第一恒溫熱縮爐的前部設有一進料口 22,第一恒溫熱縮爐21的內部兩側各設有3個發熱管17。三個發熱管17等距分布在第一恒溫熱縮爐21兩側的下部。參見圖4、圖5所示,第二恒溫熱縮爐23的頂部設有入風口 20,入風口 20與吹風電機12導通。第二恒溫熱縮爐的前部設有進料口 19,第二恒溫熱縮爐23的內部兩側各設有兩個U形發熱管18,分布在熱縮爐的下部,固定在連接槽中。由于第二個恒溫熱縮爐23要提供相對較高的溫度,因此在這里采用2個U型恒溫加熱管,以提高加熱效率,并給電池均勻加熱。本實施例的套膜機,其工作過程如下未套膜的電池通過放料盒I導入,而后電池傳動鏈2將未套膜電池向前傳送,經由電池定位裝置5先定位,進入套膜工序。套膜管放置在套管放料盤4中,在經過電池定位裝置5將電池定位后,進行套膜。經套膜工序后的套膜電池繼續由電池傳動鏈2向前傳送,在經由電池定位裝置5再次定位后,由加面墊裝置安裝面墊。完成以上工序后,套膜電池進入套膜縮膠程序,套膜電池由電池傳動鏈2帶動,進入套膜縮膠裝置3中。套膜電池進入套膜縮膠裝置3后,先通過第一恒溫熱縮爐21的進料口 22進入第一恒溫熱縮爐21中,在第一恒溫熱縮爐21中受到兩側發熱管17的第一次加熱,進行初步熱縮,并預熱,進行均勻的初 步升溫,然后通過第二恒溫熱縮爐的進料口 19進入第二恒溫熱縮爐23,受到設置第二恒溫熱縮爐兩側的U形發熱管18的第二次加熱。且套膜電池在第二恒溫熱縮爐中的運行的距離為第一恒溫熱縮爐的一倍以上。經過兩級加熱后,套膜電池的膜與電池本體緊密結合,而后經由電池出料槽6、電池收料槽7、電池導向槽8送出至外部。本實施例中,套膜電池經由電池傳動鏈2分別經過兩個恒溫熱縮爐的不同溫度加熱,第一恒溫熱縮爐的溫度較低,為50 120攝氏度,第二恒溫熱縮爐的溫度較高,為120攝氏度以上。這種分級加熱的方式,降低套膜因溫度的極速變化而出現受熱不均的幾率,同時,由于兩個恒溫熱縮爐的發熱管17以及發熱管18設置在爐體的下部,與經過的套膜電池距離較近,所以有利于熱量傳輸,所以更進一步地避免了受熱不均的問題。本實施例通過兩級加熱的方式,優化了電池縮膠工序,提升了電池熱縮的質量。本實施例中,第一恒溫熱縮爐及第二恒溫熱縮爐通過電池傳動鏈串聯在套膜縮膠裝置內,待進行熱縮工序的套膜電池經過第一恒溫熱縮爐加熱后,直接通過電池傳動鏈進入第二恒溫熱縮爐,保證熱縮過程不受影響,避免熱能損失。本實施例中,設置了兩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套膜機,包括:用于輸送電池的電池送料裝置,用于輸送套膜的套膜送料裝置、用于將來自套膜送料裝置的套膜收縮在來自電池送料裝置的電池上的套膜縮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膜縮膠裝置包括外殼以及設置在外殼中的至少兩個溫度獨立控制的恒溫熱縮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永通,
申請(專利權)人:劉永通,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